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赘婿武神>第105章 夺权

楚宇森然道:“不是孤王打算要如何处置于他,而是按这大梁朝的律法要如何处置于他!”

刘常风一看楚宇这话甚不对头,直接举起了黄金杖道:“倘若殿下要砍昭阳的头,那老夫就暂且用这柄黄金杖代替,殿下今日直接砍了这龙头便是。”

一时间,整个朝堂静寂无声。满朝文武均不敢言。

楚宇右手一抬,殿下飞龙卫卫士手捧一把镂刻有龙凤花纹的宝剑上了高台,楚宇直接抓起宝剑,距离较近之人均已看到宝剑上还有四个篆体大字“如朕亲临”。

刘常风微微眯起了眼,凛然变色道:“天子剑!”

楚宇手持天子剑正色道:“此剑乃是本朝历代皇帝所用,父皇现已将此剑赐于孤王。见此剑者,如朕亲临。”

楚宇话音一落,满朝文武顿时纷纷下跪叩头行礼,刘常风无奈只得手拄黄金杖随众人颤颤巍巍一并跪了下来。一时间众人在大殿之上齐声三呼“万岁”。

楚宇看了一眼身边的卫士,示意他们搀扶起了刘常风。

看着刘常风期待的目光,楚宇严厉道:“常言道:王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现如今孤王代理朝政,更不得姑息养奸,否则必将惹人非议,此后文武百官将大梁律法置于何地,黎民百姓又将大梁律法置于何地!”

倘若就此杀了楚昭阳,楚宇亦知尚无可能,除非楚昭阳犯下诸如犯上作乱此等重罪,而后再由父皇下令方可。眼下形势看来时机并不成熟,仅凭自己亦杀不了他。

一念至此,楚宇语气稍缓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赵王殿下身为诸皇子之长,本应率先垂范,现如今却处心积虑,蝇营狗苟,为了一己私利竟然置大梁律法于无物,将军中兵士私自运出,私下违规成立‘夜鹰队’,其心可诛,其罪难恕。”

刘常风闻言脸色大变,方欲开口劝阻,楚宇淡淡道:“孤王念在镇国公乃是三朝元老,赵王往日对父皇尚且恭谨,现令其即刻解散‘夜鹰队’,编外兵士重新回归军中,再入军籍,此事交由兵部处置。赵王殿下自此后紧闭府中、闭门思过,非有谕旨任何人一概不得探视,更不得外出。”

看着楚昭阳缓缓松了一口气,楚宇接着说道:“赵王殿下、燕王殿下的统领左健营、右健营的率军统领之职一并撤去,率军之权统一交由两营中郎将负责,调兵之权仍归兵部统一调派。”

“同时,赵王殿下协理的礼部仪制清吏司,燕王殿下协理的礼部主客清吏司协理之权一并收回。”

其实本来协理仪制清吏司和主客清吏司也算不得什么重要的事情,但由于这两司分属六部之中的礼部。协理两司象征着赵王、燕王参与朝政,可进入朝堂之中议事。

尤其是礼部中的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一事,因其掌管科举、学务尤为重要。至于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域人士事务,亦为重要。

现如今楚宇借此机会直接夺取两人礼部两司的协理之权,等于将两人从朝堂之上逐了出去,以后楚昭阳和楚景桓两人无法再堂而皇之进入朝堂。

大梁律法,诸皇子无谕旨不得擅入朝堂,违令者斩。赵王、燕王两人失了协理之权,以后没有谕旨更是不得擅入朝堂。

楚宇此令一下,众人均是面色一寒。现下看来此楚宇早已不是往日里那个谨小慎微的齐王殿下了,居然趁此良机一举拿下了楚昭阳和楚景桓两人的左健营、右健营之军权,更是撤掉了两人的礼部两司的协理之权,直接将赵王燕王两王逐出朝堂,手段不仅高明而且果决,不得不令人佩服。

亦是从现在起,满朝文武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曾经被他们看轻的齐王殿下。齐王殿下此举虽然狠辣,不过就是楚昭阳的曾外祖父亦是无话可说,毕竟如此重罪处置楚昭阳已算是从轻发落。

镇国公刘常风不得不起身微微拱手行礼道:“老夫谢过齐王殿下。”

楚宇淡淡一笑道:“今日之事,还望三哥、五哥引以为戒,日后切不可再犯。否则日后本王亦难徇私枉法,惹人非议。”

楚昭阳和楚景桓两人简直气了个半死,把我们的军权和协理之权全都拿走了,还居然如此厚颜无耻说自己是“徇私枉法”,只怕从今日起你老七若是说自己脸皮之薄是天下第一,那只怕天下无人敢做第二。

刘常风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楚昭阳和楚景桓两人,同样都是陛下的皇子为何楚宇竟然如此厉害,而这两个小子简直蠢钝如猪!私下办的事被人抓住了小辫子不说,还搞得最后自己这一把老骨头还要再度出山,白白惹人笑话。

一念至此,刘常风的心都灰了大半:“今日之事,老夫甚是惭愧,就此回府。”说完,连看也不看他们俩,直接晃晃悠悠下了大殿。估计自己这也是最后一次前来朝堂之上,为了这个重外孙子当真是丢尽了刘家的颜面。

楚宇看着刘常风的背影微微拱手,众文武与萧相一道儿行礼道:“恭送镇国公。”

楚昭阳不由得擦了擦脸上的汗,方才他差点以为自己性命不保,尤其是看到楚宇拿出天子剑的那一刻。

眼下两人看到了楚宇一副戏谑的表情,唯有缓缓跪下道:“今日之事多谢齐王殿下,日后孤王定将时常静思己过,克己奉公。凡事多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多替黎民百姓着想,补偿自己曾经犯下的大错。”

楚宇笑道:“两位皇兄倘若当真日后如此,当是天下之幸、百姓之福!”

言语间竟是暗指两人表面上的痛心疾首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满朝文武闻言均是喜形于色,毕竟今日之事总算有了一个还算满意的结局,否则日后陛下问及今日之事,恐身在朝堂之上诸人亦难脱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