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枭臣【完结】>第696章

  飞掷而来的石弹虽说谈不上很准,但只要挨上,不死也要残半条命;巨如大枪的床弩大箭飞射而来的破空声更是让人听得直打寒颤。

  云台下,淮东军兵卒队列整饬,坚如磐石。

  为了限制云台巨弩对城头的压制,秦子檀、温庭瑞多次组织将卒出城反攻,与淮东军在城下激战,以沉重的代价纵火烧毁多处云台、摧毁淮东军抛石弩、床弩数十架。

  站在周同身后、亲自到永嘉城外大营督战的林缚,心里就是有在永嘉打消耗战的心思。在兵力部署上,林缚以张季恒、刘振之两部崇城步营精锐来守住阵脚,防范永嘉守军的出城反击,用战斗力相对较弱的新浙南军及浙东行营军轮番攻夺城头,在攻城器械上的准备更是充足。

  当世铸造工件几乎都是采取泥范,淮东在铸造一些重要的工件上,已经采用瓣式钢模为范。制作一套钢模的成本自然是高昂无比,但一套钢模可以铸造数以千计的工件而不损毁,平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成本之低廉,远非使用泥范的传统工匠能想象。

  随军工辎营编有各种工匠,各种工件、组件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以及按照标准件生产的模式提前大量准备,包括鬃、麻、丝、胶等材料也是在战前就大量储备,就近采伐新檀、新栎等木制造炮梢,淮东军在战时每天就能建造数十架巢车、床弩、抛石弩等军械补充战事中的损毁。

  拉锯战持续了有二十天,虽说每天都有大量的军械损毁于永嘉守军的反击之中,但到四月二十一日,在永嘉城的南面,以巢车为骨架所构造的云台,达到相间两百步就有一座的水平,打击面覆盖永嘉城的整个南城墙。环以云台,还有护墙、栅墙、壕沟等围护。

  在淮东军将卒或从墁道或用云梯附墙或走云桥攀上城头之前,守军也只能先躲在双层硬木搭设的低平战棚下避箭石,无法先进入城头,以致大失主动防御的先机,守城优势大减。

  也许是当年在跟李卓所率东闽军的残酷对峙里,八闽战卒磨练出超坚韧的意志,使得八闽战卒在持续承受近二十天的轮番攻打下,意志仍坚如磐石,没有丝毫的动摇,但累积下来的伤亡,令人触目惊心。

  八千守军伤亡过半,也许淮东军的伤亡人数要更多一些,但秦子檀、温庭瑞及其他永嘉守将心里清楚,如此残酷的拼消耗要是再持续下来,他们的情势将会非常的不利。

  燕胡骑兵能够威胁淮东的北线、威胁到淮泗一带,迫使淮东主力北移,至少要等到入冬、河淮地区的河流冰封之后,还需要半年的时间——这还仅仅是推测。

  半年时间里,淮东北线几乎不会受到丝毫的威胁,淮东就有在永嘉城外打持久战的条件跟基础。淮东军也有这样的心思,一直都在持续不断的加强楠溪江两岸的营垒,到今日,在永嘉城对面的淮东军营坚如城寨。

  要是想咬紧牙、让如此残酷的消耗战坚持下去、守住永嘉军,秦子檀估算着还要从西线抽调一万精兵过来。事实上,只要永嘉守军兵力增加,反而能限制淮东军的攻击强度,毕竟淮东军能调用的兵马总数也有限。

  林缚舍得以一万人的伤亡夺下永嘉城——一万人的伤亡是淮东军在南线兵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不会大幅降低淮东军的战斗力跟作战意志,但伤亡提高到两万人时,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一旦永嘉守军兵力大幅增强,对林缚来说,最终只能将积极的夺城战改为长期、近距离的军事对峙。

  秦子檀、温庭瑞以及东阳县的奢飞虎、在婺源的奢飞熊以及远在晋安的浙闽都督府诸人,这时候都要权衡双方以永嘉城进行残酷军事对峙的利弊。

  秦子檀、温庭瑞若能守住永嘉城,台州守军就无需放弃沿海的回浦、温岭两县——否则无法独守——退守纵深的临海、仙居等城池。这样浙闽军就有一定的战略纵深,与淮东军将形势僵持到北线出现转机。

  但是将永嘉守军兵力增加到一万五千人甚至更高,在物资准备上能不能支撑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肉食不奢想了,兵卒日食两升米粮,一万五千战卒,每月需粮万石,永嘉城里的储粮仅能支撑两个月。在两个月之后,就需要每月从东阳县甚至更西面的衢州运入一万石米粮才够消耗。

  跟走海路,一艘船能装千石、数千石甚至上万石米粮不同,浙闽军失去对水道的控制,从东阳县到永嘉城,是路途曲折狭险的四百多里山道。

  这四百里山道位于雁荡山、括苍山等山脉之间,不用担心淮东军能有大股兵力袭入,但很难防备淮东军小股精锐斥侯渗透破坏——淮东军在稍北的落鹤山、天台山一带,小股精锐斥侯的渗透作战十分的频繁,令浙闽军头疼不已——小股精锐即使不直接袭击运粮部队,只要不断的破坏山道,也会大幅提高从东阳县运补给进永嘉的难度。

  四百多里险峻山道不能用车,兼之有淮东军小股精锐斥候的破坏跟扰袭,运军无论是马驼还是组织力夫背运,速度都快不了,往返一趟少说要一个月的时间。

  用人,至少要组织一万五千的背夫,算上背夫沿途消耗,东阳县每月要供应两万石米粮。

  钱江以南,除会稽、明州两府拥有大量的宜耕良田外,整个浙南的产粮区主要分布两处,一是以永嘉江、椒江、飞云江等水流下游的河谷、近海平原,一处就是以东阳县为东端的浙中谷原,后世又称金衢盆地。

  随淮东军以乐清城为依托,大肆进入浙南沿海,浙闽军自然就失去对近海、河谷平原的控制,真正还能牢牢控制的浙南产粮区主要集中在浙中谷原。

  以衢州府为主的浙东谷原地区,在籍田亩数高达四百万亩,但以旱田为主,产量远不能跟上熟水田相比。故而衢州府最盛时丁口也就五万余户,远不能跟盛时有二十万户丁口的明州府相比。

  奢飞虎为组织东阳防线,对衢州府已经是极力压榨了;衢州府还能不能承受每月两万石米粮、一万五千名民夫的抽调?

  一旦衢州承受不住这么沉重的压榨,激起民变,浙闽军整个东线就会先在内部引起崩溃。

  除了米粮等物资供应外,永嘉城更缺乏的是伤药。

  持续二十天的激烈战事,使得守军伤亡积累近四千人。

  伤亡、伤亡,有伤有亡。

  攻城战里,相比较捉对厮杀、刀枪相击,更多的是弓弩箭石攒射、投掷。短时间里,受伤的总是远远多于战死的,而且箭伤要多过刀枪砍刺伤。

  磕磕碰碰不算伤,至少要暂时失去战斗力、无法继续作战,才会计算到伤亡总数里,伤亡近四千人,除了已经战死及伤重不愈的千余人外,还有近三千伤员,已经将永嘉城里的伤药储备全部耗尽。

  不救治,三千伤员,少说有一半人会活不了,要是救治,就要从东阳县调大量的伤药过来。东阳县暂时勉强能供给这边足量的伤药,但永嘉城的军事对峙僵持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怎么办?

  八闽战卒也许不畏死,但大量伤卒聚集在城里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熬伤等死,到那时,将卒的士气跟意志才会面临真正残酷的考验。

  战争除了表面上的刀枪厮杀、血肉横飞之外,更深层的、也是真正的较量就在这里。

  秦子檀相信,林缚紧逼到永嘉城下进行拼消耗战的用意,也就在此:他拖垮这边。

  卷九 逐鹿 第120章 釜底抽薪

  “乱世人命贱如草啊!”林缚负手站在草陂之上,望着远山之巅的夕阳,颇为感慨的说道。

  在林缚身边,仅高宗庭一人,侍卫散于周围。

  高宗庭刚刚陪林缚从医疗营看望受伤将卒出来。

  在受伤将卒面前,林缚要鼓舞众人士气,要让众人晓得负伤甚至牺牲,都是荣耀的,值得的;在官员跟将领面前,林缚要表现出坚定跟铁血的意志来,要不惜代价跟牺牲,去争取胜利;但林缚还没有修炼到铁石心肠的程度,会忍不住感慨一声。

  有时候这种感慨也是软弱、迟疑的表现,林缚也是视高宗庭亦师亦友,才少了一层隔阂,更能坦诚相待。

  持续攻打永嘉二十天,淮东军累积伤亡近七千人,以新浙南军及浙东行营军承受伤重最重,这两支军队死于战场的将卒已经累积超过一千五百人。

  自林缚崛起江宁以来,淮东军还没有在一次短期的局部战役里,承受这么重的伤亡。

  高宗庭看着山野间的繁花如锦,已经是初夏时节了,说道:“不能让战事胶着拖到雨季,必须让奢家在雨季之前做出撤离永嘉或增援永嘉的决定,必然要这么打!越是残酷、消耗越是剧烈,才能破掉奢家的‘拖’之计——战前我倒是担心如此强攻猛打,将卒会不会吃得消,看来是我多虑了。”

  林缚转回身来,看向围山头而建的营寨,说道:“形势容不得我们从容收拾旧山河,所谓的战略战术,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敌所欲则勿予!奢家决意拖延,我们自然要打得凶狠恶猛!”

  顿了顿,林缚又说道:“说到治军,做到赏罚分明、纪律严明,就已经有名将的端倪,”林缚说道,“但我觉得,这还有些不足——可供深入做工作的地方还有很多。”

  高宗庭笑了笑,说道:“说到治军,天下当无人能及大人——大人率江东左军北上勤王时,燕南四战四捷,督帅就赞不绝口。比起大人的用计,大人短短旬月多些时间,就使江东左军如虎狼之师,更叫督帅叹服——今天晓得大人另有谋算,但犹叫人拍案称奇!”

  军队能承受多高的战损率而不崩溃,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