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异界帝国:小王崛起>第74章 决战(八)

大岭山上,斯科特面色沉重。

联军开战不到半个月,从主动变成被动,如今更有被分割的危险。

“斯科特将军,先安排撤退吧。”巴赫和摩西两人坐不住,没看到虎门的敌军正在想办法切断南撤的路吗,再犹豫就没路可走了。

“贝克尔将军,你的意见呢?”斯科特问道。

“我没意见,省道切断,靠沿海的乡村道路补给物资有困难。”不是不可以走,运输效率太低,若被桂王军发现,派军队骚扰,他们将饿死在山上。

“那就先南撤,若桂王军追击,刚好可以引出来决战。”斯科特安慰自己,这是战略撤退。

随着司令部一声令下,各军掩护重炮撤退。

李哲接到情报,下令东江防线和虎门阵地的五个军找机会抓住敌军尾巴,吃掉一万人打牙祭,两万人喝口汤,三万人吃炖肉。

五个军发起进攻,将三国的尾部师团打得丢盔弃甲。

临近晚上的时候,击毙和俘虏一万左右人,各军不贪功,肃清大岭山后,适可而止。

司令部里,李哲笑得合不拢嘴。

“真是太好笑,三国联军看起来像铁板一块,没想到跑起来谁也不落后。”

不过,五个军在山上没有缴获重炮,斯科特等人是有序撤退。

“是殿下的战术高超,轻轻松松吃掉一万人。”李志安称赞道。

“什么战术高超,那是斯科特等人自己大意”李哲摆手谦虚起来,“联军这一撤退,被压缩到珠江东南沿海一带,看他们下一步如何计划,这一次,本王不会用命去博取胜利。”

“但是,我军山上往下打,从边缘一点点啃,敌军战舰最多支援十几公里,我们的战术空间很大。”

“殿下说的是,我军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时间快慢而已。”

“嗯。”李哲对旁边的参谋官吩咐道,“命令第七、第九军返回防线休整,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八军休整后沿大岭山往南打,各军自由发挥,互相配合,不断蚕食敌军防线,迫使敌军集中起来。”

战事顺利程度超乎李哲的预料,对胜利的把握增大,他放心不少。

只要敌军不断出现伤亡,他们就会害怕,就会恐惧,这是李哲想要的结果。

等联军消耗差不多,最后的进攻就会到来。

三国想增援,远水解不了近渴,除非,拉远东的倭国入伙。

这时,李哲好像听到有喊口号的声音,立即派助理姜涛去查查什么情况。

战事未完,城内不能出乱子。

姜涛去如风,来如风。

“王爷,百姓得知我们将洋人赶到海边,高兴得很,高喊‘大夏无敌,王爷无敌’。”姜涛满脸笑容。

“嗐,这战争还没打赢,百姓提前起哄了。”李哲表面上显得无奈,心里是高兴的,百姓关注着桂王军,相信桂王军。

军民团结一心。

新安,联军指挥部。

“怎么办?”斯科特问出一个冲击心灵的问题。

第一次战役失败,可以勉强归结为轻敌。

那第二次战役进行到现在,基本上算是失败,该找什么的理由。

打下去?要求增兵?撤退?

三个最高军事指挥官需要统一思想。

“斯科特将军,这场战争打不下去了,桂王军有大量的支援军队,东江防线做不到单点突破,我建议发电报回各自国内,让高层做决策吧。”贝克尔不想打下去,对方越打越多,联军越打越少,以如今的形势,继续增兵将会拖垮三个国家。

李哲三个月能聚集二三十万人,给他多半年时间,百万大军都有可能。

等桂王军成长到可以轻松歼灭十万二十万人的时候,增兵再多于事无补。

何况,现有条件下,远渡重洋,动用百万大军,那将掏空三国一半以上的军力,欧陆怎么办呢。

“我同意。”巴赫举双手赞成。

从东江战役打响以来,联军损失惨重,战斗力折损一半,他的联邦军比较幸运,前前后后伤亡一万五千左右,保住了人。

“只能如此吗?”斯科特不甘心。

“斯科特将军,您想增兵多少,桂王军的崛起无法阻挡,一旦三国在岭南损失惨重,那将给其他国家机会。”贝克尔没有明示,可欧陆争霸就那么几个国家,动动脑子就想到。

“是啊,斯科特将军,您别忘了,桂王军有如此实力,背后是卑鄙的高卢人。”巴赫顺着贝克尔的话说。

“可是,我们还有一战之力,可以选择在樟木和敌军打一次决战。”斯科特不想放弃,试图说服两人。

联军兵力还有二十多万,对桂王军有人数上的优势。

桂王军脱离防御阵地,战斗力会打折扣,这是联军的机会。

联军需要一次胜利,就算谈判也有筹码。

现在呢,连俘虏也没几个。

“斯科特将军,侦察情报表明,桂王军在山上部署五个军左右的兵力,按照编制来算,有十多万人,对方以高打低,我军要决战,至少准备两倍以上的兵力。”

贝克尔激动站起来,继续说道,“桂王军的防守能力,这两次战役有目共睹,若我军再损失,您觉得那位指挥官会放掉将我们留在珠江的机会?”

“联军战死加被俘十一万余人,伤兵八万多,三十六万人加后勤人员只剩下十六万可战之兵,除了联邦军,我们两国的六个军均被打残,丧失进攻能力。”

“这仗怎么打,若敌军摸清我们的情况,就会发起总攻,忘了香山之战吗。”

“我要先向国内报告,就算打下去,恐怕要进行动员。”

贝克尔真不是怕,三国除非进行动员,不然一点一点派兵,会变成添油战术,仗没打完,人员超过国内承受范围,国内闹起来。

总之,这场战争打下去利大于弊。

巴赫看到贝克尔言辞义正,点头赞同。

这场仗像一场噩梦,若不是他机智,联邦军的结局和友军一样悲惨。

斯科特见两人无心打下去,选择妥协。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组织一次大规模进攻是可以的,但无收益,且风险太大,一旦失败,那面临的将是全军覆没的命运。

对手不是一般的夏国将领,是不按常规出牌的李哲。

三人意见一致,会议解散,各自去发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