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天热,屋外蝉鸣响个不平。几个小宦官在院子里粘蝉,却总也不得要领,急得满头大汗。

  养心殿书房中,永嘉帝被蝉鸣扰得心不在焉,看奏疏也没什么心思。冯皎刚从屋外进来,带入一身热气。

  “主子。”冯皎走近些许,轻声唤道。“靖安侯在会极门求见您。”

  “他又来了?”永嘉帝头也没抬,只继续看折子。“听说三天前,他在会极门外从子时站到次日午后,还是信王把他送回去的?”

  “确有此事。”冯皎恭敬答道。“看着架势,他是不见到主子不罢休呢。”

  “朕偏不遂他的愿。”永嘉帝慢慢道。“告诉他,朕知道他想说什么,让他回府吧。”

  “主子,老奴已经这样跟他说过好几次了……”

  “哦?”永嘉帝冷笑一声。“那就跟他说,朕命他回府,准备成亲事宜。若不从,按违抗圣旨论处。”

  “……是。”冯皎默默应道。“还有一事,二殿下也求见主子。”

  “彦儿?他找朕何事?”

  段宁彦虽行二,但却是皇室嫡长子,也是楚凌音和永嘉帝唯一的孩子。永嘉帝皱了皱眉,心道他难道不也是为了赐婚之事。

  “主子莫不是忘了,今日十五,是主子检查二殿下功课的日子。”冯皎恭敬地道。

  永嘉帝恍然,“险些忙忘了这件事。”他喟叹一声,摇了摇头。“这些日子公务繁多,朕都疏忽了。快让他进来。”

  “是。”

  段宁彦小小的身影走进书房,在案前站定,然后规规矩矩跪下,双手交叠平掌向下行礼:“儿臣给父皇请安。”

  永嘉帝笑笑,“快些免礼。”

  “谢父皇。”

  冯皎上前,将段宁彦扶了起来。

  “彦儿,到父皇跟前来。”

  段宁彦上前,清澈的眸子看着面前的父皇。永嘉帝垂眸,抬手抚了抚他的脑袋。

  “最近一个月,你都学了些什么?”

  段宁彦想了想,如实回答:“回禀父皇,前些日子,先生给我讲了《高祖本纪》。”

  “如此,那你也给朕讲讲?”永嘉帝问道。

  “是。”段宁彦斟酌一番,脆生生地开口,“《史记》中说,‘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高祖草莽出身,于民间兴起帝王之业,联合天下英雄豪杰,讨伐暴秦,更胜过夏、商、周三代。他雄才大略,手下武将谋臣皆为古今鲜有的人才,高祖此人,可谓是当世的豪杰之士。”

  永嘉帝听了之后,满意地颔首,“甚好。彦儿这些时日确实是用功读书了。”

  被夸奖之后,段宁彦露出开心的笑容:“谢父皇。”

  过了片刻,段宁彦仿佛想起了什么,又道:“但是……儿臣以为,汉高祖此人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哦?说说看。”

  段宁彦抿了抿唇,想了一会儿才说:“汉高祖虽立下丰功伟业,但是在他称帝之后,那些开国功臣没有几人是有好下场的。”

  只听了这一句话,永嘉帝便敛了笑意。

  段宁彦看着父皇神色严肃下来,张了张口,却没有出声。

  “接着说。”永嘉帝漠然道。

  “……”段宁彦迟疑片刻,声音也压低了些许。“那些……异姓诸侯王,韩信、彭越、英布皆被诛杀,即便是张良、萧何这些谋士,为国鞠躬尽瘁,功不可没,却也要想方设法明哲保身,方得善终。”

  永嘉帝轻笑一声,又问:“汉高祖之过,彦儿怎么看?”

  “儿臣……”段宁彦有些犹豫,垂下了头。

  “说吧,朕恕你无罪。”

  段宁彦心里有些紧张,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儿臣以为,韩信、彭越、英布,包括张良、萧何等人,皆为功臣,最终却未得善终。社稷栋梁最为难得,汉高祖此行,未免太让忠臣寒心。”

  说到这里,段宁彦抬了抬头,想起方才父皇已经宽恕自己无罪,虽然此时他心跳如擂鼓,但还是大着胆子,强做镇定地说道:“父皇是圣明之主,功在千秋。舅舅……靖安侯多年以来驻守北境,保我大晟子民不受凉人侵袭,他亦是社稷功臣。父皇何不善待于他,靖安侯定然不胜感激,更加尽忠职守,报效于父皇。”

  说完这番话之后,段宁彦的手心已经出了一层汗。永嘉帝面上笑意尽敛,良久没有说话。

  过了很久,永嘉帝终于开口。“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段宁彦抓着自己的衣角,轻声道:“没有人教儿臣,但这些都是儿臣的肺腑之言。”

  “那《高祖本纪》是谁给你讲的?”永嘉帝凉凉问道。“许阁老?”

  段宁彦摇了摇头,许阁老是他的众多老师之一,也是如今的内阁次辅。“是……翰林院的赵侍读。”

  段宁彦作为嫡长子,虽然还未被立为太子,但毕竟是嫡出,从小就被当做太子的教导。他的身边除了许次辅,还有一干翰林院的侍读学士每月定期前去给他授课。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避免年长的老先生们授课过于枯燥无味,所以会从翰林院寻几个年轻的进士偶尔来讲授几节课。

  侍读学士是六品官,永嘉帝想了一会儿,方才想起这位赵侍读的名字。

  “冯皎。”永嘉帝唤了一句。

  “老奴在。”

  “告诉吏部,即日起,赵润回不必再来撷芳殿给皇子授书,也不必再在翰林院任职了,让他去密云做教谕吧。”

  “是。”

  “父皇!”段宁彦脸色顿时大变,忙屈膝跪下。“赵侍读只不过是给儿臣讲了一篇《高祖本纪》,他没有犯什么错。那些话都是儿臣自己想说的,跟赵侍读没有任何干系!”

  永嘉帝低头看看他,冷笑一声。“朕也未曾说他犯过任何错,只不过密云县教谕缺职已久,朕不过让他前去填补空缺罢了。”

  段宁彦咬了咬唇,心下不禁自责起来。他虽然只有十岁,却也深知,朝廷中的官员若是被贬到地方,那就再也没有什么复出的可能性了。更何况,是他父皇亲自下旨的。

  “父皇……父皇是不是生气了?”段宁彦仰头看着他,眼尾稍红。“让父皇动怒,是儿臣的错。儿臣领罪。可是……赵侍读是无辜的。”

  永嘉帝淡淡道:“朕说过了,恕你无罪。”

  “儿臣愿代替赵侍读受罚。”段宁彦忙道。

  “哦?”永嘉帝眯了眯眸。“可是朕方才也说,让赵润回去地方,并非罚他。”

  “是儿臣说错了话,让父皇生气了,儿臣愿领责罚。”段宁彦小声说。“日后儿臣不要赵侍读再来撷芳殿授课了,就让他在翰林院好好当职,父皇看好不好?”

  永嘉帝看着他,良久之后轻哼一声。“你倒是学会跟朕讲条件了。”

  “儿臣不敢……”

  “你到殿外跪一个时辰。”永嘉帝说。“至于如何处置赵润回,朕再考虑考虑。”

  听到此言,段宁彦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他深深地叩下首,额头触到指尖上。

  “谢父皇开恩。”

  【作者有话说】

  这章暂时没有主角,下一章就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