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汉末之黄天当立>第242章 幽州将军

甄家最不缺的就是钱,一下子在西河买下了大片的田地,更是雇佣了不少当地百姓耕种,除了种粮食,也种棉花。

有了这么多地,甄家商队顺理成章的时常出入西河郡,而西河紧邻上郡。

这年头,天下不安定,土匪山贼遍地开花,像甄家这种大商人,没个三五百护卫都不好意思出门,再加上民夫,一出门就是小一千人。

这就是顾言给张济想的办法,张济手下不过两千余人,混在甄家的队伍中,用不了几趟,就能全部赶到大贞。

顾言自然是不用的,安排甄祥和张济见了面之后,就启程离开上郡了,来到此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洛阳。

作为大贞的官员,敢来洛阳,其实危险性还是挺高的。

不过这次顾言前来没啥过分要求,大汉朝堂上又都是体面人,所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何况大贞和洛阳这边,也没爆发直接冲突,

顾言此来洛阳就一件事:让出渑池。

渑池这个地方战略位置还是挺重要的,但是对大贞没有用,张白骑在这不但起不到作用,一旦双方开战,还容易沦为炮灰。

所以决定让出来,思来想去,张致决定把渑池让给吕布。

虽然暗中与刘范联盟了,但现在张致也不愿太过撩拨吕布,一个小小的渑池而已。

最主要的是,吕布掌握着张白骑的退路。

这是双方互利的事情,倒也没有什么分歧,很快达成一致,吕布派兵占领渑池,张白骑在当地百姓依依不舍送别下,带领手下三千人,返回大贞。

当初离开时,张白骑带了一千多人,经过不断的战斗,死伤也很厉害,不过他打坞堡分粮食的行为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民心,大批青壮加入,就有了现在的规模。

等顾言返回大贞时,张济手下,第一批人已经在张济的带领下,也已经来到了临淄。

张济一来,这件事就算定下了,张绣虽然不是他儿子,但是对叔叔也是极为孝顺。

对于张济此人,张致唯一了解的就是他有个漂亮的老婆,还有个厉害的侄子,仅此而已。

不过张致不是曹贼,对别人老婆不感兴趣。

对于张济的能力不是很了解,但是张济不远千里前来投奔,为了给别人看,也不能安排的太差。

封了他一个执金吾的高位。

执金吾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备及京师治安,这个位子够高了,不过,其实是虚职,有张收和武安国在,负责护卫的军队,他根本指挥不动。

不过对于没什么大野心的张济来说,这个位置,他非常满意,拿高薪还不用干活。

很快,张绣和胡车儿也来了,他们二人来的正是时候,又有仗要打了。

公孙续战死,公孙瓒怎会善罢甘休,集结手下三万大军,誓要为子报仇,现在他手下只有这么多人了。

不过公孙瓒想要打中山的张燕,首先要打涿郡。

此时守在涿郡的是华雄,张辽已经带着战马和一部分幽州游侠儿返回渤海,这些人虽然骑射功夫不弱,但是真正成为骑兵,还要训练一段不短的时日。

华雄也是一样,虽然招募了不少兵勇,但都是新兵,无法与公孙瓒抗衡,只能在城中坚守,并向外求援。

公孙瓒起兵的消息传到临淄,张致决定趁此机会,顺便把黑山军收编了。

虽然张燕已经下山表示投降了,但他手下正规军就有五万。

整个大贞在去年的大战过后,也不过才剩下十万兵而已,他一个小小的中山太守手下五万大军,这当然不合理。

而且养五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军需等等,太多了,这些黑山军又无法发挥出相应的战斗力。

任华雄为幽州将军,组建幽州军团,指挥这次对公孙瓒的战役。

张绣和胡车儿带领本部人马北上幽州,归华雄统领。

令中山太守张燕,组织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加入幽州军团,毕竟这次战斗名义上是由张燕引起的,才只让他出一万人,不亏。

中山,太守府。

张燕与诸多渠帅再次聚在一起,看着临淄传来的命令。

孙轻第一个道:“早就猜到,张致必然会削弱我们,想不到这么快。”

“闭嘴。陛下称谓岂是你随便叫的?”

说话的正是张燕,吓了孙轻一跳,连忙道:“属下知罪。”

张燕挥了挥手道:“以后说话前动动脑子,要不然我也救不了你。”

转头看向剩下的渠帅道:“诸位怎么看?”

白雀第一个道:“怎么看?要看你想做什么?”

“还请白雀渠帅明示。”

白雀伸出两根手指:“第一,你想坐稳屁股下这太守的位子,那就老老实实的听话,甚至把我们这些人交出去;第二,你不甘心,将来想……”

“停。”

张燕连忙阻止白雀说下去,摇头道:“都是呆在一起十几年的兄弟了,你们还不了解我吗?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怎样,咱们这些人本来就是被逼无奈才上山为匪的,我们不过是想活着,想更好的活着而已。”

白雀笑道:“那就好办了,陛下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呗。”

张燕抬头一个个的看了过去:“可是你们呢?咱们都是一起战斗过的好兄弟,我现在是太守了,可总得给兄弟们谋个前程。”

左校苦笑道:“别的兄弟不知道,反正我打算回家种田了,什么前程不前程的,无所谓了。”

“啊?”

好几个人一起看向他。

左校解释道:“想当初咱们是为了吃饱饭才造反的,这些年死了那么多的兄弟,现在年纪也大了,也厌倦了打打杀杀,反正现在分了田了,回家安安稳稳做个田舍翁,每天可以安心睡个好觉,挺好。”

这些渠帅看似平等,实际上是按实力来的,当初左校实力也很强,但是被袁绍击破之后,他手下人马损失比较严重,已经沦为小渠帅了,不过比死了的司隶、苦唒又好的多。

堂上沉默了下来,他们理解左校的想法,但又不甘心,当初是为了吃饱饭活下去不假,可当惯了渠帅的人,再回去种田,怎么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