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92章 女儿的婚事不着急

其实他求恳了个屁,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会同意啊。

他们皇宫里头虽然由于庚哥咸鱼外加现代人,所以规矩并不是那么重。

但是只要皇宫外的事情,天家教养岂得肆意?

身份的尊贵既是便利和资本,也是限制跟束缚。

大汉的公主可不是大唐的公主,就算庚哥同意也会被朝臣们怼一脸的收回成命。

至于偷溜,更想多了。

既然能溜出去是不是同样的方式也能溜进来?

那庚哥的小命儿早没了。

况且俩自幼长在深宫里的孩子,能有什么关于躲藏的想象力。

脏的地方不愿意藏,舒服的地方根本不可能藏得住。

可这些道理是没办法跟小土菲讲的,她就认一个死理儿:

王兄能去,吾为何不能去?

双胞胎家庭的父母应该深刻懂得这种烦恼,但凡稍微有点不一样的待遇俩孩子能掐到日月无光。

生活不易,庚哥叹气:妈蛋就不该干涉太多子女教育。

还好小咸鱼也不是彻底没有准备,翻手就取出一个盒子:

“狸奴且看,孤为汝带了礼物。”

盒子里是十二个胖胖的小泥塑,涂得花花绿绿的,均是犬马等生肖之属。

小土菲虽然容易生气,但也的确容易哄。

眼睛虽然还在不甘心的瞪小咸鱼,眼角却已经禁不住的往小咸鱼摊开的盒子里瞟了。

不一会儿:“此为长安出产?”

已经爱不释手了。

其实这些物什并不精美,土土的倒有些古拙之意。

他们自幼生长在皇宫,什么精美物件没见过?

反而这种民间小物件,虽然粗糙却透着新奇,因此才会当宝贝一样抓在手里反复把玩。

再说这些物件造型虽不太美,却自有一股子丑萌丑萌的味道。

小土菲再匪气,也是个女孩纸,哪里能够免疫?

“诚也!”小咸鱼继续面不红心不跳的胡吹。

在长安的时候他都懒得出驿所的大门。

加之担心他身边服侍的人被包藏祸心之人套话利用,连他们都禁足了,哪里有机会采买物什。

这是他返程进入弘农郡之后,开始担心不带礼物不好安抚小土菲,这才打发人到处采买新奇些的小东西。

可惜采买得均不合意,这是车驾行至一处县城,他 从车窗遥观一位老者摆地摊售卖这等物件。

整套下来不足百文缗钱,但他直觉小妹会喜欢,因此遣人购回。

连盒子都是后头准备的。

“长安如何,可胜洛阳繁华?”一边把玩着,一边又惦记上了。

小咸鱼叹气:“汝又不是不曾得闻,孤一入长安便被看禁,哪里得空逛长安!”

“哼,倒是遂汝之意,莫不是汝使人为之吧!”小土菲狐疑的打量她的王兄。

她也听闻了小咸鱼刚进长安就被喊万岁的事情。

但想想父皇听闻这件事跟偷着了鸡的狐狸一般的笑容,她又觉得她哥没这么笨。

小咸鱼继续苦笑,不答。

小土菲吐槽:“偏是汝二人,不与前朝同!”

她听闻之前为帝位父子兄弟互相猜忌的事多如牛毛,偏巧他们家这俩奇葩,躲权力跟躲瘟疫似的。

“这太子之位汝不欲,莫非想让与吾?”虽是随口一说,她眼睛却开始发光:

“莫若让于吾?”好像很好玩的样子呃。

小咸鱼偏头想了想,倒也不是不行。

他觉得他爹也未必介意。

问题是要想这么着,要摆平的事儿估计比自己当太子以及当皇帝还麻烦。

自己这个笨蛋小妹肯定搞不定,未免又要拉自己帮忙。

甚至搞不好他和他那咸鱼父皇累死累活协力摆平了一切,这丫头觉得无趣了又要还回来,那何必呢?

因此又叹气:“汝自去取,休要使吾费力,如何不成?”

果然,一听他不打算帮忙,笨蛋土菲自己泄了气:“那便不好顽了。”

随即又兴奋:“吾听闻父皇为汝所选之妃,乃江东吴侯之妹,甚有勇力。”

一脸的幸灾乐祸:“嘻嘻,王兄惧否?”

小咸鱼一脸无所谓,虽然他感受到这种选择里头似乎有他爹莫名的一些恶意:

“协王叔若论勇力,亦不及弘农王妃,亦能鹣鲽情深,吾有何惧?”

“倒是汝,吾既获指婚,汝之婚期想来亦近矣。”

一番话把小土菲说得满面通红。

她一时又是憧憬,又是有些惧怕的发起呆来。

世界终于清净了。

小咸鱼毫不客气的去瘫倒在她的小摇椅上,晃着腿半闭着眼睛犯起懒来。

一想起要被册立太子的一番折腾,他忍不住又有些哀叹起来。

……

终于赢了臭儿子一遭,庚哥心里倒是蛮爽的。

至于给女儿指婚?他倒没想过。

好在这是古代,他不用担心有黄毛上门,跟他说老登儿我鬼火停楼下安全吗。

闺女养家里那是养一辈子都不嫌久的。

而且皇家的女儿,他不动心思选女婿,也没有人敢贸然求娶。

所以小土菲的憧憬算是白憧憬了。

小咸鱼虽然回来了,但很多原本应该办的事儿却没有办。

不得已,虎贲回来羽林上,又遣了徐荣带羽林借着赐董家一些赏赐的名义奔长安。

顺道还带去了考绩司二把手荀攸,帮忙安抚长安状况。

皇甫鸿麾下原本主持过并州推行推举制的人员,也一并西去。

这帮人不彻底搞定三辅那是不会回来的。

有些可能还会待到凉州改制完。

毕竟根据汇报,二颖死后长安那边局势颇为混乱,倒未可轻忽。

他们尚在路上,却已经看见一波一波从三辅穿潼关往洛阳而来的旅人了。

有被二颖强迁至长安附近安置的河南尹及弘农郡富户,见潼关开禁陆陆续续的返回。

也有原本被拘禁在长安的公卿,此时也在试探着奔向洛阳或者干脆往老家跑。

奔洛阳的,那还是存着保官争权的想法。

往老家跑的,那就是打算着弃官而去了。

在与前往长安的羽林营交错而过的一支车队中,一驾马车之内坐着一个捧着一册书卷的三十余岁男子。

他看着羽林营护卫在当中的数架马车,与披红挂彩的诸多赏赐之物,微笑着摇了摇头。

“郎君,还真叫那董氏脱了大难,吾却是心甚不甘!”

在马车内侍奉的一名十多岁的苍头僮仆,因此道。

“慎言!”那男子却轻声斥责了一声。

低头又埋首于他出潼关后买得的那卷书册上。

这车队,正是从长安得返的弘农杨氏之车队。

袁氏彻底覆没之后,这也曾四世三公的杨氏,赫然已为天下第一世家。

车中端坐之人,正是光禄大夫杨彪之子,杨修杨德祖是也。

大部分人比较熟悉他被演义广泛传播的另外一个名字,杨修。

潼关开禁之后,他父亲举族迁回华阴。

尚未妥善安顿族人,便领家人奔赴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