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三国赵云之子>第157章 汉军偷袭粮道

魏军大营

“哈哈哈!陛下威武!大魏威武!”

“陛下万岁!大魏万年!”

魏军连胜四日,士气大振。随着魏军逼近晋阳城,汉军骑兵的活动被压制,一旦占领汾河沿岸,那么魏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喊出了“诛杀赵统,生擒诸葛”的口号了!

“等攻克晋阳,众爱卿皆有封赏!”

为了奖励众将士,曹叡也是大赏军中众将,让众人再接再厉,以竞全功。

“谢陛下!”

所有人欢天喜地的谢道。

“报!上党来的运粮队被截,所有粮草皆被烧毁,余淳及其麾下三千人马皆被杀!”

就在众人喝酒庆祝的时候,一名探马闯进来汇报道。

“不好,赵统连日退兵,我军不知不觉中已经深入近二十里,和阳邑城早已经脱节,可能现在连阳邑城都不安全了!”中护军蒋济第一个反应过来,大惊失色的喊道。

本来魏军在阳邑城附近扎营,第一可以背靠阳邑城,遏制蜀军骑兵,其二可以控制冀州,上党进入太原的要道。

随着几次的连续胜利,魏军不停的拔营前移,后路倒是露了出来。

其实也不算全部露出来,魏军二十万,连营几十里,虽然大部分兵力在前方,中间还是留有几个重要的大寨和据点的,平时还有巡逻兵四处巡视。

现在蜀军偷袭了粮道,也不知道蜀军骑兵怎么通过的。

“我军足有二十万,一旦断粮后果不堪设想!陛下, 要不我们先退回阳邑再作计较。”秦朗疑惑的问道。

两军对战,计毒莫过于断粮,一旦断粮,不用敌人进攻,自己就会乱起来。

如今曹叡还在军中,他不想冒险,认为还是稳妥一点的好。

“不可,军中尚有半月粮草,只要我们一鼓作气,攻占晋阳,隐患自消也!”孙资直接反对道。

在他看来,四天,蜀军就退了二十里,再花上个五天十天绝对可以攻占晋阳,只要攻占了晋阳,各家随便露出一点,也能保住二十万大军的粮草供给。

有赞同的,也有反对,还有想带兵去攻击汉军骑兵的,各说纷纭,大帐内顿时顿时乱成一团。

“陛下不必担忧,早在三日前,我就留了三千家兵驻守阳邑!这几天并没有消息传来,阳邑定无忧也!”陈泰站出来说道

本来作为司空陈群的儿子,肯定是所有人的焦点。但是出征以来,他一直很低调,作战会议上也从不多话,皆是因为出征前,陈群对他说了,凡事要低调,不可行事乖张。

早在前几日大军奋进的时候,他就发现了魏军的薄弱点,也就是阳邑城。所以他派出了家将,带领三千家兵停驻阳邑城内。

阳邑城没事的话就算了,一旦有敌人攻城,肯定也是小股的蜀军渗透,有他的三千家兵在,绝对可以保阳邑不失。

现在看到大帐内乱成一团,他知道自己不说也不行了,只好站出来解释道。

“嘘!”

听到陈泰的话,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只要阳邑城不丢,那么大军后路就畅通的。

至于蜀军会不会击败三千陈家家兵,占领阳邑城,那所有人都不会相信。各家的家兵,说是家兵家奴,其实是兵甲齐备的职业武士,守城绝对无碍。

曹叡也松了一口气,不过对于陈家私自调兵有一点不爽。不过这也是大魏现在的一个特色,名义上还是支援皇帝作战的奴隶,又没有作战命令,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佐治,既然阳邑城没丢,那我们要不要继续攻打蜀军?”曹叡问道

辛毗跟随曹真作战多年,战场经验丰富。在入朝为卫尉之前,司马懿也有意让他担任骠骑大将军军师,曹叡对他的能力还是比较信服的。

另外这几年,曹叡大修宫殿,百姓劳苦。辛毗上疏劝谏,言诸葛亮讲武治军,孙权勤修内政,扩充军备,‘备豫不虞’,是古来就称道的善政。

而今大兴土木,加之连年粮食欠收。《诗经·大雅》说:‘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愿陛下以国家为重。”

辛毗的善言直谏,让曹叡对其更是信任有加。

“陛下,蜀军骑兵虽然深入我军后方,但是数量肯定不会太多。我们只需派出骑兵巡视粮道,同时援军将至,不必太过担忧。

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攻打蜀军。只要攻占了汾河两岸,那么并州战事就大局已定!”辛毗想了想说道

虽然蜀军骑兵在后方捣乱,有一点风险,但是还在可控范围以内。只要镇南将军王昶,镇东将军王凌的兵马一到,所有的后顾之忧就会全部消失。

“善!”所有人纷纷点头道

“王昶,王凌的援军到什么位置了?”曹叡想了想问道

“据报,镇南将军前锋已入上党,三天后可到阳邑。镇东将军的兵马才刚刚进入冀州境内!”中书侍郎王基上前禀报道

半个月的大雨,其实已经给魏军争取大量宝贵时间,不然等并州战事结束,他们都不一定能赶到。

“嗯,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以不变应万变,明日继续攻打蜀军!”曹叡点了点头说道

王昶部有兵马三万,其前锋都到上党了,那么后路基本上无忧了。

“陛下,如今我军兵锋正盛,我担心蜀军投鼠忌器,全军南下!骠骑大将军,车骑将军在河东和蜀军诸葛亮部鏖战,一旦后方被袭,恐会吃大亏。

当派人通知两位将军,同时让南下沿途各城,据城坚守,以防蜀军越境!”王基又站出来说道

“嗯,言之有理!你派人通知骠骑大将军和车骑将军。

另外传旨,各郡县严守城池,防止蜀军南下。同时命河内太守刘靖操练士卒,严防汉军入境!”曹叡下令道

“诺!”所有人领命道。

于此同时,一支装备精良的魏军正在从冀州进入并州境内,他们正在通过一座险要的关卡。

看周围的地势,以两峰夹峙而中虚,壮如壶口。

一名儒雅的中年将军,正站在关口外,看着大军过关。

“爹,过了壶关,我们就到家了!”一名少年将军,从队伍的后方赶了过来,开心的说道。

“是呀,到家了!”中年儒将笑着说道

中年儒将正是王昶,那少年是其嗣子王浑。

回家总是令人开心的,只要进了壶关,就属于并州境内了,再沿路北上,不过三日时间就能到达太原郡。

不过从他的眼神看的出来,除了开心,同时他也忧心忡忡。

这一次汉军出奇兵,从河套草原出击,一个月的时间就荡平了南匈奴。然后大军东进,不过数日就攻占了晋阳。

虽然说王昶自己在外地任职,父亲也是在邺城为官,但是王家的根基族人可都在晋阳,特别是早逝的堂兄,唯一的儿子王沈也是在晋阳城。

堂兄就这么一个血脉,如果王沈再死了,他那一脉可就断了。哪怕将来给他那一脉过继一子,保留血脉传承,可是断了就是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