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以族谱变法>第90章 这是永昌侯的

说着,朱标右手抬起,对着站在门口的内侍轻轻招手。

内侍端着一个布袋快速上前,将布袋放在薛祥与邵质面前。

两人一脸狐疑打开布袋,看到里面白花花的细盐心中一惊,不由自主用手指轻轻一沾,随后放入口中。

“嘶……”

薛祥面露震惊之色:“没有丝毫苦涩之味,这是纯盐!

太子殿下,大明百姓还缺盐怎可送给蛮夷?”

“谁说要送的?”

朱标露出不明所以的神色:“这是永昌侯的东西,最近永昌侯府嫡女大婚,他家入不敷出,就想着用这东西赚钱。

大明百姓买不起这种细盐,只能将它卖给海外诸国了。”

闻言,两人瞬间反应过来,眼神齐刷刷亮起,邵质忙不迭问道:

“永昌侯想要什么东西?粮食?银两?”

“粮食、药材、皮毛等等,银两、珠宝这些东西毫无用处,暂时不需要。

对了,安南、南掌那地方粮食一年三熟。”

邵质郑重点头:“日月为明,微臣会让海外诸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身为儒家子弟,当以仁义为先。”

薛祥在一旁嘴角疯狂抽搐,内心鄙视不已:

[真无耻,说的冠冕堂皇,做的事简直不忍直视。]

[太子怎么也变成这样?一定又是蓝玉这狗贼,就是他献上来的细盐配方。]

想到此,薛祥忍不住劝道:“太子殿下,永昌侯毕竟是武将,朝廷上的事有些会考虑不周到。”

朱标灿烂一笑:“孤只想着让天下百姓能过的好点,朝廷百官的俸禄能高点,没想那么多。

薛尚书的提醒,孤此后会一直铭记在心。”

[圣君啊!这就是圣君!吾等致君尧舜的志向,终究会实现。]

薛祥很满意朱标的态度,恨不得现在就拥立朱标为皇帝。

“太子殿下放心,微臣回去就安排人制作细盐,配方也不会透露出去。”

一旁的邵质出声问道:“太子殿下,细盐价格应当如何定价?”

朱标沉默良久后才缓缓开口:

“永昌侯跟我提过,辽东盐矿提取细盐困难,加上到安南路途遥远,价格应当要比普通粗盐高十倍,甚至百倍。”

薛祥看了眼配方,随后看了眼朱标,没错啊!这不是海盐吗?

最后将目光转向邵质,两人面面相觑。

半晌之后,邵质吞咽下口水,缓缓开口:

“永昌侯提议极好,微臣相信海外诸国一定会对永昌侯感激不尽。”

“孤也这么觉得,舅舅以仁为本,当为儒将。”

薛祥想要继续开口,邵质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闭嘴。

“臣等告退!”

“两位卿家辛苦了!”

两人离开宫殿后,薛祥拉着邵质到偏僻角落,忍不住出声质问:

“邵尚书,为何不让我继续劝谏,蓝玉怎能如此行事。”

“死道友不死贫道,薛尚书管他国百姓干嘛?”

“我才不管他们死活,我是怕太子被蓝玉影响。”

邵质就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薛祥,这家伙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脑子。

“薛尚书,蓝玉马上要去西南,短时间内不会回来,怎么能影响到太子?”

“也是!蓝玉这家伙阴险狡诈,上次是族谱、现在又是细盐,最好让他天天在外面打仗。”

“走吧!还有很多事要做。”

邵质不敢解释,此事让他明白,所有人都看错了朱标。

[什么蓝玉,这计策要不是太子弄的,老夫立马撞死在午门。]

[什么仁义之君、什么宋仁宗再世,这就是妥妥的汉文帝。]

两人走到半路,迎面碰上蓝玉,薛祥冷哼一声:

“阴险小人!”

????

蓝玉一脸懵逼,呆愣在原地半天,想要发火时,薛祥两人已经走远。

“这他娘什么跟什么?”

好好的心情被破坏,蓝玉黑着脸向谨身殿走去。

“拜见陛下!”

“免礼!”

朱元璋眼皮都不抬,语气淡淡:“过不了多久便要出征,军纪如何?”

“上位放心,他们现在个个都知道欺负百姓就是欺负陛下,谁也不敢违反军令。”

“天德还未出塞,淮学怕是赶不回来,这次就以你为主将,沐英为副将。”

话到这,朱元璋顿了顿,抬眸看向蓝玉:

“云南此地事关重大,军纪重中之重,此地土司众多,你要小心行事。

不知怎么应对,便写信给方小子,问问他有什么好办法。

出发之前,去工部找些懂修路的工匠带过去,派人保护好这些工匠。”

蓝玉懵逼了,眼神中充斥着迷茫:

“带工匠干嘛?”

“为出征安南做准备,此地自古便是中原领土,得找个合适机会慢慢收回来。”

朱元璋并不同意朱标的方法,在他看来,既然此地是粮仓,那么就该尽快弄到手。

那些蛮夷敢不服大明王化,全部屠了就是,钝刀割肉太慢了。

以前不知道此地一年三熟,拥有大量平原,加上那边山林茂密,不适合行军。

现在知道了,又有安南人做向导,不收回来简直暴殄天物。

“真的!”

蓝玉惊喜出声,满脸兴奋:“上位,真的要打下安南?”

朱元璋冷着脸,语气充满警告:

“告诉你,是让你上心,别喝醉酒乱说话。

若哪天咱从别人口中听到安南,休怪咱不给标儿面子。”

“上位放心,回去之后我就戒酒,这泼天大功,微臣说什么也要把握住。”

“行了,去找太子,他有话和你说。”

蓝玉走后,朱元璋放下手上奏疏,眉头轻微皱起:

[标儿的方法暂时先用着,等路修完安南那边起叛乱,就可以进军。]

[十年,十年内打下安南,为以后变法做准备。]

[南掌与安南相接,此国或许可以利用。]

方时还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在着手攻下安南,可他现在对于安南的想法,就是坑粮食。

河南那边能做的都已经准备妥当,他现在要开始对科举下手,或者说要准备一些科学老师。

梦溪笔谈等等书籍,大明如此多读书人,肯定有人对其深入研究过,他需要找出这些人。

医学、天文学倒是不担心,这很好找,地理、农学、生物学、气象学、力学、光学等等就不一定了。

特别是光学和力学,自从墨家没落后,这两个学说也渐渐无人问津,无人去研究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