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异界帝国:小王崛起>第211章 瓜分和交换

波斯战场进攻顺利,沙俄军撤退,代表着开战后的第一阶段战役结束,第二阶段的大规模战役什么时候打,要看双方的准备程度。

开战十二天以来,联盟国一直被压着打。

夏国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怎么打,从哪里打,夏国说了算。

四月一日,马德里,最先投降的伊比利亚国,此刻坐上了谈判桌。

杰里皇储和卡贝略是伊比利亚国的主要谈判代表,参与谈判的还有外交大臣和军方大臣。

夏国一方,参与谈判的两人,吴青山和王忠义。

高卢国则派出法伊为代表的团队。

本来,伊比利亚国一众大臣拒绝谈判,他们要等战争结束在一起谈。

高卢国和夏国肯定不同意,反正伊比利亚国将不存在,高卢国直接宣布吞并都可以,要走一道流程,主要是为了方便接受殖民地和堵住悠悠众口,也为了合法性。

伊比利亚代表没有拒绝的机会,在高卢国宣读条约后,让他们代表伊利比亚国签字。

在谈判前,法伊私下找卡贝略等一众官员聊过,会保证他们未来在政府中的地位,高卢国会优先任用伊比利亚官员。

有了地位和金钱的助力,卡贝略等人选择妥协。

吴青山没想到法伊这么给力,他认为伊比利亚人会拒绝签字,愤怒指责。

如此顺利,为他节省不少麻烦。

在高卢国和夏国的协作下,马德里条约正式签订。

条约关于夏国的内容如下:

一,伊比利亚国作为战败国,将加的斯和直布罗陀地区一万平方公里割让给夏国。

二,伊比利亚国将阿根庭和乌拉圭割让给夏国。

三,伊比利亚国将南非殖民地安哥拉和大莫桑比克地区割让给夏国。

四,伊比利亚国赔偿夏国五亿鹰镑战争费用。

关于高卢国的内容就简单粗暴:

伊比利亚国本土、西非及南美殖民地全部加入高卢国,成为高卢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卢国将同等对待伊比利亚人,不分等级,享有高卢国国民的一切待遇。

在条约的最后,有一个补充条件,那就是高卢国代替伊比利亚支付五亿鹰镑战争赔款。

条约签订后,伊比利亚百姓怒了,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反抗。

反抗很激烈,高卢军四处扑火。

而殖民地地区反倒是安静,或许他们不在意。

伊比利亚被高卢吞并,吓傻了欧陆联盟四国,他们一致反对高卢国和夏国的处理方案,声称,绝不会让伊比利亚人成为亡国奴。

罗马国瑟瑟发抖,高卢国开疆扩土之心昭然若揭,罗马国北部在拿皇时期曾是高卢国的领土,若是失败,会不会和伊比利亚一样呢。

斐迪南四世慌了,连忙召开内阁会议,商讨下一步的做法。

在会议中,妥协派声音多了起来。

欧陆其他国家保持缄默,大鹰帝国在本州岛上流血,对高卢国吞并伊比利亚表示谴责,但并没有其他的动作。

由于和倭国还在僵持着,军费吃紧,大鹰帝国要隐身一段时间,而且建造的超战列舰还没下水,只能干瞪眼。

乔治七世和乔纳森在商议远东停战计划了,本土和远东,本土自然更重要。

夏国先占领直布罗陀,陈兵欧陆,先不说印度洋和大洋洲的制海权,下一次若是和夏国再战,那直接是本土保卫战了。

这样的形势,谁不担心。

欧陆各国的发声对高卢国和夏国来说毫无意义,两国根本不理会。

特别是欧陆联盟阵营国,双方在战争中,听他们废话干嘛。

条约签订后。

夏国第二军撤向直布罗陀地区,将马德里交给高卢国。

在条约如此顺利下,远在帝京的李哲看着地图,多了一个想法。

高卢国在南洋还有一块殖民地,那就是印度支那,两国是同盟,短期内利益绑在一起,不适合翻脸。

而这块地区,李哲一定要拿到,看高卢人愿不愿意换一换。

南非两块殖民地的价值暂时不如印度支那,人口又多,但一块换两块李哲觉得太亏,于是,李哲的眼睛看向非洲东南角的地方。

马达加斯加岛,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殖民时代,它的潜力未被高卢国发现。

而且,控制了马达加斯加后,可以作为帝国前往阿根庭的中轴点。

战略位置也极佳,能控制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通道,也能辐射南部非洲。

至于岛上的人,迁移就好了。

莫桑比克地区大约一千两百万人,地广人稀,找一块地迁徙两百万人口的马达加斯加各族百姓,应该是相当容易的。

在李哲看来,有钱,能解决一切问题。

当然,有不愿意迁移的,只好慢慢同化,帝国强大的融合能力,任何种族都能融合。

从肤色上来说,马达加斯加主要人口是东方黄肤色人,虽然和夏族有些差异,但隔阂少了很多,教化容易一些。

非洲人要送他们回归故土,不属于教化范围。

李哲找来林焕文和李昭,将想法和两人说了一下,征求两人的意见。

两人听完,双手赞同。

还是那句话,皇帝陛下的眼光太长远,他们跟不上,负责执行就好了。

李哲见两人同意,就继续谈阿根庭和乌拉圭的事情。

“这两块地先派出军队接收,从南洋选择一批有才干的官员去任职,帝国控制的南美两块殖民地,伊比利亚人后裔大约三百多万,去接收之后,尽量促成他们北上巴西利亚地区,还是那句话,钱不是问题。”

“陛下放心,帝国的接收流程很熟练了,至于官员,臣会选择一批名单,上呈陛下审批。”林焕文可高兴了,帝国又多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看陛下的意思,要将南美发展成为海外领土,还是直属领土。

“这点破事就不要拿来麻烦朕了。”李哲相信林焕文,而且,他有民情司在,任何重大的事件逃不过他的眼睛。

昌州事件后,大夏帝国的官场效率和清廉指数直线上升。

人人都知道,伟大的陛下杀贪官污吏不眨眼。

林焕文笑笑,内心容易被陛下感动。

现在的林焕文,虽在夏国历史长河是权力最小的宰相,可能力和威望一点不弱。

在民间,除了李哲,就属他最亲民了。

他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布衣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