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以族谱变法>第159章 安南国使者到了

若说哪个地方聪明人最多,那么一定是大明应天,能在史书留名的没有一个是傻子,就像黄子澄。

三十二岁的年龄,虽还未进入官场,却也时不时关注着朝局,承志部的出现让其决心参与明年科举。

“子澄兄,你不是说自己才学不足以进一甲,想要再等等吗?”

黄子澄轻微摇头:“王兄从开封府传信给我,他在中牟县每天都忙到半夜,然而他觉得短短三个月时间,学到的东西比过去三十年还多。

还有承志部,此部一看便知是防止读书人进入官场后,忘了自己原先理念,成为贪官污吏。

吾辈读书人当一生力行孔孟之道,承志部既教导官员忠于王事,又教化天下读书人,我想去承志部。

仲质兄,你与我一起去,以你才学二甲必有你一席之地。”

吴文苦笑一声,他是最近才升上率性堂,知道自己的才学还不足以与全大明的读书人争锋。

“我就算了,经义倒还好,策论那一关我是过不去的。

你也看到林盛弑父一事,我至今也还未想到,该对林盛如何处罚,该如何防止此事再次发生。

一个案子我都判不了,将来若主政一方,该如何提高赋税,更是不知。”

“何必妄自菲薄,承志部已立,自然会有前辈教导吾等,越是早点中举才能越快为民造福。

仲质兄,吾不知陛下何时开启变法,可吾等也应当修身以俟之!”

“说的好!”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赞叹声,朱常满脸笑意的走进来:

“子澄兄此言甚合我意,作为谢礼,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们。”

“子安兄请说,吾等洗耳恭听!”

“各地儒学新设立命、立志两堂,国子监也一样,各级官员不仅要学习如何处理政务,还要学习朝廷治国理念。

吾等国子监学生,成绩优异者亦能参与旁听,国子监立命堂助教,不仅仅有各部侍郎,还有机会见到各部尚书。

家父便是助教之一,可惜名额只看成绩决出,就算我也没办法拿到。”

相较于黄子澄三人心心念念想要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方孝孺则一直在等待他人举荐。

春节将近,方孝孺准备回乡一趟,在此之前,他还想见见方时。

为此,他直接在方府门外等候,并不想像上次那样,等了好几日才见到。

傍晚时分,方时刚到府外便看到方孝儒直挺挺站在围墙下,心里有些郁闷。

[我又不是你亲戚,咋就时不时来串门呢?]

来都来了,方时也不可能赶他走,随即出声提醒:

“希直兄,我们进去说!”

方孝儒躬身一礼:“恭敬不如从命!”

来到大厅,很快便有杂役端来茶水,方时喝了一大口后,才缓缓出声:

“希直兄,陛下已肯定你的德行,太子殿下也对你寄予厚望,他日必将得到重用。”

“借方司柬吉言,我此次前来,一是向方司柬辞别,再是想请教方司柬一个问题。”

“希直兄请说!”

方孝孺深吸口气,脸色变得凝重:“敢问方司柬,承志部真能减少贪官吗?”

“不能!”

方孝傻眼了,什么意思?不能你还弄个承志部出来,耍人玩?

见方孝孺表情呆滞,方时轻轻放下手中茶杯,慢条斯理开口解释:

“贪官任何时候都有,就算你不想贪,形势也会逼得你不得不贪。

哪怕是你,我也有一万种方法让你贪污,更遑论其他人。

承志部的职责不是减少贪官,而是减少庸官和懒官,贪官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连贪都不会贪的。”

“何意?”

方时轻轻摇头,没有在这问题上纠结,而是转移话题:

“你想恢复周朝以礼治国、以德治国,这不能说你错了,只是时机不合适。”

“方司柬上次说了,是人心不同,可我想来想去都觉得,人心变才更应该恢复周朝礼乐。”

方时轻轻一叹:“既然你要回家过年了,我便跟你说实话。

周王朝没你想的那么好,史书上记载的成康之治,那是没有写庶人与奴隶的待遇其实一样。

周礼也好、宗法也罢,这都只适合于管理贵族领主阶层,也就是现在文武百官以及地主豪绅,然而百姓才是这个天下的基石。

不管什么制度,只要粮食产量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批判殉葬制度,然而万事有利有弊,白起因何坑杀赵军、隋朝洛阳粮仓,为何唐太宗时期还未用完?

开皇时期人口八百九十万户、永徵元年三百八十万户、神农元年六百一十万户,纵然其中可能会出现隐户之类,却不会相差太多,现在你还觉得史书可信吗?”

方孝儒悚然一惊,满目尽是不敢置信:

“怎么会?史书上明明写着:帝既儒仁无远略,见诸将数败,乃博咨近臣,求所以御之之术。

若如你所说,宋朝时期修的唐书尽是谎言?唐高宗才是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功臣。”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亚圣都觉得虞、夏、商、周史书不可尽信,吾等又怎敢尽信史书?

宁海县处台州府,亦是沿海县城,那边商人众多,希直兄回去后,或可去了解一番,必定会有所进益。”

“商人?”

方孝孺眉头紧锁,面露不悦之色,仿佛有什么脏东西在靠近他。

“方司柬,商人重利不可信,此辈只有利益毫无家国,四等之末名副其实。”

“去看看吧!等你知道江浙商人,了解农民,再结合史书食货志去看,特别是你老师编修的元史,一定要认真去看。

看完之后,你便会明白我为何要一心变法。”

方时不知道方孝孺是不是江浙商人的代表,也不知道朱元璋晚年死了那么亲人到底是不是巧合。

既然历史上发生了,不管是不是巧合,他都得防止,能下个钉子也好。

他现在在等,等朱允炆的启蒙老师,还会不会有南方大儒。

次日一早,方时本想着去东宫和朱标商量衍圣公一事,然而事与愿违,晋王朱棡一句话打断了方时。

“方司柬,安南国使者到了,本王也准备回封地了,你现在就跟我去礼部主客司衙门。”

方时眨了眨眼睛,满脸错愕:“晋王殿下,此事你去不就好了?臣去了也没用啊!”

朱棡连连摇头:“你跟着去本王才放心,山西什么都不缺,就缺树!

可这东西还需要安南百姓运送,这就有点缺德了,本王怕说不过使者。”

朱标也在一旁附和:“方司柬,你去吧!也不一定都是安南百姓,大明灾民亦可。

不过再运送途中,一定要让安南百姓明白,大明百姓哪怕是流民,也是大明一份子。”

方时郑重点头:“微臣明白了,一个吃糠、一个米饭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