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以族谱变法>第48章 没必要再等

朱雄英眉头微微蹙起,认真思考良久,最后一脸自信开口:

“不懂!不过没关系,等我再大点,一定会知道。”

“皇长孙殿下说的是,所有经典看起来都是空言,等遇到困难,就会明白这些经典已经给了你解决途径。”

方时没有骗人,在他看来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在这经典之中。

就像学习,学不进去说来说去是因为心不定,想要定心就必须要有志向,只要志向坚定,就不会受外界诱惑,这是王阳明心学所说。

又比如校园霸凌一事,霸凌者必自以为是以人为非,忘记亲人,忘记己身。

被霸凌者忘记履霜、坚冰至,刚开始若不强力反抗,而后必定越来越难,这是荀子和易经所给出的答案。

“雄英,你先回去,爹等会有空了再教你。”

朱雄英点点头:“行!”

望着朱雄英一路小跑的样子,朱标会心一笑:

“方司柬,雄英这孩子怎么样?”

[这朱标也忍不住炫耀孩子,真是每个父亲都这样。]

方时一脸诚恳:“有天赋,若好好教导必然超越汉宣帝。”

“可不敢和汉宣帝比,大汉在其手上达到巅峰,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微臣实话实说!”

方时缓缓解释:“皇长孙殿下小小年纪,明明不喜欢探讨玩泥巴,还是愿意听微臣解释,足以说明其有耐心。

面对不懂,没有妄自菲薄,足以见其拥有自信。

有自信、有耐心,这不是一般小孩能同时拥有的。”

“你别夸了,再夸孤要忍不住大笑。”

朱标嘴角微微上扬:“你来找孤,是因为李景隆他们?”

方时点点头:“是,勋贵之间的关系,为何现在就要告诉微臣,等婚后微臣自然而然就会懂得。”

“京营第一批退伍将士,过完年就要回乡,你需要安排些事给这些将士,比如朱襄氏是神农。”

方时愣了下,有些狐疑开口:

“不再等等吗?有他们帮朝廷不是很好?”

“其他四个都督府中不是已经开始说这个,对方想来也知道,完全没必要。”

说到这,朱标脸色变得严肃:“已经收到消息,他们在互相联络,准备在正旦大朝上奏。

科举、天人感应、朱襄氏这些事,父皇准备一并在正旦大朝解决。

因此,神农就是朱襄氏完全没必要继续隐瞒。

天心即民心的配套政策,也要先弄一个出来,可又不能影响朝廷税收,这个你需要在正旦大朝上提出。”

方时真想一巴掌扇过去,不想减少税收,又想让百姓受益,怎么不上天?

[真是给老祖宗丢人,两千年了还要用他的方法。]

“殿下,或许可以试试管子的乘马数和宋时的赈济灾荒,减少百姓徭役。”

朱标想了一会,口中喃喃道:

“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弟弟们每个都要修王府,与其征徭役,不如给灾民一个养活自己的机会。

不仅如此,以后修城墙、修路等等徭役,也可以用灾民替代。”

“殿下英明!宋时已有详细章程,只要根据大明国情稍加润色,便可直接使用。”

朱标没有立即回话,而是一脸严肃看着桌面,足足一刻钟后才缓缓开口:

“晏子也做过这事,你回去收集一下历朝历代的记录,做好准备,等正旦大朝时,再提出来。”

“微臣也能进奉天殿吗?不是只能站在外面?”

“即日起,你暂时兼领福建清吏司郎中一职,正旦大朝后再重新安排。”

[好家伙,这是用完即扔啊!一天也不耽搁。]

方时暗中撇撇嘴,心里也明白,以他这个年纪,不可能一下子就升官。

他也不是很在乎,只要能按着计划进行就好,毕竟他马上可以吃软饭。

“微臣明白。”

“退伍将士尽快开始,孤的想法是,让这些退伍将士真心认可大明。

通过退伍将士,让大明每个角落的百姓,都相信大明。”

方时起身郑重行礼:“殿下放心,千难万难微臣也会完成此事。

微臣会让他们知道,大明和他们是一体的,他们会因为大明强盛而感到自豪。

微臣现在就去军营。”

“那就麻烦方司柬,孤会为你向父皇请功。”

退伍将士的安排,方时早已有一连串的计划,由于大明现在还处于战争状态,很多抚恤不能落实。

[有些东西可以在这些退伍将士身上试试,或许现在会不屑一顾,真遇到事一定会想起我说的话。]

[接下来的日子,就在军营中度过,尽可能多教教他们。]

[这些人大多是总旗,小旗有一定管理人员的经验,应该会更容易。]

一路上方时都在想,该怎么去教这些退伍士卒,对于周围的声音没有任何反应。

直到不小心撞到一个男子,方时才回过神,忙不迭的道歉:

“不好意思,没注意到。”

“下次小……”

话未说完,看到方时的样貌,男子立马改口:

“妹夫,你怎么在这?”

方时抬眸看去,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蓝玉的义子蓝复。

“原来是蓝千户,真是好巧。”

蓝复摇摇头,语气有些不满:“你应该叫我复哥,叫千户就是没把我当自己人。”

方时也没辩驳,直接开口询问:

“复哥,你们在谈什么?”

蓝复揽着旁边一人的肩膀:“这是青川千户所的李市李千户,今天刚到京,我过来接他的。”

说完又对着李市介绍:“我义父永昌侯的女婿方时,现在是东宫司柬。”

李市表情淡淡,作揖行礼:“见过方司柬。”

方时回了一礼,便开口问道:“李千户怎么这么晚才到,是有什么事耽搁了吗?”

“还是坐下说吧!”

说着蓝复就拉起方时,往不远处的茶摊走去。

坐下后,蓝复才开口解释:

“李千户早已出发,在半路就遇到都尉府的人,又回去安排下属前往云南探查。

这次进京的路上,在路过一个村子时,发现多了很多百姓。”

方时一脸茫然:“这不是很正常?朝廷一直都在迁徙百姓入川。”

“不是四川!”

李市沉声解释:“是来安县杨家村,我两次路过那里,第一次杨家村人很少,就二十几户。

第二次多了三十多户,听杨家村民说是知县从别的地方迁徙过来。

每一户手上都有土地,而这些土地原先是当地大户石家的。

我觉得有猫腻,就去县城打探一番,才知道这些多出来的村民,原先大多是石家圈养的奴婢,一部分是石家的远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