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听大哥问到这件事,心中的恐慌总算消失几分。

他明白,无论如何大哥都要死了。

没有任何必要在这个时候套路自己。

朱由检擦擦眼角泪痕,肃声说道。

“哥!我打算登基之后,重用东林党人,杜绝宦官干政,并召回各地监军太监,再不让他们在地方作威作福!”

“我要调整内阁,以先才后守为原则,大量提拔有才之士,不管其操守如何,有才便是治国能臣。”

“我还要厉行节俭,取消一切朝廷不必要开销,甚至裁撤大部分驿站,或能为咱大明多省些银两。”

“我还想加派辽饷,每亩田赋增加九厘。弟弟算过,每年能为咱大明多收五百二十万两白银,皆可用辽东战事。”

“如果不够的话,还可加派剿饷,练饷,用于各地剿匪,咱朝廷再没有一文钱开支用于战事……”

“我还要重用袁崇焕,素闻此人忠贞爱国,克己奉公,有三国周瑜之能。或五年内将建奴驱出辽东……”

“……”

朱由检兴奋说着,将心中抱负全盘托出。

他甚至有点悔恨,为何从信王府来的时候,没能拿着自己的小本本,将之前一切谋划尽数告诉大哥。

这样大哥即便是死,也能瞑目!

可惜。

也幸亏他没拿着小本本。

不然朱由校要活活气死。

因为他憾然发现,已不能瞑目。

就弟弟刚刚说的几点,听来已是天方夜谭。

他虽荒唐爱玩,疏于政务,但自小接受的是帝王权术和治国之理,如何听不出弟弟这些方针中的扯淡之处。

比如重用东林党人,禁止宦官干政,召回全国监军。

糊涂啊,弟弟。

没有宦官死死盯着这帮人,这帮人能窃空整个大明江山。

又比如调整内阁,先才后守。

让没有德行的人担任内阁首辅,担任大学士,只会将大明带入深渊。

他们为一己之私,罔顾朱家天下,最终贻害无穷。

再比如厉行节俭,裁撤驿站。

驿站一年才能耗费几个银两,数十万两顶天。

可没了驿站,你如何掌控天下局势,得知最新消息。

难道琼州有人举兵造反,人家打到紫禁城后你才得知吗?

更何况,全国数万名世代从事驿夫的百姓,如何生存?

这帮人没了差事,又没有田地粮饷,难道全部去当反贼?

更不要说,加派三饷和重用袁崇焕了。

这些年来,一直由魏忠贤在各地派遣太监,玩命收拾那帮士族豪商,从他们身上榨取银两供辽东战局。

你把太监撤走,又把重担尽数压在百姓身上。

百姓不揭竿造反,难道投河自尽?

还有袁崇焕此人,能力的确出众,可一贯喜画大饼。

曾在天启六年,就给朱由校上书平辽七策,喊出五年必平辽东的口号。

可惜朱由校不是傻批,根本不相信对方提出的平辽七策,反而连续问了六个问题,让袁崇焕一一作答。

袁崇焕哑口无言,再不敢说出如此猖狂的话。

朱由校记得清楚,当时让他放弃幻想,步步为营,做好苦战久战准备。

十年又或是二十年内,能平定辽东就是奇功一件。

可现在……

自家兄弟在一刀一刀的将大明活活捅死。

“咳咳咳!”

见弟弟还要再说,朱由校剧烈咳嗽着,摆手让其闭嘴。

你再说下去,大哥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朱由检一脸不解,难道皇兄全然不赞同我的筹划?

大哥,你根本不懂。

这些筹划一旦实施。

信不信不出五年,海晏河清,大明中兴!

朱由校却看着弟弟自信且膨胀的模样,再说不出任何劝慰的话来。

他明白。

一个自小没接受过帝王教育的人,永远站不到皇帝的视角上看待整个天下。

就好像一个农民骤然成为一方知府,仍无法管理整个府衙一般。

可惜,没时间了!

朱由校只是悔恨,悔恨没早一些和弟弟多聊聊帝王权谋,让其好歹成熟一些。

不过弟弟也才十六岁,折腾几年总该清醒了吧。

朱由校呼了口气,索性不再提起那事,而是又道。

“吾弟啊,如此施为,你且看着办吧。”

“只是……你打算将魏忠贤,客印月、还有朕的皇后张嫣,如何处理?”

问出这一句话,朱由校死死瞪着弟弟。

朱由检却心中一惊。

如何办?

你说呢大哥?

我生平最厌宦官外戚干政,尤其厌恶魏忠贤、客印月之辈祸乱朝堂。

登基之后自然要将其铲除,杀个片甲不留。

还有张嫣张皇后。

她虽未曾参与其中,但知晓了我谋反的事啊,大哥。

我只能等将你埋葬之后,将她一并害死,省的将我告发。

甚至和你一同下葬,好全你们夫妻之名。

只是这话,打死朱由检也不敢说出口。

酝酿一下,轻声回道:“哥……”

“弟弟打算让厂臣继续担任东厂提督,管理朝中大小事务。”

“至于客奶和皇嫂,让她们偏居后宫,颐养天年……”

朱由校看着弟弟闪躲眼神,是一个字也不相信。

可他却实在没时间了。

急促的呼吸,伴随着即将停止的心跳。

恍惚中,朱由校甚至看到死去的爷爷和老爹。

他明白,自己真该走了。

“呼……呼……呼……”

朱由校开始喘着粗气,颤声说道。

“大哥不信,弟儿!你发个毒誓,发个毒誓善待他们,大哥方能瞑目。”

朱由检见大哥即将殡天,却还要自己发出毒誓,顿感一脸不耐。

可终究不敢违背大哥的意思,唯恐对方收回成命。

他只好咬牙说道。

“大哥!德约发下毒誓,若今后对魏忠贤、客印月、张嫣不利,愿当……亡国之君!”

这下你总相信了吧。

说什么天打五雷轰都是虚的。

我若违背誓言,就让我当个亡国之君好了。

如此恶毒的话,你总该相信弟弟。

哪怕后面再动手弄死他们,你又能拿我如何?

朱由校果然笑了,彻底放下心来。

他一把攥住弟弟的手,眼眸渐渐合拢,虚弱的,微弱的,衰弱的说出此生最后一句话。

“吾弟……”

“这大明江山……”

“你的了!”

一句话说完,盍然而逝。

自此。

天启七年八月乙卯,木匠皇帝朱由校。

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