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第362章 试点平安镇

李想见状,不由皱起眉头,随后,便一声大喝,“都坐好!”

这突然的一声大喝,连江臣都吓了一跳。

不过,还别说,面对这种阶级压制,对他们凶一点,反倒效果好。

乡绅们纷纷端坐起来。

李想这才缓缓说道:“陛下有意筹办官学,本官想让你们平安镇做为试点,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乡绅们顿时面面相觑,很显然,他们没听明白李想话里的意思。

江臣凑近李想问道:“李大人,此事,是否要请奏陛下?”

李想朝着他摆了摆手,“出京之前,陛下已经受命本官,可自行行事,本官自有分寸。”

听到这话,江臣这才放下心来,这时候,他已经和李想绑定在一起,不得不谨慎行事。

房县县令却是一下蹦跶了起来,瞪着一双大眼睛,死死的盯着李想,浑身颤抖的问道:“李大人,此言可当真?”

李想呵呵一笑,“你看本官像开玩笑吗?”

房县县令顿时大喜过望,教化百姓也是县令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学政考核是最重要的,房县因为读书人不多,每年在这方面都是拉分项目。

若是朝廷筹办官学,那他们房县的教化之功,可想而知,不仅不会拖后腿,还是加分项。

想到这里,房县县令朝着李想躬身道:“若是如此,下官必定全力相助。”

随后,朝着那些乡绅沉声说道:“李大人是来为我房县幼童读书来的,你们还不拜谢大人。”

那些乡绅虽然还是不明白,但是听县令大人的准没错,于是,又站起身,连连朝着李想叩首。

李想见状,再次摆了摆手,朝着那些乡绅开口问道:“若是在平安镇筹办官学,免费让孩子读书,诸位以为会有多少孩童来就学?”

这时候,那些乡绅这才明白过来,筹办官学,就是免费让全镇的孩子来读书。

这对于平安镇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这还了得?

于是乎,乡绅们又跪了。

李想摇了摇头,正要喊他们起来。

这时候,扑通一声,一声哀嚎传来,“李大人呐,学生替平安镇的孩子们,拜谢大人。”

李想诧异的看去,只见谭夫子,跪在地上,砰砰砰就是几个响头。

李想顿时无语了,连忙提醒道:“此事,是陛下的意思,若是你们平安镇推行的好,日后还要推行到全国,不仅你们这里,整个大乾的孩子都能免费读书。”

“嗷呜几声!”

现场之人顿时不淡定了,房县令等人,纷纷朝着皇城的方向,叩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下,连江臣都没能幸免。

只有李想撇了撇嘴,狗皇帝在的时候,跪一下就算了,谁让人家强势呢,在外面,呵呵......休想。

等众人平复过来,李想这才将话题扯回正题。

表明来意之后,事情就顺利了,还没等李想问出来,房县令、谭夫子,乡绅们,纷纷发言。

对于这种事情,显然有想法的不止永嘉皇帝,下面的人对此,早有幻想。

于是乎,一群人讨论了一个晚上,官学筹办之中,需要什么,期间会遇上什么困难,都一一讨论出来。

在李想的授意下,江臣提笔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半夜的时候,李想就受不了了,留下几人讨论,自己回客栈休息去了。

江臣却是激情满满,和房县令等人,奋战熬油。

第二日,李想刚起床,正在吃过早饭,江臣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不过脸上却是精神奕奕。

看到李想,立马就掏出昨日做的记录,“李大人,这些乡绅果然比咱们熟悉,这里面有许多谏言,对筹办官学都很有用。”

李想吃完一个肉包子,拍了拍手,接过江臣递过来的纸张,看了起来。

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记录,从选址,建校,招聘,招生等内容都有。

李想看完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朝着江臣说道:“江兄,辛苦了!”

江臣脸上顿时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能为圣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下官与有荣焉。”

李想点了点头,“本官是这么想的,就以平安镇为试点,马上筹建官学,若是能行,就请奏陛下,推行全国。”

江臣闻言,立马点头附和,“下官同意。”

李想见状,再次说道:“此事,需要回京向陛下汇报,这里需要一个人来主持,不知江兄可愿留下?”

听到这话,江臣将顿时脸色潮红起来,大吼一声,“江臣自然愿意。”

李想嘿嘿一笑,“那明日本官就回京请见陛下,你就在这里筹建官学,是否可行,就看你了。”

江臣闻言,站起身,朝着李想躬身行礼道:“李大人放心,下官定然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

李想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货,虽然谋略不足,却是一个办事的好手,自己果然没选错人。

既然做了决定,将平安镇作为试点,两人吃过早饭,便回到房间,对着江臣的带来的建言,做了个预算。

平安镇人口不多,加上附近的村子,大概一万多人,经过乡绅们和谭夫子的估算,符合条件的孩子,大概千余人,但是能来上学的,不会超过五百。

李想和江臣一番讨论,第一批,决定只招收两百人,之后再视情况而定。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选址和招收夫子。

选址方面,乡绅们大力支持,就在平安镇边上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倒塌的寺庙,地基能用,只要在上面建房子就行,最关键的是,那里环境清幽,适合读书。

下午的时候,李想带着江臣实地看了一下,确实很合适建学堂,地址便定了下来。

之后,便是夫子的招聘了。

这方面,问题也不大,谭夫子有一些友人在大户人家做账房,一听要来当夫子,还是官学,立马辞职,拎着包袱就赶来平安镇。

两百个学生,暂时招收五名夫子,就由谭夫子任平安镇官学负责人,就是校长的职务。

校长每月五两银子的俸禄,夫子每人每月三两银子。

听到这个俸禄,几位秀才都满意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