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吾弟大秦第一纨绔>第159章 抱怨的始皇帝

尉缭,魏国大梁人。

尉家为魏国世家,其家主有资格面见魏王的那种世家。

《尉缭子》开篇有言:梁惠王问尉缭子曰:“黄帝刑德,可以百胜,有之乎?”

梁惠王即魏惠王,他问的人是魏国名仕,即第一代尉缭子,是秦之尉缭大父也。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苹果均可。】

尉缭之父名尉缭,尉缭之大父亦名尉缭,这是尉家家规。

凡继任尉家家主之人,无论之前姓名为何,皆改称尉缭,要肩负起书写《尉缭子》的大任。

尉家祖孙三代尉缭,着成一部兵法奇书,治国作战两不误的《尉缭子》。

《尉缭子》其中,既有魏惠王时期,对秦国变法而崛起,归纳总结计入其中的法家理论。

也包含了《吕氏春秋》中的仁政思想,杂家理论。

兵书《尉缭子》开始着作之时,正是庞涓在魏国执政之时。

与训练出魏武卒,打的秦国差点灭国的庞涓相比,初代尉缭显然不够资格,是以不受重视。

不只是魏国,除了秦国始皇帝之外,各国皆无人认可尉缭,认可《尉缭子》。

尉家百年三代尉缭,没有一代上过战场,领过兵打过仗。

没有上过战场打仗的人写出的一部兵书,没有一丝一毫说服力。

在尉缭之前,能写出兵书的人,全都是兵法大家,战场上的长胜将军。

写出《孙子兵法》的兵圣孙武,兵家创始人,后世兵家之人无不是孙武之门生。

写出《吴子兵法》的兵家亚圣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有孙武《孙子兵法》珠玉在前,又是写出一部《孙子兵法》的孙膑。

为了区别两本《孙子兵法》,世人遂将孙膑所着的《孙子兵法》称作《孙膑兵法》。

孙膑在孙武之后又硬生生夺下一个“子”字,被时人尊称孙子。

其数败天下名将庞涓,并最终斩杀庞涓,田忌赛马,围魏救赵计出者。

只有这种兵家传奇人物,才能着兵书,才配着兵书。

像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些天下名将,都无法在这些兵书面前再作兵书。

所以当天下各国听闻魏国尉缭写了兵书《尉缭子》时,多是一笑而过,当个笑话耳。

若非始皇帝。

三代尉缭和他们的《尉缭子》就会湮灭在历史中,不为他人所知。

不会如现在一般,要名声有名声,要封地有封地,要权势有权势。

“国尉大才不假,但朕自问也没有亏待过国尉一丝一毫,何以国尉还不满足邪?”

尉缭匆忙放下茶杯,就像是放下了一个烫手山芋。

他拜倒在地,银白发丝垂落在双臂面前,年迈的他恐声连连。

“陛下此言,老臣实不懂也!”

“国尉真的不懂乎?”

始皇帝道了这一句话就不再言语,专心喝着茶汤,对跪在自己面前的尉缭不管不问。

尉缭低着头看不清面貌,但从那不住颤抖的身躯来看,似乎很是恐惧。

喝完了一杯茶汤,始皇帝起身回到平日批改奏章的桌桉后,自旁边一堆比人还高的奏章堆中拿起最上端的奏章。

“回去罢,朕当国尉今日未来过。”

“老臣实不知陛下所言……”

啪~

竹简摔在实木桌桉,发出清脆鸣响。

“尉缭,你想与隗状一般,让朕逐出咸阳乎!”

有些话不能够说开。

说开了,就要有人付出代价。

“成蟜不在朝堂明言是顾虑你们脸面,识相些就自行离去,莫要贪功自傲!”

“老臣真不知……”

“滚。”

尉缭默然三息。

“……老臣告退。”

国尉尉缭出了章台宫。

盖聂自然地倒清水化开墨块,持着墨杵在砚池中来回研磨。

始皇帝手搭在竹简边缘,几次欲翻开,心中思绪却令他无法去翻。

哗啦~

盖聂为始皇帝翻开竹简,让其上文字出现在始皇帝视线之内,也出现在他视线之内。

“他劳苦功高有大才,朕予他的配不上他的才华乎?他三代仕魏不得魏心,方一来秦国朕就予他上卿之位,重用其人。他骂朕刻薄寡恩,惊慌逃窜。朕追回后不计前嫌,还封他为秦国国尉。”

“朕对他这么好。待一统天下后,其不献策不发言,还时常拖病不上朝。朕真想赐他一把秦王剑!”

“但朕不能。若如此做,朕不就成了杀害白起的昭襄先王,成了杀害文仲逼走范蠡的勾践了乎?”

“他于秦有功,有大功。对战六国,都是他在后方居间统筹,制定战略。”

“如此之人,朕怎能因其不喜朕,因天下一统其战略无从前那般用武之地,便害其性命呢?朕若如此做,怎配为这天下的王?”

盖聂默默聆听。

他知道始皇帝并不是想要他说什么,而只是想要一个倾听者。

“会稽郡自吴越之时,便是富庶之地。其临近东海,民众富庶不亚于齐民也。”

“朕分封天下,予他会稽郡下属八城做封地,朕对他还不够好?”

“他不思报国稳定一方,反而想做地方豪强分裂大秦。这人,怎么就不知道知足呢。”

食指毫无规律地敲打着桌桉,始皇帝想着尉缭就心烦气躁。

指头敲打频率越来越乱,声响越来越杂。

“赵高回来后,让他将朕的驷马王车送至尉缭府上,让尉缭去往会稽郡。既然死不悔改,就将国尉一职让出来。”

做下决定,发下命令。

始皇帝这才觉得心中好受许多。

提起毛笔,开始批阅今日奏章。

批了不到三卷,赵高回到章台宫,立在门外没有入内。

他不是行玺符令事,未经许可不能随意入内。

盖聂感知到赵高气息,暂停翻卷收卷的工作,出门寻赵高,道:“陛下有令,要你送驷马王车于尉缭府上,让尉缭去往会稽郡。”

赵高狐疑地看了看盖聂,满脸都是不信之色。

上次给盖聂吃食一事,他回想再三,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他与盖聂都是保护始皇帝而未食,始皇帝怎么会要他将吃食予盖聂?

赵高很是后悔,他当时怎么就没有向始皇帝求证一下呢?

事后不问,是事已发生,再问那味道就变了。

始皇帝命令当场不求证,事后求证,这么不把始皇帝当回事?

“陛下要国尉去往会稽郡?”

尉缭近日未闻犯事,陛下怎会无缘无故要尉缭去封地?

盖聂点头,扭头回了章台宫,继续去做一位翻书卷书匠。

话已经带到,赵高做不做,不关他事。

哐~

宫门在面前被关上,赵高愁眉紧锁踌躇不已。

他原地踱步走了半刻钟,还是无法做下决定。

尉缭是大秦国尉,秦国最高军事官职。

要尉缭回封地,就是要罢免尉缭官职。

这件事所造成的后果,可不是盖聂要吃食那般简单。

是大秦最高军事权力空缺,是大秦最高军事权力换人。

思来想去,对盖聂的不信任,还是让赵高叩响了章台宫的宫门。

“陛下,臣要何时送驷马王车与国尉?”

赵高没有直言问真假,而是旁敲侧击地道。

“现在。”

“唯。”

竟然是真的,瘟神没有骗高,他果然也不敢谣传陛下旨意。

“你随朕多年,有话直说,不要自作聪明。”

“……唯。”

赵高面对着始皇帝,缓缓后撤。

他低着头撤到章台宫宫门口时,又听始皇帝言语传入耳中。

“暗卫副统领你不要做了,暗卫事宜都移交给盖聂。”

赵高止步,恭敬地应道:“唯。”

声音恭敬,与寻常一般。

他新换的靴子中,脚趾伤口崩裂,有细密血珠外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