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枭臣【完结】>第959章

  下袁、新渝、阳乐三县不说,清江县位于赣江西岸,有八郡通衢之称。

  章、贡二水为赣江正源,在赣州境内合流后才是赣江主流,孕育赣州为江西堂奥要地。赣江北行八百里,汇合袁水之后,水势才陡然开阔。清江县城就筑在赣江与袁水相会之处,可以说是赣中第一要地,失清江,则赣州与豫章首尾不能相顾,联系中断。

  黄秉蒿要将清江县也据为己有,野心已经不仅仅是要割据整个袁州,实际是想将清江县以南的赣中、赣南地区都收入囊中。

  然而所有的谈判都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黄秉蒿一开始就开出这样的条件,豫章倒也没有信以为真。

  毕竟在淮东军进入江西后,黄秉蒿所部兵马主要聚集在袁州城里。除了以下袁县为袁州外围防线外,黄秉蒿嘴里嚷得再厉害,倒也不敢在淮东军眼皮子底下,派兵去争新渝、阳乐、清江三县。

  林缚断不可能叫清江县给黄秉蒿得去,新渝又是袁水下游的重镇,从新渝往东,地形相对平易,道路四通八达,北上经阳乐可达豫章,南下可绕过清江,进入赣南地区。叫黄秉蒿得去新渝,淮东在新渝周围的驻防压力就会倍增——时到今日,林缚退步,同意将下袁县割给黄秉蒿占据,但底限是清江、新渝二县一定要割出来:清江衔接赣州、豫章,在新渝驻以精锐,则能限制黄秉蒿从袁州出来。

  在梁成翼弃守河中的消息传到豫章之后,林缚即派人再去袁州,向黄秉蒿、陈子寿等人通报最后的投降条件,还同意每年额外补十万两银给黄秉蒿以补袁州钱粮不足,条件不可谓不宽厚。

  然而黄秉蒿将近四万兵马聚集在下袁、袁州二城里,既不分兵争新渝、清江二城,也不答应林缚分区防务的投降条件。

  由于下袁对新渝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谈妥条件之前,林缚也不敢贸然派兵进驻新渝。要是派出的兵力太少,有给黄秉蒿吃掉的担忧;派去的兵力太多,又影响后期的军事部署。

  袁州一事还是拖在那里,得不到解决,新渝、阳乐二城还空在那里。

  按说林缚进入豫章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袁州一事到这时没能解决,也还谈不上有多拖延。但是,北面的形势发展得太快,特别河中兵马在汝阳大溃,曹家从关中撤走,燕胡兵马南击南阳的通道已经打开。

  南阳也变得岌岌可危,燕胡即将与荆湖的诸路叛军连成一片,淮东兵马则更需要立即从江西脱身、渡江北上,袁州一事就不能再拖延下去。

  卷十一 狂澜 第72章 随州不决

  罗献成早年率流民军南下,强攻襄阳后,派将卒伪装成逃败官兵,到随州城下骗开城门,一举夺下随州城;随州城也因此而未受到战火的推残。也由于罗献成在随州自封长乐王,封官赏爵,大建宫室,随州城看上去要比别处繁荣一些。

  隐藏在繁荣的宫室之下,沿街沿巷,都是衣衫褴褛的乞食者。

  不想引起惊动,胡宗国与马臻扮成商旅、简衣入城,仅有数名随从牵马随行,由罗献成派出的内史卫彰迎接入城。

  没有仪仗,卫彰也是穿儒服简衣,但他们入城后就给乞食者视为入城的普通商旅,刚进城门就给数十名乞丐拥过来堵住。散了一把铜钱,倒是引来更多的乞丐围堵。后来实在没法,卫彰才唤来城门卫卒,将乞丐驱走,保护他们往长乐宫而去。

  卫彰忧心忡忡,罗献成的意思,还是不想有所惊动,没想到进城就闹出这番动静,传到长乐王的耳朵里,会不会惹出诸多不快来。

  淮东、淮西以及荆湖在随州都有密探,这是明眼人都晓得的事情。

  即使情势发展到这一步,罗献成依旧不想将自己在江宁那里的退路完全的堵死,与陈韩三、奢家的联络,依旧是遮遮掩掩,没有摊开到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马臻驱马而行,将卫彰脸上的忧色看在眼里,与胡宗国对望了一眼,心里都藏着些许的得意。

  局势到这一步,罗献成依旧犹豫不决,没有下最后的决心,依旧要遮遮掩掩、小心翼翼,叫马臻、胡宗国心里都十分的不快。

  大热天,也不能将马车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卫彰的意思,本来是要夜里悄悄进城,这样自然能瞒过其他势力在随州城眼线的注意。

  胡宗国则急着进城,要代表奢文庄面见罗献成议事;马臻便提议扮成商旅,只带几名随从进城,便不会引起其他势力眼线的注意。

  卫彰没有多想,便同意下来,哪里晓得如今能进随州城做买卖的,无不与随州将官有所勾连。进城的商旅几乎都有随州官将私自派兵护送,免受城外盗匪、城内乞丐的骚扰,像马臻、胡宗国仅有三四名随从相陪的进城商旅,反而显得格外的显眼。

  卫彰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反而不如马臻这个外人看得透,故而中计也不知,反而为胡宗国、马臻入城行迹暴露而忧心忡忡。

  “卫大人,陈芝虎在汝阳大败河中军,随州城中对这事可有什么议论?”胡宗国骑马与卫彰并行,这时候有城门卫兵护送,倒不怕给乞丐围过来堵住,胡宗国倒能悠闲的跟卫彰说事。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奢家渡江后,兵马仍然将近八万,是陈韩三所部七八倍之多。

  胡宗国是奢文庄身边的长史,马臻作为陈韩三的幕僚,地位自然要比胡宗国低一大截。胡宗国与卫彰并行,马臻就落在后面,听着他们议论汝阳一战。

  卫彰颔着首,淡淡一笑,说道:“随州城消息闭塞,汝阳一战的消息,倒也没有怎么传开,卫彰也是昨天才知,不晓得别人有什么议论。”

  卫彰事前也不赞同随州立马起兵攻打南阳,就是担心梁成翼率河中兵马退到南阳后,会极大的增强南阳的防御力量。

  一旦随州起兵过早,燕胡又一时拿不下南阳,很可能会叫淮东、荆湖以及池州军集中兵力,先将随州给扫平。

  随州城里,大多数人的心思,都跟卫彰一样:燕胡势强,但淮东也气贯长虹,打得奢家如丧家之犬,几乎也占去江南半壁江山,兵强马壮,精锐战卒将近三十万,谁能肯定这江山一定会叫燕胡得去?

  奢家退到江西后,淮东集结十万兵马强攻上饶,以奢家的实力都没有撑过一年;要是淮东集结十万兵马,从江州渡江北上来打随州,马彰等人都怀疑随州能不能撑过半年。

  但梁成翼河中兵马在南撤途中、给陈芝虎在汝阳追上并打得大溃的消息传到随州后,随州众人的态度就有了微妙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卫彰不会说给胡宗国听。

  卫彰口风变紧,马臻倒颇为奇怪,担心起此行未必能得如意的结果。

  ※※※

  长乐宫在随州城的东北角,实际是在随州城里新造的一座内城。

  长乐宫周六百余步,城墙高有三丈余,四角谯楼高耸入云,外侧挖有深濠,正门往内侧凹陷,两侧马面墙如小堡伸出、雄踞两翼,叫人看了有固若金汤之感。

  胡宗国是初次进随州城,抬头看长乐宫,见罗献成如此着意的经营随州,便知其人偏安一隅,实无逐鹿中原的大志。

  虽说居随州进可夺江汉,但地理位置要比雄峙汉水中游的襄樊二城差得远,经营随州城,大概最大的优点就是随州东傍淮东,失利则“退藏淮山”吧?

  想到这里,胡宗国对游说罗献成下最后的决心也就没有十足的把握。

  想想也是如此,恰恰是得小利即安的心态,叫罗献成在几支流民军里,活得最长,也活得最滋润。

  刘安儿率部挺进河淮,罗献成慢了半拍,刘安儿在徐州身亡后,罗献成自视逃过一劫。

  奢家刚从东闽进兵两浙,有秋风扫落叶之势;罗献成也一度进兵蓟春,打到扬子江北岸,意图进入江西,与奢家汇合。后见形势不对,放弃渡江,又退回到随州来、经营,才有随州今日的景象。

  永兴二年,陈韩三以徐州城降燕胡,淮河沿线都有崩溃之势,罗献成也蠢蠢欲动。奈何徐州战事,陈韩三给淮东军打得落花流水,最终仅得三五千残卒逃入淮山,徐州也叫淮东夺得,罗献成不得不再次埋起头来,窝在随州不动。

  当然,岳冷秋设计诱使陈韩三叛死刘安儿一事,给流民军将领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

  虽说后期,刘妙贞、马兰头、李良、孙壮等脱身淮泗流民军的淮东将领,都写书信捎给罗献成,言招附时,但心无大志、偏安一隅的罗献成始终不能放心叫朝廷或叫淮东收编。

  长乐军大将钟嵘早在正门内等候,看到卫彰迎得胡宗国、马臻进宫门来,即大步走出,接胡宗国进内殿见罗献成。

  胡宗国长期在浙闽大都督府任长史一职,奢文庄正室所生嫡奢飞虎、奢飞熊以及东闽宿将邓禹等人,相继在与淮东的作战中身亡,胡宗国现在则为浙闽军一系,自奢文庄以下举足轻足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