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第505章 武侯诸葛亮,拳拳臣子心

其实,诸葛亮明白,眼前的这个对手绝非普通的魏将。

他是一个暗藏韬晦,阴沉内敛,聪明至极的对手。

可惜的是,他偏偏遇见了陛下,还有……自己。

临行前,陛下便跟他言明,如遇司马懿,必小心应付。

陛下的办法很绝,也很保守,更很隐蔽。

因为谁也想不到一个公认天下第一的神将,会如此重视一个名气平平的新兴魏将。

他曾想,莫非是陛下因长安之败,心中有火气,非报此仇不可?

这也不像陛下的胸襟?

后来,诸葛亮明白了,陛下那毒辣的眼光,早已将司马懿这个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和陛下的几番配合,东西轮流出兵,将司马懿溜得无所适从,疲于奔命。

但这怪不得司马懿。

如今季汉部队虽和魏军相差无几,但人才济济,谋臣武将不胜枚举。

司马懿有什么?

手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太少了,很多事都必须亲力亲为。

这让诸葛亮多少有些心疼司马懿。

因为从现在看来,司马懿的确是个忠心耿耿的魏臣。

他若死战于此,为大魏尽忠,必成千古美名。

诸葛亮也一定会亲自去他的坟前祭拜,并表奏刘封,善待其家眷。

因为换做是他是司马懿,他就会那么做。

他也教育他的儿子,学生皆是如此。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肝胆臣心,久炼成金!

哪怕陛下几次三番怀疑于我,哪怕陛下以家眷相胁,哪怕……

不!

我家陛下绝不会这么做,他甚至将整个西线的指挥权全都给了自己。

可是曹丕……

他明白,曹丕也有曹丕的为难之处。

他不像陛下那么聪明,也不像陛下那般强势。

他需要权衡谋士的建议,制衡各个派系间的力量。

难免会对臣子做出错误的判断。

诸葛亮心中有些庆幸,又替司马懿感到苦涩。

他不是不想杀了司马懿,只是不想这个惺惺相惜的对手真的走向弑主之路,背上千古骂名。

如果司马懿肯在此时出城交战,他甚至愿意帮助司马懿一把,率大军应战。

然后彻底击溃司马懿的四十万大军,杀掉司马懿以成全他的忠义之名!

然而,今时今日,司马懿竟给了他写一封字条。

他从这张字条中看到了浓浓的杀意。

于是,他想劝劝司马懿,别去做个乱臣贼子。

或许……

曹丕真的没有对不起他。

他只是做了一个寻常帝王该做的一切罢了。

但此时的司马懿似乎已经失去了理智,根本听不进去诸葛亮的话,他愤怒的撕了诸葛亮的字条。

第二天,便拔营东去。

魏延回报:“丞相,司马懿大军已经拔营离开了!咱们要不要立刻攻打弘农?”

“不,再等等吧!”

“喏!”

魏延领命离去,帐房内,剩马谡,马良,吕凯,姜维,诸葛乔,诸葛恪几个人。

这些人,莫非他的儿子侄子便是他的学生,都是与他十分亲近的人。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神色有些忧郁:“仲达终非我类……哎……”

马谡问道:“丞相,这是何意?”

“司马懿此行,恐与曹丕决裂,怕是要行弑君叛主之事啊!”

这时候,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很傲娇的说道:“叔父,我倒觉得司马懿这么做没什么不对!”

说话的是诸葛恪。

诸葛瑾驻守南中,这次北伐,诸葛亮也将他带进军中历练,今年十六七岁,与姜维年纪相仿,其人聪明伶俐,不亚于姜维。

诸葛亮抬头以一种玩味的眼神看着他:“你……觉得司马懿做得对?”

“哼,先是那曹丕待司马懿不仁,司马懿才对他不义,礼尚往来,这怪不得司马懿?”

闻听此言,诸葛亮眉头紧皱。

“元逊啊!身为人臣,出征为将,便是将国家的生死存亡放在你的肩头。自当忠君报国,以死效命,如此计较,君臣安有信也?国家安有命在?”

诸葛亮说的很大声,他很少说话这么大声,似乎已经动了怒。

诸葛恪却丝毫不惧,他昂起了头:“那叔父,我且问你,倘若你是那司马懿,你又当如何?”

“肩负大任,自当熬身损心,励志竭精,护佑百姓,誓死报国!”

诸葛亮回答得斩钉截铁。

然而,诸葛恪又继续问道:

“倘若,陛下在你出征时杀了叔父的家眷,又当如何?”

“大胆!”诸葛乔大骂:“汝敢在大帐胡言乱语!”

说着,上前抓着诸葛恪的领子就要动手。

“乔儿,放开……”

“父亲!”

“你虽为吾儿,却是恪儿胞弟,你可知,陛下最忌讳什么?”

诸葛乔:“……”

姜维说道:“陛下最忌讳兄弟相残。”

诸葛乔想了想,也朗声道:“可陛下也不会允许任何人污蔑其父啊!”

“这……”一句话,给姜维问住了。

说得还真有道理。

诸葛亮苦笑着摇摇头:“你先放开!”

“是,父亲!”

诸葛亮走上前,静静看着诸葛恪,他并没有责备诸葛恪,而是认真的回答了诸葛恪的问题。

“倘若陛下真如曹丕,我亦无他法,唯有先拼力拒敌,保国安民,待大军得胜,再以死明志,以正吾心!”

诸葛亮的声音不大,但一字一句都斩钉截铁,坚定不移。

这让在场的几个年轻人都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敬意。

丞相不是随便敷衍,而是真会这么做,这也是他和司马懿最大的不同。

“你们可知,你们有多幸运?”

几人互相望了望,不明所以。

“先帝也好,陛下也好,皆不会如曹丕孙权一般,他们都是千古难遇的明君贤主。这意味着,你们也有机会成为千古贤臣!”

他又看向了诸葛恪:

“你们记着,在我孔明帐下之人,必须忠于陛下,忠于国家,忠于百姓,但有计较得失,心怀私利者,当立刻滚出我的营帐,他不配成为陛下的臣子。”

诸葛亮平日里说话温文尔雅,从不吐露尖锐利言,但今天他说得很不客气,似乎是动了真情,也动了真怒。

几个青年一起拱手:“弟子明白。”

诸葛恪也终于理解了父亲和叔父的不同,他也拱手道:“叔父,侄儿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