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聊斋+红楼]带领名著人物为人民服务>第184章 探春番外(二)

  王熙凤这才松开了眉头,却仍绷着脸,“我倒要听听,你还能说出个花来?”

  探春先给她换了茶,“嫂子喝茶,坐下来听我慢慢说。”

  见探春还跪着,王熙凤急忙把她扶了起来,嗔道:“你说话就说话,快起来坐下说,这又不是三堂会审。”

  先前探春说了那么多,其实王熙凤心里已经有几分信服了。

  只是巧姐毕竟是她唯一的骨血,她素来看得跟眼珠子似的。也是听见探春攀扯巧姐,她这才有了几分恼意。

  一见她态度软了下来,探春赶紧顺杆爬,“我就知道,嫂子心里还是疼我的。”

  王熙凤笑着横了她一眼,“你少来奉承我,若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仔细你的皮。”

  探春赶紧陪着笑脸又说了几句好话,这才说到了正题。

  “嫂子别嫌我说话难听,巧姐没个嫡亲兄弟帮扶,她爹又是那样的德性,若是把她当个寻常闺阁女子来养,将来在婆家吃了亏,到哪里去哭诉?”

  王熙凤眉头紧皱,脸上似有怒色,仿佛已经想到自己女儿日后在婆家受委屈的事了。

  探春继续道:“世间男儿多薄幸,偶尔有一个纳了美妾还不肯抛弃糟糠之妻的,就是了不得的圣人了,还有人专门写文章去赞颂。”

  “我呸!”

  探春恨恨地啐了一口,咬牙道:“谁又能仔细想想,那糟糠之妻面对进门的新宠,要受多少窝囊气,还得打碎了牙和血吞?”

  这是世间大多数女子的写照,王熙凤作为一个风流男子的发妻,很容易便联系到了自身。

  这时,只听探春话锋一转,“但若是巧姐能自己立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她拉着王熙凤的手,殷切地说:“嫂子,你先帮我出去,让我在外面探探路。你在家里好生教导巧姐,日后也让我那侄女多一个选择不是?”

  不得不说,王熙凤心动了。

  不只是因为巧姐,还因为她自己。

  如果有可能,如果有机会,她也不想再和贾琏纠缠,不想把自己的才能都浪费在一个没用的男人身上。

  “好,我答应了。三妹妹准备怎么做?”

  探春笑了,“嫂子,我都计划好了,只是需要嫂子帮个小忙。”

  两人凑在一起嘀咕了一番,把所有细节都商定,王熙凤这才又悄悄回去了。

  这件事,王熙凤连平儿都没告诉,只自己烂在心里。

  没过两天,探春的病就越来越重了。

  王熙凤赶紧张罗着给她请大夫,可一连请了好几个,来了都只是摇头,只说是才疏学浅,让他们另请高明。

  至于这些大夫为何口径如此一致,王熙凤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当然了,其间所花费的钱财,都是老太太留给探春的嫁妆,王熙凤是不可能往里倒贴钱的。

  等把能请的大夫都请遍了,探春的病非但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重了,无论是贾政夫妇还是赵姨娘,都慌乱了起来。

  一家子病急乱投医,在王熙凤无意间提了一句,“莫不是冲撞了什么?”

  赵姨娘就立刻磨着贾政,让他请个高人来看看。

  虽然探春这个女儿一向只恭敬王夫人,对她不但亲近,但赵姨娘还是希望自己女儿好的。

  家里处于顺境的时候,赵姨娘爱跳出来给探春添堵,好让探春记住谁才是她的亲娘。

  但如今家里败落了,探春又病成了这个样子,赵姨娘生怕王夫人不肯给女儿花钱治病,只能自己往贾政身上使力。

  但贾政这人一向凉薄,宝玉中邪的时候,他都觉得孩子不成了,让直接安排后事,更何况探春这个不能支撑门楣的女儿?

  还是宝玉看不过眼,悄悄使人请来了贾赦。

  贾赦虽然对贾政百般看不上,但对家里的几个孩子一向都是关照的。

  当然了,他关照的都是那些聪明伶俐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的确讨人喜欢。

  像贾环、贾琮之流,大老爷可懒得多看一眼。

  贾赦来了之后,就直接拍板做主,让贾琏去请高人,又让王熙凤去打听,附近有没有出名的神婆,有的话就都请来。

  他又拿言语刺激贾政,让贾政压着王夫人,拿了二百两银子出来。

  至于江停云暗地里塞给他的五千两,贾赦一直贴身藏着。

  如今他又清心寡欲,不近女色,愣是这么久没一个人发现。

  邢夫人倒是有嫁妆,但让她拿自己的嫁妆去救二房的孩子,还是杀了她比较容易。

  只要有了钱,事情就容易办了。王熙凤很快就抢在贾琏前面,请了金陵最有名的神婆来。

  神婆来了之后,又是做法又是烧纸,又是杀鸡又是宰羊的,最后得出了结论。

  “这姑娘原不该是你们家的人,若想让她活命,就赶紧送她出家去吧。”

  赵姨娘当时就哭得泪水连连,抱着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探春,一声儿一声肉地喊着。

  若说原先她还有心思,想着以探春的品貌,必能嫁个好女婿,将来也能帮衬帮衬她的儿子贾环。

  可如今探春性命垂危,她的一腔慈母心肠全都升了起来,只求女儿活命,别的什么都不想了。

  赵姨娘这个最牵挂探春的都同意了,接下来就很容易了。

  贾家以最快的速度,把探春送到了城外的松子庵,一切事宜都是王熙凤出面打点的。

  确定贾家所有人都走了之后,侍书轻轻拍醒了探春。

  探春立刻翻身坐起,叫侍书打了水来,把脸上的脂粉全部洗掉。

  此时再看,她哪里还有半点病容?

  就在主仆二人额掌相庆的时候,突然走进来一个尼姑,“阿弥陀佛,恭喜女施主脱得樊笼,一招龙入大海。”

  探春一惊,把侍书拉到身后,警惕地看着那青年尼姑。

  尼姑笑道:“三姑娘别急,贫尼法号静安,是林姑娘和薛姑娘托贫尼照顾你的。”

  “林姐姐和薛姐姐?”探春一怔,蹙眉道,“她们怎么知道,我会被送到松子庵?”

  静安笑道:“两位姑娘自然是不知道的。只不过,她们把金陵城外所有的寺庙庵堂都打点遍了。”

  寺和庵都是出家人修行之所,无论和尚尼姑的栖身之地,规模大的叫寺,规模小的就叫庵。

  许多不明所以的,只听说和尚庙尼姑庵,便误以为和尚住的就叫寺,尼姑住的就叫庵。

  宝钗精于世故,对这些自然都了解透彻,也都打点妥当了。

  她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却有大手一挥的钞能力。

  很多时候,钞能力可比超能力好用多了。

  静安笑道:“薛大姑娘十分照顾我们,经常分些绣活给庵里的尼姑们做,教她们自力更生。

  贫尼对薛姑娘一向敬服,你是她的朋友,便是没有薛姑娘托付,只要报了她的名号,贫尼自当好好招待。”

  探春这才露出了笑容,心里对宝钗更加敬佩了。

  “静安师太,劳烦你给宝姐姐带一句话,就说我来赴约了。”

  静安笑道:“三姑娘别急,且先用些热汤饭,贫尼已经着人去通知薛姑娘了。”

  “那就有劳师太了。”探春微笑着点头致谢。

  不多时,就有两个小尼姑送了几碗饭菜来,静安师太非常识趣地告辞了。

  侍书拿着筷子正要给探春布菜,却被探春抬手止住了,“先别忙着吃,等宝姐姐来了也不迟。”

  虽然静安师太的态度很和蔼,言辞之间也没什么破绽,但探春头一次离开家,心里正是最警惕的时候,哪里肯轻易信人?

  侍书想了想,说:“不如我悄悄出去看看?”

  “还是别了。”探春摇了摇头,“若那静安师太说的是真的,想必过不了多久,宝姐姐就要来了。

  若是宝姐姐不来,她们又找借口推脱拖延,咱们就该早做打算了。”

  侍书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便没再轻举妄动。

  主仆二人便守着饭桌,静等宝钗到来。

  索性静安师太没有骗她,饭菜还没凉,宝钗便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

  她是多灵醒的一个人,一看桌上的饭菜根本没动,便明白了探春的顾虑。

  但她并没有说破,只是亲自拿了筷子给探春布菜,柔声劝道:“你还是多吃点儿吧,外面不比家里,半晌可没有点心给你填肚子。”

  就好像探春不是没吃,只是先前吃的少一样。

  探春一边吃饭,一边把自己如何联合王熙凤的事情说了一遍。

  宝钗听得连连点头,笑道:“早先我就和玉儿说,只要你想,就一定能从家里出来,而你果然也没让我失望。”

  探春笑了笑,问道:“如今,我可算是通过姐姐的考验了吧?”

  从家里出来这件事,宝钗不是不能帮她。

  但她能帮得了一时,还能帮得了一世吗?

  如果探春连这点本事都没有,日后怎么可能自己在外面立足?

  那与其帮她出来,还不如就让她在家里呆着呢,至少日子安稳。

  宝钗笑着点了点头,示意探春快吃。

  “你既从家里出来了,往常的一些小毛病都得改改。这头一样啊,就是不可浪费米粮。

  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我和玉儿对你的期望都很高。咱们不但要自己立住了,还要帮助其他的苦命姐妹。

  还有许多人整日劳作都吃不上饭呢,咱们可得以身作则,不可助长铺张浪费之风。”

  探春听得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一定记住,并执行到底。

  宝钗道:“你先在这里养两天,这里的静安师太与我多有合作,没事的时候你可以和她说说话,也可以想想自己日后想干什么。”

  她不可能一直在这里陪着探春,而探春则需要消息来源,静安师太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