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枭臣【完结】>第567章

  不仅仅只有活不下去的农民会举旗子造反,城里活不下去的城坊户也会闹事。

  “叫歇闹事”其实就是后世的“罢工”。

  虽说当世还处于农耕社会,但江浙之间已经出现当世罕有的城市群。

  江宁的城坊户高达十六万户,维扬的城坊户高达八万余户,平江、杭州两城的城坊户都高达四万余户,海虞县城的城坊户也高达万余。

  如此庞大的城坊户数量,一方面是江浙地处富庶,有田地、雇人耕作人家,都习惯住到城里享受;另一方面就是江浙手工业、商品经济发达,大量的城坊户不用下地劳作,就能从事织染等业为生。

  陈华文说平江府有半数城坊户依赖织染为生,并没有夸张的地方。

  大宗商品贸易受挫,而米价持续上涨,手工业从事者受挫最重,大多数人维持生计都难。

  农户吃不了饭,没有活路,会举旗造反。这些城坊户断了生计,难道就会坐以待毙?

  “海东的丝价是高,要比江东高出数倍,但海东能承受的量很有限,差不多三四千担就饱和了,”林缚跟陈华文说道,“平江府每年大约能出多少生丝?两万担还是三万担?”

  “每年产丝约两万八千担左右。”陈华文说道。

  平江府绸业会馆,陈家居首,平江府的生丝产量,对外人是个谜,陈华文心里是清楚的,平江绸业这两年如此惨淡,这个数字也没有必要瞒过林缚。

  “跟我料想的差不多,”林缚说道,“海陵府加上淮安府的量,都不足平江府五分之一,平江府的生丝产量是太高了!我可以每年从海虞吃进两千担生丝,这差不多是我能力所限,我毕竟要保证海陵、淮安两府不出乱子……”

  陈华文也不敢贪图太多,淮东能帮着消化两千担生丝,差不多就能解决陈家的问题,这时候都是各扫门前雪,能解决陈家的问题就足够了。

  当然他更关心淮东开出的生丝价格,他突然又觉得难以开口,因为淮东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更便宜的生丝。

  林缚倒是看出陈华文眼里的迟疑,说道:“生丝价格,我不会给你太高,但也不会太亏待陈家,毕竟这两年陈家帮淮东不少,”侧头问林梦得,“平江府的上熟田种桑养蚕能产三斤生丝、三石粳米,我们就照一斤丝一石米给海虞算丝价可好?”

  “可以!”林梦得说道。

  林缚又问陈华文,说道:“海虞能不能接受这个价?”

  陈华文还没有贪心到淮东能直接允许陈家派船运丝出海,林缚给的这个价,实际已经比现在的市价高出四五成。关键是以后米价上涨是个大趋势,林缚答应以米折丝,陈家就不用担心米价上涨会使丝价暗跌的问题,这个好处更大。

  “制置使如此信义,海虞感激不尽。”陈华文说道。

  林缚笑了笑,说道:“投桃报李也,陈大人无需客套。”

  林梦得倒是暗暗心痛,淮东完全能够从市面上获得更廉价的生丝,即将淮东收购蚕茧,自产生丝,也仅有给陈家丝价的半数。

  银价即将失衡,米粮将成为衡量资源稀缺的新标准。淮东刚刚从藩楼、从虞东宫庄手里获得三十万石的米粮储备,林缚这时候就承诺每年拿二十万石米从陈家手里购入二千担生丝,叫林梦得如何不心痛!

  但是权衡利弊,不能单纯的局限于金钱效益,经济崩溃的陈家跟海虞,对淮东没有半点好处!

  林缚首先要陈家支撑住,将董原的触手挡在平江府之外,就要帮助陈家渡过难关并将海虞军掌握在手里,也要让包括粟品孝等非海虞系将领,都能团结到陈家周围。

  若是陈家完全依赖淮东的支持才能勉强将海虞军掌握在手里,无疑等于命脉给淮东抓在手里,将会在更多方面配合淮东的行动。

  陈华文、陈明辙以及陈氏的现任家主陈华章,在吴党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家能够继续掌握海虞军,也是吴党势力进行权衡的结果。

  以往的恩怨不消说,东阳系这时候更需要跟吴党同气连枝,来对抗宁王府一系。

  “以前,得陈家及海虞诸家支持,我军才能在嵊泗站稳脚跟,”林缚说道,“如今军司能每年从海陵府多获得一些粮饷,嵊泗那边就不用再劳费海虞了,但之前的帮助,我跟军司诸员,都牢记在心……”

  以往海虞等县要淮东庇护侧翼,所以每年按照实数给淮东在嵊泗诸岛上的驻军补贴钱粮。如今海虞要扩增兵员,自身钱饷也紧张,再说增兵后,自身实力加强,也就不需要淮东再帮着庇护侧翼。

  陈华文这次过来,是希望取消以往对嵊泗防线的钱粮补济。不过也难开口,没想到林缚主动提出来。

  即使晓得林缚是极力修复东阳系与吴党的关系,但能如此轻松,陈华文与陈明辙叔侄还是觉得林缚通情达理,要远比董原好打交道。

  这两件事定下基调,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得多。

  吴党要在海虞乡营的基础上,从各县乡营抽调骨干组建海虞军,包括步军、水营在内,编制扩大到两万,但兵甲装备大多维持在乡军水平,需要提高。

  持续的大规模战事,使得江宁城里的军械兵甲储备严重不足,而军械工坊的生产量又有限,如今各地都在扩增兵员。宁王府及岳冷秋限制海虞军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从本来就紧缺的兵甲物资挤出多少给海虞军?

  宁王府及岳冷秋宁可多拨些银两让海虞军去自筹。

  海虞军能从哪里去筹?董原那边还缺得很。平江府也炼铁,打铁匠也不少,打造普通的枪矛箭簇不成问题,要想打造精良的刀具、铠甲,却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胜任的。

  唯有跟淮东求助。

  淮东近年来获得的大胜不少,多为大创近歼性质的大捷,这种大捷最能缴获兵甲。

  淮东最初的兵甲军械,几乎都是靠缴获补充。

  不过认真细算起来,淮东最初暴发的一笔横财,是在济南时,从溃军手里廉价收购大量的兵甲,以致在燕南诸战之前,江东左军的兵甲装备就达到弓弩手弃长弓不用、人手一支强弩、陌刀手皆穿重甲的水平。便是江宁工坊一年仅能生产一百多套的鱼鳞甲,江东左军也有七八十套!

  随着淮东军规模越来越大,兵甲装备已经不能再完全依赖于缴获,林缚很早就推动兵甲军械制作之事,如今淮东军司军械监所辖诸工坊的匠户规模已经达到四千余人。

  除了铁料外,淮东还大量向海东地区收购皮料,用来制作皮甲及合甲等轻甲。

  林缚本来就有计划向海东地区出售兵甲来弥补支用不足,能预料到海虞军在较长时间里会是淮东的盟军,向海虞军有节制的出售兵甲,也是计划之中的事情。

  陈华文他们这次过来,列了一个清单:钢刀、钢枪、钢矛各五千把,箭支五千捆;海虞军主要保证武官装甲,仅需再补充一千套。

  海虞军需要弓弩,不过弓弩制作的周期更长,淮东也缺弓弩的储备,仅提供给他们长弓及臂张弩各四百张。

  淮东都以成本价再加两倍利结算,相比较市价,还要便宜许多。

  海虞军要在白淖军的基础上,编一支战力可观的水营出来。战船的生产,淮东所辖的观音滩船场,以靠挖墙角的方式,已经超过江宁工部所属的龙江船场,海虞军也想从淮东购买一批战船。

  林缚还要担心海虞军的水营战力加强之后,会来跟淮东争取对海东商路的控制权,自然不会帮他们发展远海战力。

  林缚以鹤城需要大量出海渔船捕捞海鱼为由,只给海虞军提供三艘集云级战船,中小型战船倒是不加限制。

  鹤城渔场自古以来就与明州府的外海渔场齐名。只是东海寇势力大盛以来,鹤城的捕捞业就几乎毁掉。淮东军司需要大量的肉食,养猪羊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还要消耗相当多的米粮,利用鹤城渔场以及两淮盐区的资源,发展捕捞业,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