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明月湖>第22章

  杜誉的身板很正,岁月和经历又带给他太多不同于青年人的沉稳气韵和疏离举止,这与他神采飞扬的漂亮眼睛相映衬着。于是即使穿着再简单不过的黑色外套,即使并没有扮上,赵捷也觉得他是一个能让人在人群中一眼认出的存在。

  看一次,便再也移不开视线。

  赵捷茫然了,思绪的云雾之外还有些诡异的自卑。

  他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人生到此顺顺当当,没经历过像样的坎坷,也没经历过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但杜誉全然不同。自己那浅薄的人生经历似乎尚且撑不起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赵捷忽然觉得,方才那句“对你好”像是说了大话。难怪杜誉浑不在意。

  他转过头去,发现老齐和自家父母聊得正欢。

  “那红尘中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联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赵捷喃喃地说。

  他提议:“现在才八点多,咱们坐船去湖中间的小岛上怎么样?”

  杜誉却显得有些反感:“怎么突然想去那里?”

  “想和你散散心。”赵捷笑道:“虽然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才算对你好,但如果能让你高兴一点,大概也能算说到做到。”

  杜誉迟疑了一瞬,没成想就让赵捷钻了空子。

  “你默许了!”年轻人笑得合不拢嘴:“我去买票,你不许走!”

  算了。杜誉想:毕竟元宵佳节,好不容易出来转转,总不至于扫了兴致,不计较了,随他去吧。

  然而坐上船之后,杜誉却依然沉默着,这让他看起来沉静又温和,与身旁笑声不断的其他乘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捷觉得他若有所思:“杜誉,你在想什么?”

  杜誉低声说:“在想我母亲。”

  这是他难得一次主动提起早已过世的杜心苓。赵捷吓了一跳,连大气都不敢出,只敢顺着他的目光往外看。

  湖上粼粼光影,原本圆满的月亮如同碎了一池。

  今月曾经照古人。

  临近靠岸,杜誉忽然开口,一字一句说得极为清楚:“魂牵梦萦廿秋过,青丝白发尽蹉跎。可怜泪遍三更后,空余湖上一钓波。”

  听得出来他想掩饰,可语气中还是夹杂了些许悲意。

  “这是什么诗?”赵捷疑惑:“我从没听过。”

  杜誉摇了摇头,起身下船:“你要是听过才见了鬼。”

  赵捷赶忙跟上他:“诶,你等等我。”

  不论过去的事有没有真正被抛下、放下,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赵捷本以为与杜誉成为真正的同事后,他会激动得睡不着觉,然而事实却是他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好像这其实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但每次真的与杜誉打了照面,赵捷的心跳还是会不受控制地变快一些。倘若运气好、能在排练大厅见到扮上的杜誉,他还会默默站在一旁观摩学习许久。

  春风拂面,细柳抽枝。庸庸碌碌的流水光阴大抵如此。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尽头。

  可赵捷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相反的,如果能让时间停在这里,或者如此平平淡淡过完一辈子,他会认为这是一种福气。

  有一次下午下了班,赵捷和宋同讨论一出戏的细节,走得稍微晚了一会儿。

  “就剩你了。”老齐依然坐在台阶上抽烟,抬手指了一下车棚角落里唯一一辆自行车。

  望着不远处宋同小两口你侬我侬的身影,再看看身边的赵捷,老齐突然感叹:“小孩,你长得也算一表人才,怎么没找个女朋友呀?”

  “老齐,你怎么和我爸妈一个腔调?”赵捷停下脚步,调侃道:“你们这些老头老太太是不是一天到晚闲的没事干,就喜欢给年轻人保媒拉纤来消遣解闷?”

  “说对了。”老齐故意逗他:“可不就是吃饱了闲得慌,否则谁爱管你的闲事?”

  “杜誉也没找呢,你快去催他。”杜誉现在已经成了赵捷在这件事上的“挡箭牌”。

  老齐摆了摆手:“我可没这个本事。”

  这话却让赵捷不想走了。他凑上去,摆出一张讨好似的笑脸:“老齐,你快跟我说说,他谈过恋爱没?”

  老齐打量着他:“哟,我看你和他挺亲近,还以为你有多了解他。怎么这种事还要来问我?”

  赵捷“嘁”了一声:“你不说就算了。”

  激将法果然有用。

  “没有,他就是个老光棍儿。”老齐懒散地靠在了墙上:“从前他在我眼皮子底下过日子的时候没找过,走了以后有对象的可能性更小。”

  赵捷连连点头,若有所思。

  老齐盯了他一会儿:“你想给他介绍么?”

  “怎么会?我才不像你们这么无聊。”赵捷立刻否认。

  老齐看着身边的年轻人,只见他青涩又纯粹,不禁想逗他一句:“难不成你看上他了?”

  赵捷被这话吓了一跳,突然连牙都不听使唤,直接咬到了自己的舌头。

  “你,你胡说什么?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我是那种人吗?”他羞愤难当,说话结巴,转身进车棚把自行车推了出来,头也不回地骑上走了。

  一路上赵捷的脸一直在发烫,直到进家门的前一秒才有所缓和。李淑茵和赵毅都已经吃过晚饭,他草草扒了几口,刚想回屋,却被坐在沙发上的李淑茵叫住。

  “儿子,你过来。”她放下毛线。

  “怎么了?”赵捷心里一沉,以为又要说谈女朋友的事。

  “我知道你认真刻苦,但你悟性是真不错,别再跟我谦虚。”李淑茵推了一下老花镜,满意地望着他:“要不是昨天那场《四郎探母》的《巡营》,我还不知道你进步了这么多。”

  赵捷松了一口气,坐到对方身边无奈地笑了,难以抑制地想起了方才让自己陷入窘迫的那人。

  他面带笑意垂下眼:“妈,你和我爸可别再对杜誉有意见了。我能有今天,少不了他的功劳。”

  李淑茵拍了拍他的手背:“你是不是非常想成为杜誉那样的演员?”

  这话让赵捷立刻想起白天杜誉的样子:即便没有扮上,即便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排练,杜誉的身段和唱腔也极为用心。京胡响起来的那一刻,他好似彻底融入了角色里。

  一旦开始唱戏,他自己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怨全都成了空。他就像是泥水做的,连个定型也没有,却偏偏能被一出出的戏捏成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人。

  “妈,您明知故问。”赵捷说:“如果我这辈子能成为他那样,我在工作上就再也没有任何遗憾了。”

  “别这么说。”李淑茵笑了。

  “为什么?”

  李淑茵推了一下老花镜:“我也是收了徒弟的人,今天指导人家的时候我还在想,难不成我们带后辈,只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另外的我们么?多没意思。”

  她的笑意更浓了:“当然,指望你超过他倒是不现实,但是你将来必须得发展出来你自己的东西。”

  “妈,”赵捷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也开始开玩笑:“您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呀?”

  “哪有?我只是实话实说。”李淑茵轻轻叹了口气:“他母亲当年可不像我和你爸爸对你要求这么宽松。之前我听别人说,杜誉话都没说全的时候杜心苓就开始教他唱戏了。”

  “是吗?”赵捷对杜心苓的严厉感到惊讶。回想起元宵夜里湖中游船上杜誉那稍纵即逝的悲凉神色,他对杜心苓的好奇无以复加。

  “那位杜心苓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我只听过她的录音,连她扮上之后的模样都没见过。”赵捷问。

  “其实我和她并不熟识。她年长我许多,和我师父年龄相仿,宗的又是程派。我当年身为一个学梅派的后生,没什么与她搭话的机会。”李淑茵笑了:“但我记得她的模样是真美。”

  “有多美?”

  “二十多年前我和你爸刚进咱们省京剧团的时候,我还是个灰头土脸的小姑娘,大约就是你现在这般年纪。她那会儿虽然已经五十岁了,容貌不比年轻时,却气韵独绝,在剧团里有个‘一枝花’的名号。没人对此有异议,因为放眼望去,不论男的还是女的、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愣是找不出一个比她时髦、比她出挑、比她有气质有韵味的人来。”

  赵捷默默地听着,试图在心里勾勒出杜心苓的样貌。

  他回想了一下,在自己不到二十三年的短暂人生经历里,究竟有哪些人能跟“时髦”挂上钩。

  得出的答案有读戏校时穿着喇叭裤上街的同学们、烫了卷发戴着丝巾的年轻女老师。曾经为了不让所谓“城里人”的同学圈子笑话他老土而变得有些小“叛逆”的宋同或许也能沾上边,但唯独没有杜心苓唯一的亲生儿子杜誉。

  赵捷哂笑了一下:那人在台上自然一丝不苟,可不上台的时候几乎毫不在意打扮。倘若杜心苓能活到现在,看到自家儿子是这般形象,不知道要作何感想。

  “想到什么了?”见赵捷出神许久,竟还笑出了声,李淑茵不禁发问。

  “没有。”赵捷立刻否认:“妈,杜心苓老师长什么样呀?咱家有她的照片吗?”

  李淑茵遗憾地否认:“你净想好事。有杜誉的照片就不错了,哪来她的照片?”

  她眯起眼,作回忆状:“她长了一张小巧干净的鹅蛋脸,眉毛画得细细的,一双眼睛格外有神。杜誉那张脸与她最像的地方就是眼睛。因为善于保养又不苟言笑,她脸上的皱纹也不太明显。那时是1960年,距离她因病去世只有两年时间,可是单看外貌,任谁也想不到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

  作者有话说:

  那红尘中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联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曹雪芹《红楼梦》

  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