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古代,经商失败的我只好造反>第178章 苗州之战,山林围剿战,追击

李宏信心中不由得焦急,明明他们已经提前撤离,怎么就被太平军追上了。

他赶紧下令,让部队整装待敌。他的心情十分紧张,但表面上却保持着镇定。

此时,他环顾四周,只见山峦连绵,苍翠欲滴。远处是一座高山,云雾缭绕,隐约可见山顶上的青葱。他心中暗自决定,如果能够顺利撤退,一定要带着部队来这里休整一下。

忽然,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太平军已经赶到了。他赶紧下令,让士兵们做好战斗准备,这时他发现太平军先头的人数不多,大约只有三千人左右,但是他们的装备却十分精良。

李宏信心中暗自警惕,他知道,这次战斗并不好打。他命令士兵们保持冷静,不要贸然出击。他观察着太平军的动向,发现他们并没有立即进攻,而是在远处观察着。

于是,李宏信下令,让士兵们加紧撤离。他知道,只要部队成功进入山中,太平军就追不上了。他趁着太平军没有继续进攻的时间,加快了撤离的速度。他指挥着士兵们,让他们快速地穿过茂密的树林,向山顶方向进发。

此时,他再次环顾四周,只见山林静谧,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他心中暗自感叹,这里真的是一个绝佳的藏身之地。

突然,他听到了太平军的喊声,李宏信知道,太平军已经追上了。他命令士兵们立即做好防御准备,迎战太平军的来袭。

虽然他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快就会被太平军追上,但是这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够顶住这一局就好,太平军这么快能追上自己的部队,恐怕是用了轻装简行的路子。

那么太平军的后勤补给带的恐怕不会太多,只要自己拖住时间,将补给快速进入山中,将部队撤进去,追不了几天太平军就会放弃追击。

李宏信并没有想着无伤通关,他知道这场战争必然会有牺牲。但是他希望自己逃出去的时候,大正军的伤亡能少一点,太平军的消耗能多一点。他在战场上来回奔波,指挥着士兵们,让他们尽可能地减少伤亡。

李宏信接到了紧急消息,他立刻下令让人迎敌掩护后续部队带着补给快速撤出战场。然而,这是在山林中进行的行军,难以遵循严格的阵型和战术。

虽然李宏信得到的消息第一时间,赶紧下令准备让人迎敌掩护后续部队带着补给快速撤出战场,但是毕竟山林行军分散的太广。

第一时间只动了五千人苗兵回去后面对敌。

尽管他只动员了五千名苗兵,但这些士兵都是经过训练的敢战之兵,他们以前在战场上表现也比较出色。

五千人的大正军苗兵对战三千太平军士兵。李宏信自己其实觉得胜算不大。他知道自己的苗兵训练程度不高,而且在行军的时候很难维持阵型。所以,他觉得,敌军肯定会采取步兵的战术。

好在,战场是山林野地,敌人的阵型优势大减。自己又不是冲着完全打赢去的,只是拖延一番应该没有问题。

大正军带队的军官高度警觉,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军队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在密林中迅速穿梭,指挥着他的士兵,让他们分散成小组,避免被敌人发现。同时,他还派出了一部分人进行侦察,以便掌握敌人的动向。

这座山林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大正军士兵们不断穿行在茂密的丛林中,时而踏着松软的泥土,时而穿过泥泞的小溪。他们静默无声,尽可能地隐藏自己的踪迹,以免被敌人发现。

在山林中的战斗中,敌人的阵型并不占优势。李宏信一开始就知道,他的士兵需要采取更加机动的战术,以免被敌人包围。于是他告诉军官们让士兵们迅速转移,在山林中穿梭,让敌人无从下手。

在这样的环境中,大正军苗兵们像一只猎豹一样快速反应,军官也及时指挥他的士兵。时而跳过树干,时而在山坡上滑行,让他们的身影犹如一阵风一样迅速穿梭。

他们的行动灵活,在草原上如履平地。

很快五千大正军苗兵就看到了,刚刚干掉一股大正军后勤支队的太平军。

太平军的士兵们自然也看见了刚刚来的敌人,前排的太平军士兵直接拿出箭矢搭在弓弦之上,对着敌人射过去。

“嗖!”“嗖!”“嗖!”

数十支箭矢破空飞去,准确地命中目标,把大正军的十几个苗兵射杀当场。

不过好在,也有不少箭矢被树木所挡住,或者被树枝所偏移导致杀伤力下降。

总体来说,大正军的损失并不多。

太平军士兵们眼看着弓箭没有多大作用,直接收起弓箭,拿出了长枪对着敌人捅过来。

大正军苗兵们见此情景纷纷也亮出了自己的兵器迎敌。

如果从上方视角来看,两方士兵根本就没有排出规规矩矩的方阵。

地势不平,高一块,矮一块,再加上这块一块突出的岩石,那边有一棵树木,直接对队形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双方的士兵只能是互相稍微贴近一点,聚成一团,避免单打独斗被对方围攻一波,左右为男♂。

太平军士兵们手持着长长的步战长矛,普遍长度达到三米五,甚至有少数长度已经接近四米。他们身穿防御力优秀的布面甲,脚踩着厚实的皮靴,他们的目光中却透着锐利的光芒和坚定的信念。

森林中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太平军士兵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行动,需要小心地避开枝叶和树根,以防止树枝制止住自己的动作或者刮伤自己。

太平军步兵的武艺高强,就算不使用上挑下劈这些大开大合的招数,光是一个抖,拦,扎就能与大正军苗兵打得不分上下。他们的动作流畅,矫健有力,每一次的挥动都带着惊人的威力。

在森林中,长矛的长度越长越不利于行动。但是,太平军士兵们的长矛武艺却恰到好处,既能发挥出武器的优势,又不会影响行动的灵活性。他们手持长矛,如同森林中的猎人,随时准备着猎杀敌人。

他们面对的敌人不弱,在森林野地之中,苗兵们的本事甚至可以发挥百分之一百一十。只不过他们挑的对手太强。

大正军军官的指挥很有效率,他很快就发现,太平军士兵在山林野地之中,行动并不迅捷这让他心中暗自窃喜。如果不是太平军士兵们的行军速度慢,他们的损失可能更大。

大正军的士兵们开始采取了迂回战术,他们利用密集的地形和树木的遮蔽,伺机而动。

这样一来,大正军苗兵的伤亡就减少了许多,大正军苗兵们则逐渐缩短了跟太平军的战绩。

大正军军官在指挥战斗中不断变化战术,他的意图是要将太平军逼退,不愿意与太平军近战纠缠。因为他们在这样的山林里,占据绝对的地理优势,靠着自己比对方移动速度快,在敌人四周游走的时候来几次突袭即可,用不着面对面硬拼。

在大正军军官的灵活指挥下,太平军逐渐陷入被动状态。

大正军的苗兵们开始向后撤退,太平军的士兵们也开始追击,一时间陷入了追逐的局面。

经过了两刻钟的厮杀,大正军的后勤部队应该都已经撤走了,在这牵制太平均的五千苗兵也折损至少六百余人,太平军才死亡二百左右。

经过了两刻钟的激烈战斗,大正军和太平军的士兵们都已经有所疲劳。

整个战场笼罩在一片昏暗的氛围中。

大正军的指挥官,一位威猛的中年男子,身穿一身锃亮的将军服,他的脸上满是汗水,但他的目光仍然坚定有力。他严肃地指挥着士兵们进行攻防,时而带头冲锋,时而指挥士兵们转进。每一次发动进攻,他都亲自带头冲锋,无所畏惧。

太平军的将领则是一位年轻的男子,他的脸上满是沉重和忧虑。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和冷静,他时而站在战场的高处,观察着敌军的动向,指挥士兵们进行攻击。他的指挥非常有条不紊,每一次的反击都能有效地打击大正军的士卒。

战场上,士兵们的身影交错着,他们的身上都沾满了泥土和血迹。每一次的进攻和反击,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决斗。他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用尽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和战术。

厮杀声不断,烟雾弥漫,战场上的景象十分混乱。时而有士兵被直接刺穿,时而有人被砍成重伤。但士兵们并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敌军。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战斗,大正军的后勤部队终于撤走了,大正军苗兵也成功地挡住了了太平军的攻势。

但这场战斗也是惨烈的,大正军的五千苗兵之中,已经有六百余人阵亡,另有数百人受伤。而太平军也伤亡了约二百人左右。

因为这支三千人的太平军步兵部队只是先头部队,全是纯冷兵器部队,没有火绳枪手,不然还能让大正军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过这个太平军先头部队虽然是让大正军的苗兵拖住了,但是他们在交战之前吹响的号角,已经将这里的信息传给了附近的其他友军部队。

.......................................................

就在刚刚的五千大正军苗兵和三千太平军交战一刻钟时,一支两千人的太平军步兵部队缓缓前行,沿途各种景色不断闪过。草原上的野花在清风中摇曳,青山脚下的小溪潺潺作响,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斑驳驳的光影。

身穿布面甲的太平军士兵们沉默着,他们时而环顾四周,时而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领头的将军虎目扫视着前方的大正军运输部队,心中早已有了计划。他知道这支部队只是先头部队,全是纯冷兵器部队,也没有火绳枪手,要想让大正军付出更大的代价,就必须先打出一个漂亮的开局。

于是,他下令让士兵们迅速分成两队,一队绕到敌军侧翼,一队则直接向前方冲锋。

夹杂着嘶吼声和刀剑碰撞声,太平军步兵部队开始了激烈的战斗。他们身手矫健,刀剑交错,将大正军的阵线不断冲击,让对方手忙脚乱。士兵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不惧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向前冲杀。

太平军的军官们在战斗中指挥若定,时而亲自上前,与敌人厮杀,时而在后方指挥战局。他身披盔甲,手持长枪,英姿飒爽,让人不由自主地敬佩。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股强大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他的威严和决心。

战斗持续了不到三刻钟,太平军步兵部队终于取得了胜利。大正军的士兵们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太平军士兵们虽然略有疲惫,但他们的脸上却挂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他们知道比起那些逃走的残兵败将,眼前这些粮食对于大正军更为重要。

不知道。少了这笔粮食,他大正军又有多少人要挨饿?

.......................................................

虽然击退了后面追击的太平军前锋而且伤亡也不是太大,但是李宏信脸上的愁绪却一点也没有减少。

因为走在全线最后方的两支运输后勤部队都被太平军给吃掉了。

李宏信感到自己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虽然后面的运输部队所用的粮草并不算多,只能占全军的两成。

但是这个紧要关头,哪怕是多一石粮食,都很有可能对战局造成影响。

自己领兵进入森林,能带的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本来就是按照人数准备的军粮,现在恐怕又有人吃饭要限额了。

但是,李宏信还是咬紧牙关,振奋精神,带着残余的士兵们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