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异界帝国:小王崛起>第154章 海军成果

接近年尾,很多建造项目有了成果,海军的果实是其中之一,一八九九年底的造船能力,在一九零零年年底有了产出。

辽东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一共造出两艘升级版战列舰,六艘重巡洋舰,二十艘轻巡洋舰,二十艘驱逐舰,二十艘潜艇,有岭南造船厂、闽海造船厂、齐鲁造船厂协助生产,护卫舰数量达到三十艘、运输舰二十艘、其他支援型舰艇五十艘。

可以说,夏帝国的造船能力赶上来了,明年其他五个造船厂一起投入使用,这速度还会加快。

关于升级版战列舰,李哲和海军部定名为秦级,排水量两万五千吨,主炮提高到380毫米,这是在东海级之上进行试验改造的,速度23节,动力增强了一些。

相比于高卢国改造出来的拿破仑级,秦级在主炮口径和速度方面占优,拿破仑级主炮340毫米,排水量两万两千吨,速度20节。

根据夏国海军命名条例,这两艘战列舰分别取名辽河号、直隶号,重巡洋舰分别取名津门号、奉阳号、齐州号、沪城号、杭城号,至于轻巡洋舰、潜艇等,按照沿海各省分别抽取取名就好。

这批舰队,直接加强到第一舰队,这样,第一舰队拥有三艘战列舰,八艘重巡洋舰,二十四艘轻巡洋舰、二十三艘驱逐舰,潜艇二十五艘,护卫舰三十五艘,其他各种战舰七十艘。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第一舰队数量一百八十多艘了。

李哲没想到扩大后两个造船厂如此给力,主力战舰的生产有保障,至于岭南等三个造船厂,建成没多久,规模不大,只能辅助性生产。

按照这样的速度,不到五年,帝国海军数量将成为全球第一,普鲁士国和高卢国想追也追不上。

此时的普鲁士帝国,海军战舰数量两百多艘而已。

由于高卢国战列舰的服役,普鲁士国资金全投入到这一块,短期内想增加是不可能的。

当然,李哲的造舰计划持续到明年,也就是十年计划的第五年,这是因为有赔款填窟窿,大量的军备竞赛,会影响国内建设。

明年之后,按需分配造舰。

至于第一舰队,还不是亮相的时候,等南洋战争结束,看结果再亮相。

有了第一舰队,倭国舰队将无处遁形。

第一舰队司令官继续由林步昌兼任,副司令官为王孝宽。

目前海军有经验的指挥官很少,这次舰队扩编,大部分打过南夏海海战的军官获得晋升机会。

为什么舰队司令继续由林步昌担任呢,重要战斗,林步昌要亲自上,平时,王孝宽负责管理舰队事务。

王孝宽很年轻,三十七八岁而已,林步昌不放心。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林步昌要亲自送倭国舰队沉海,亲自登上倭国领土。

鉴于两个造船厂的贡献,李哲决定在新年以前去看望那些造船厂工人,让他们知道,帝国皇帝一直在关注他们。

在夏国,军工厂和军事造船厂的工人工资比较高,这是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干活。

十二月二十日,李哲来到了辽东造船厂,乘坐的是皇帝专用列车。

海军大臣林步昌、参谋大臣李志安、军工大臣张亮及海军装备部、造船总监等陪同考察。

造船厂厂长周长工热泪盈眶,在造船厂兢兢业业四年,陛下屡次嘉奖,但没有亲自见到陛下令人激动,一个快四十岁的男人,此刻像个孩子。

造船厂员工全部在广场集合,聆听帝言。

辽东造船厂有十万职工,规模很大,李哲站在台上,犹如检验一支军队。

他没想到,周长工平时管理偏向军事化,看看职工们的精神面貌,平时至少生活可以。

“朕今天来,不是来给你们讲大道理的,是来感谢你们的。”

“几十年前,洋人用海军打开了帝国的海岸,让我大夏之地开始沉沦。”

“列强仗着自己的船舰利炮,在我南夏海和东夏海来去自如,随意威胁我帝国子民的安全,随意进攻帝国沿海之地。”

“一八九二年,帝国寄予希望的海军,在倭国和列强的共同操纵下,三战三败,全军覆没在东夏海,海军官兵几乎为国尽忠。”

“这一件件的回忆,无不提示朕,海军有多么重要。”

“所以,朕登基之后,建设了辽东造船厂和扩大江南造船厂,朕对你们是寄予厚望的。”

“如今,朕看到了,你们没有让朕失望。”

“几个月前,帝国海军在南夏海重创鹰国海军,以少胜多,以质取胜,打响了帝国保卫海疆的第一战。”

“海军官兵奋勇杀敌,朕已经奖励过他们。”

“造船厂的职工,朕也下令奖励,没有你们日夜的赶工,就没有帝国海军翻身的一天。”

“所以,朕要感谢你们,朕的子民们,你们是朕的骄傲。”

李哲说完,停顿下来。

广场上,职工们激动流下眼泪,今天,皇帝陛下亲自来感谢他们,是他们这辈子最荣耀的时刻了。

“帝国万岁,皇帝万岁。”

有人带头,十万职工齐声呐喊,他们不是军人,这一刻却有着和军人媲美的嗓力。

李哲不断挥手回应,十分钟后,职工才停下来。

李哲继续说道,“宣武时代,帝国水师威慑四方,朕的梦想很大,朕想要帝国的海军能在全世界保护每一个夏国子民。”

“未来,请大家再接再厉,为帝国建造更好的战舰。”

啪啪啪!

李哲的口号,让广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演讲完后,李哲又在职工队伍中走了一圈,和职工们交流,直到中午,这个过程才结束。

没办法,李哲亲民。

由于战舰已经入役,李哲没有特意要求第一舰队开回辽东军港,接受检阅,时机未到。

不过,李哲视察了在建造中的各类型战舰。

辽东造船厂考察完毕,李哲按计划准备南下,不过,情报局汇报了一个消息,李哲暂时放弃南下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