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夫郎赘婿又在硬饭软吃【完结】>第六十五章 二更合一

  这份平静没有维持太久

  秋分过后, 天黑得愈发早了。

  喻商枝如今时常带着孔麦芽出村看诊,病患状况各异,难免有时夜幕落下后还没回来。

  若只是去水磨村那样离得近的还好, 假如是更远的村子,见天色暗了, 温野菜就会赶上牛车去半路上迎。

  他们现在买得起灯烛,家中便常备着灯笼。

  搁在牛车的车板上,能照亮一段前路。

  不过板车没有车厢, 到底是不太方便, 喻商枝觑着天就要冷下来了, 或许还是趁降温之前换一个带顶的厢车最好。

  之所以这么想,自是因为家里添了新的赚钱门路, 那就是做澡豆。

  秋收的大豆拿出来一部分做成了豆面,加水和成泥,再将各种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草药碾成细末添加进去, 揉成大小适中的丸子晾干,澡豆就算是做好了。

  外头还可以裹上各色花粉,再增一份香气。

  且用于澡豆的花粉多是红色或是粉色,拿出去时卖相更好。

  喻商枝心里头存了好几个澡豆的方子,其中最名贵的据说是古时公主用过的宫廷秘方, 里头尽是些沉香、麝香。

  沉香和麝香这等原料,喻商枝肯定是不会用的, 就是买得起也不舍得往里放。

  所以最后做出来的第一份澡豆,除了豆面之外主要添加的是七□□。

  所谓“七□□”, 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美白方子, 包括白芷、白术、白茯苓、白芨、白芍、白附子、白蔹七种“白”字打头的药材。

  只是光如此还不够, 喻商枝想着既然要做澡豆来卖, 就需要一些和现在世面上澡豆不一样的东西。

  而给他启发的,依旧是那个宫廷秘方,里面有一道工序,叫做“粥干”。

  顾名思义,这“粥干”和粥是有关系的,也就是用米做的。

  工序是先把米蒸成饭,再放入冷水中浸泡,这一步是为了发酵。

  发酵结束后取米汤煮沸,加入糯米,小火慢慢熬制,使之变得粘稠,最后倒出来摊开晒干,就变成了米汤那样半透明的“粥干”。

  将这个东西也磨成碎末活进澡豆里,清洁力更强。

  合作售卖澡豆的胭脂铺子是朱童介绍的,他在镇上扎根那么多年,自是有许多熟识的商户。

  在朱童的见证下,喻商枝也同胭脂铺子的掌柜说定了澡豆的价格。

  因他不想把过多成本浪费在包装上,所以送来时只有最简单的竹盒。

  这样的一盒里面是十粒澡豆,一盒的价格是二百文。

  喻商枝看过胭脂铺子里现在卖的澡豆式样,最便宜的是八十文一盒,一共十粒,比杂货铺的已经好一些,但质量仍然粗劣。

  手一搓就全是粉,感觉还没沾水就要化了。

  他推测自己供的货,在胭脂铺子里应当可以卖到三四百文,再加个好看的盒子,兴许五百文也有人要。

  胭脂铺有赚头,又有朱童作保,自是愿意同他合作。

  第一批喻商枝除去样品,又送去二十盒,这就是四两银子。

  而入冬前这段时间,温家的收入还不止于此。

  之前秋收过后,村里各户把地翻干净,又撒上了冬小麦的种子。

  温家也不例外,只是在此之外,他们家还有三亩的晚稻要收割。

  而晚稻收割之前要排水,其次再将稻花鱼都捞出来卖掉。

  按理依着斜柳村这边的气候,只要不赶上十几年乃至数十年一遇的寒冬,稻花鱼是能在水田里过冬的。

  甚至这种鱼还有个名字,叫“过冬鱼”,开春破冰后捞上来,滋味更是鲜美。

  但因为是第一年搞养殖,喻商枝和温野菜还没摸清路数,只怕赔了这些精心伺候了好几个月的鱼苗,所以想着先把这一茬卖了,待明年下了新鱼苗再慢慢琢磨。

  鱼是鲜货,和猎货一样死了就不值钱了,没法一口气捞上来堆在一起卖。

  别看这些鱼还未来得及长成在稻田里流窜多年的,妖精一样的大鱼,但由于稻田里有的是东西可以吃,且还会得到额外投放的饲料,短短几月内也已飞速长大,少的也有三四斤,多的有七八斤,三亩田加起来足有数百斤。

  这其中朱童要去了一些,且带上了镇上其余几间规模中等的食肆,他们大约能消化掉一半,约好了日子,直接遣人带着车来拉。

  到时候就分批养在食肆后院的水缸里,每日现做现杀。

  除此之外,喻商枝和温野菜又和聚贤饭庄谈了生意。

  聚贤饭庄的掌柜如今知晓他们和钱府的关系,不敢怠慢,且听说他们手里有大批的稻花鱼,价格也优惠,遂很是动心。

  不过聚贤饭庄的档次在这里,喻商枝答应把体格最大的那些留下来专供给他们,如此又去掉一百多斤。

  再挑些好的送去钱府,其余的留下晒成鱼干过冬吃,也就差不多了。

  捕鱼、卖鱼加上之后的割稻,温家这几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原本温二妞算是个小小的劳动力,这会儿喻商枝也不让她下水田了。

  因为几日前她第一次来了月信,半夜吓得慌慌张张来卧房敲门,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喻商枝那会儿才意识到自己疏忽了,明明是个大夫,却因为性别之故略过了这方面的提醒。

  温野菜这个大哥是指望不上的,哥儿和姐儿虽都能生育,但生理上有异,喻商枝说出温二妞是来了初潮时,温野菜还一脸不解。

  后来回想一番才记起来,过去乔梅每个月也总有几天恹恹地没精神。

  于是次日手忙脚乱,温野菜去问过苏翠芬才知道月事带怎么做,又赶紧烧了好些干净的草木灰存着。

  人手不够,夫夫两个难免又想起付家兄弟。

  上回秋收时他们兄弟两个帮了大忙,两家过后一直有来往。

  付岳几次干活,会溜达到温家附近转悠,温野菜瞥见了,喊他进来过一回,给他看家里的两条猎狗,还有他挂在墙上的弓箭。

  付岳对这些确实有兴趣,得到温野菜的首肯后就小心翼翼地摸了摸。

  这次再次请他们兄弟两个过来帮忙,因为付家的田地里已经没什么事,所以黄雀也一起来了。

  月余过去,这个小哥儿还是一样瘦得和竹竿一样,但永远一脸地笑。

  抓鱼时却比付家兄弟还麻利,一问才知他以前的娘家临河,网鱼、捕鱼都会,水性也很好。

  打捞稻花鱼的第一日,镇上各家食肆的人就浩浩荡荡地来了。

  他们自备了大鱼篓,全都赶着牛车。

  这会儿算是农闲,村里人成天只剩下磕牙聊闲和存冬日的粮,自是要出来看热闹。

  一齐去了温家的地头,见一筐筐的大鱼往板车上运。

  各家食肆带了秤来,现场称重,在账册上记下斤数,回去报给掌柜,再写出条子,喻商枝他们拿着,回头就能去铺子里结账。

  有爱打听事的,靠近了竖起耳朵听,听见了又赶紧跑回来说新鲜。

  “这些鱼一斤卖四文钱,说是这里头得有个几百斤,全卖了那可是二十多两银子。”

  “还是喻郎中和菜哥儿有脑子,稻花鱼水田都有,可谁能想到还能放鱼苗去田里养呢。”

  有人眼热,想着把鱼苗丢进田里谁不会,明年自家也养,也赚它个二十两银子!

  但这份幻想很快被脑子灵光的戳破。

  “镇上一共才几家食肆酒楼,又吃得下多少稻花鱼?咱们就是养了,也没有温家这个门路。”

  大家想想,也是这个理,别说自己没脑子,就是有脑子,有些钱也是该别人赚的。

  不过眼见付家穷得叮当响的两兄弟靠上了温家,还是有人多说了几句。

  “我发现喻郎中到底是做郎中的,心善,你看先是孔家、再是付家,都被他扶了一把。”

  “这话说的,若是做郎中的都心不善,那咱们可都没活路了。”

  归根结底,如今村里人说话还都是像着喻商枝的,经了他的手,治好了多少人大大小小的毛病,甚至多年的沉疴痼疾。

  再者说,昔日不是没有眼红心黑的,那什么姓王的,姓蔡的,不都是遭了报应?

  还是老老实实地供着这村里的草医郎中为好,大家都能沾光。

  忙了一整日,来得最迟的是聚贤饭庄。

  据说是晚上接了个大宴,包场的那种,掌柜的特地嘱咐要用这些鱼,要求把打捞起来的时间尽可能地押后,这样才新鲜。

  所以等聚贤饭庄的伙计也走了,天都将将擦黑了。

  几人在泥泞的水田里泡了一天,上来时都有些腿软。

  喻商枝弯腰提起几条品相不太好,尾巴残缺或是身上有伤的鱼,用草绳穿上鱼嘴,招呼付家兄弟和黄雀道:“今日都辛苦了,晚上别回家开火了,都去我们家吃。”

  付家兄弟的脑袋摇得像货郎的拨浪鼓,黄雀也说家里锅灶上还有饭,回去不吃了也可惜。

  温野菜见状便开口道:“你们回去吃也成,让雀哥儿留下,我今日累惨了,二妞身上不爽利,也帮不上我,我让雀哥儿和我一起做晚食,顺便管他一顿饭,成不成?”

  付明这个愣愣的汉子,险些还真要答应,还是付岳和温野菜打的交道多一些,看出他是在开玩笑,便扯了扯大哥的袖子。

  黄雀也看出温野菜的坚持,最后付明还是松了口,点头一起去了。

  不过这三人都进了温家门就没闲着,黄雀自是去了灶房,付明看水缸里水不多了,就去帮忙打水,付岳转了一圈,没什么自己能沾手的,索性去帮着打扫后院。

  结果一进后院就被迷了眼,牛棚瞧一瞧,猪圈看一看,鸡鸭也觉得稀罕,另外还有一个大竹笼里关着竹鼠和竹鸡。

  付岳把院子里扫干净,又拿起比自己还高的铁锹铲掉粪便,堆在一起,这才蹲下来去看那些没什么精神但还活着的野物。

  “那是大哥打来,赶明拿去镇上卖的。”

  温三伢端着一盆拌好的鸡鸭的饲料过来,盆子有点大,他端着有些吃力。

  此时循着付岳的视线看过去,顺道说了一句。

  付岳猛地站起来,有些局促地扯了扯满是补丁的衣裳。

  “你是温大哥的弟弟吧?”

  温三伢点头,“我叫三伢,你是付二哥吧,我听喻大哥和大哥说起过你。”

  付岳还没怎么被人这么叫过,也听说过温家最小的儿子从小身体不好的事。

  他赶紧上前帮着温三伢端盆,然后倒给鸡鸭吃。

  温三伢见付岳一直在看那些野物,心思微转,问道:“你喜欢这些东西么?”

  付岳回过神,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小动作被温三伢一个小娃娃发现了,他有些窘迫地挠挠头。

  “没,我就是好奇,其实我也自己拿着弹弓去山上打过兔子,但没有成功过,它们跑得太快了。”

  温三伢年纪小,说什么看起来都很天真,哪怕他早慧,脑筋比年长好多岁的温二妞还转得快很多。

  “那你可以去请教我大哥,我大哥的打猎本事是跟我爹学的,但二姐和我都学不得,村里也没别的猎户。他成日也觉得技痒,没个人切磋。”

  付岳听出些这话里的意思,眼睛微微睁大,他犹豫好半晌才道:“你是说,温大哥也许会愿意教我打猎?”

  温三伢拍拍手上的一点脏,“我也不知道,但你去问问总不会有什么错。”

  没有人家会觉得哥儿应该当猎户,可温野菜却早已打了个样,且做得很好。

  付岳抿了下嘴唇,轻轻地下定了决心。

  温野菜不知温三伢这个人小鬼大的,在后院公然“提点”起付岳来。

  他正拿起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刀,把一条稻花鱼尽数片成鱼片,嘴上说笑道:“今日做个新吃法,叫什么酸菜鱼的,是商枝教我的,也不知味道行不行,若是难吃尽管去找他,可别找我。”

  黄雀蹲着帮忙烧火,闻言意外道:“喻郎中还会下厨?”

  “我只会动嘴皮子和添乱,所以总是不许我进灶房。”

  温野菜还没答,另一道清越的声音把问题接了过去。

  黄雀抬起头,见喻商枝抱着一捆木柴进来。

  “唯独这烧火我还算精通,所以雀哥儿,你把这活计让给我吧,麻烦你去那边墙角帮忙找一个放了酸菜的坛子,从左数第三个就是。”

  温野菜把切好的鱼片码在盘子里,往里倒了些酒和生粉腌上,笑着看了一眼喻商枝,继续对黄雀道:“他杂书看了一堆,记了一肚子菜谱,但做出来的东西狗都不吃,所以说只会动嘴皮子。”

  黄雀听到这里也忍不住笑了,随即可能觉得这样不太好,便赶紧起身。

  “我去找酸菜。”

  更晚些的时候,酸菜鱼上了桌。

  汤汤水水的,温野菜索性用了盆和大碗,大份的是不辣的,小份则加了辣椒,都切了豆腐搁进去。

  额外又炒了两道素菜,蒸了些混了杂粮的米饭。

  家里吃得起白米,但喻商枝还是时常会在蒸米饭时往里混点杂粮,说是对身体好。

  温野菜也不懂这粗粮怎么就比细粮对身体好了,但喻商枝说了他就听,反正对于庄稼人而言,只要是粮食就都是好吃的,没什么不知足。

  酸菜鱼酸香下饭,光闻味道都可以让人口水直流。

  温野菜想着潘氏在孕中爱吃酸的,就单独盛了一碗送到隔壁。

  苏翠芬给他拿了一些红糖当回礼,说是给温二妞的。

  再回到座位上,温二妞已经和孔麦芽布好了碗筷。

  两家人合在一起开始吃,付家兄弟还是拘谨,喻商枝和温野菜说了好几遍,他们才敢放开手去夹鱼肉,而不是一味地吃菜和里面的蒜。

  比起这两兄弟,看黄雀的神情,仿佛已经好吃地快哭出来。

  鱼片如片片白雪,滑进口中,不需要怎么咀嚼就化了,再拈上两口酸菜,就着米饭下肚,简直神仙来了都走不动路!

  “我家以前天天吃鱼,鲜的时候吃,晒干了以后继续吃,有一阵我闻到鱼味都想吐,还从来不知道鱼能做得这么好吃。”

  想起黄雀说过家里以前曾靠打渔为生,喻商枝萌生出一个念头。

  “其实……”

  他看向付家三口人,“我觉得有一个生计,你们试试看。”

  当喻商枝随后说出“水产养殖”四个字的时候,迎上了三双茫然不解的眼。

  但温野菜能听懂,“他的意思就是,你们也可以像我们养稻花鱼一样,养一些水产拿出去卖,不比守着那两亩薄田吃饭的好?”

  付明迟疑道:“可是我们家并无水田。”

  喻商枝笑言,“稻花鱼只是个品类,水产又不只在稻田里有。”

  黄雀脑子转不过来,“河里也有,可河里的鱼虾都是大家伙的,谁捕到就算谁的,难不成还能圈一块河水,在里头养东西么?”

  现代搞海水养殖的确实会这么干,但喻商枝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他提示道:“你们可以挖水塘,再把河水引过来。”

  付家三口人若有所思。

  温二妞这时插嘴道:“就像村里那个大水塘么?”

  喻商枝颔首,“没错,不过那个水塘是因为地势低洼,经年累月自然形成的,人工挖一个水塘要更费力气,但完全是可行的。”

  这回开口的是付岳,“可是挖一个水塘养鱼,和去河里捕鱼,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付明和黄雀两夫夫也想到了这一层,但到这里才到了喻商枝想说的关键。

  “所以我不建议你们养鱼,要养,就养蟹。”

  养蟹?

  付明和付岳这两个泥腿子压根听不懂,黄雀却明白了。

  “我知道,从咱们村里过的这条大河不是叫经阳河么?河里有一种蟹子,就叫经阳蟹,比鱼值钱。”

  但螃蟹没有鱼那么好捕,而且从没有人想过,把河蟹带到水塘里来养。

  “没错,其实养蟹无非是营造一个和河水差不多的环境,保持水里的清洁,定时投喂吃食,和养鸡养鸭没什么区别。”

  他往嘴里送了一口菜,咽下去后才继续道:“蟹苗和水塘都不用花钱,哪怕失败了,也只是损失一些时间和力气,就看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付明喉头微动,明白喻商枝这是在用自己的眼界点拨他们一家。

  而且这件事听起来,的确完全可行。

  他一时有些激动,“我想试试。”

  说罢他又看向自己的小弟和夫郎,“你们觉得呢?”

  付岳眨了眨眼,诚实道:“喻郎中说的没错,不就是挖个水塘么,我和大哥你一起挖,咱们有的是力气。”

  黄雀也道:“以前家里也捕过蟹子去卖,我倒是挺熟,其实螃蟹什么都吃,吃鱼虾、水草、还有螺、水里的虫子什么的。”

  这些东西也好寻,河里的水草就像岸上的野草,一抓一大把。

  三人互相对着傻笑半晌,方一下子想起来这是在温家的饭桌上,各自不好意思地笑笑。

  喻商枝见他们眼里写满跃跃欲试,便知道自己今日这番“多嘴”没有白说。

  “若日后蟹子真的养出来了,销路你们不用发愁,蟹子比鱼难见,镇上的食肆定会抢着要。”

  付明叹口气,放下碗,“喻郎中,您对我们付家有恩。”

  喻商枝给他夹了一筷子菜,笑容淡雅。

  “这算什么有恩,不过是饭桌上的闲聊,快,都赶紧吃菜。”

  付家人在温家吃了顿难得的饱饭,还得了一条养家糊口的明路,愣是坚持着留下把锅碗瓢盆全都刷好归位,院子也扫干净才走。

  若不是喻商枝和温野菜说话,付明和付岳甚至还想再帮温家砍点柴火。

  而付岳本来已经走出好几步了,最后又回来,跑到温野菜的面前站定。

  他仰起头看向比自己高不少的温野菜,鼓起勇气问道:“温大哥,以后你有空……能教我用怎么用弹弓么?”

  喻商枝感到温野菜原本揽着自己的手臂的手指,一下子握紧了,随后自然是给了付岳肯定的答案。

  小哥儿咧嘴笑了,继而欢快地跑走,追上大哥和嫂嫂。

  等付家人走远了,他们两个才回过身。

  温野菜扬起来的唇角就一直没落下来,喻商枝笑着看他,“就这么高兴?”

  小哥儿点点头,“就这么高兴。”

  温野菜有心收付岳当徒弟,毕竟他知道喻商枝不会永远囿于这个小山村,等自己随着他去了城里开医馆,就没有今时今日这么多打猎的空闲了。

  况且他曾经靠当猎户安身立命,如今家里有了别的营生,就将这份手艺传给其他更需要的人,也是应当的。

  温野菜领着付岳和家里的两条猎狗第一次上山那天,喻商枝带着家里三个小的在家干活。

  初秋时他和温野菜在院子里移栽了一棵葡萄藤,这会儿已经冒芽了,他提了一桶水过来把水浇了。

  又找到插在门后的鸡毛掸子,进屋扫了一遍各处浮灰。

  最近风大,无论是搁在窗台上的面人,还是取回来后挂在堂屋里的“全家福”,上面都浅浅落了一层尘,喻商枝掩着口鼻将其都扫干净,又去院子里抖了抖鸡毛掸子。

  之后洗了把手,去东屋看澡豆做得如何了。

  胭脂铺子又订了三十盒澡豆,听说喻商枝还会做别的配方,便让他直接也做十盒来,连送样品也不需要了。

  喻商枝做的澡豆格外好卖,已经把铺子里原先的全都比了下去。

  喻商枝先前把澡豆的粉末调好,就将这个活计交给了二妞、三伢和麦芽。

  这会儿在他加入以后,速度明显快起来,然而等到做好了装盒,喻商枝依旧闲不下来。

  他们师徒两个搬出药碾子和乳钵,继续一点点地磨药材。

  [微博:腐于馆长]

  秋日的阳光柔和至极,均匀地铺盖在屋内的每一处角落。

  喻商枝随口考了孔麦芽几个问题,小徒弟都对答如流,他满意地点点头。

  奈何这份平静没有维持太久,外头便有人来叫门。

  家里两条狗都出去打猎了,所以没有示警,这是等到院门外的人扬声说话,屋里的人才察觉到。

  喻商枝走出堂屋,边走边问外头的是谁,结果答案出乎意料。

  “喻郎中,小的是钱府的进宝!”

  喻商枝微微蹙眉,快步上前拉开院门,一下子看清进宝居然是跟着马车来的,而马车上看起来不像有人。

  再看进宝的上衣,明明是这个秋高气爽的天气,衣领都汗湿了。

  他心头乱蹦几下,作为一个郎中,从来有人如此急切地上门,都意味着可能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果然进宝对着他见了礼后,便气喘吁吁地说明来意。

  “喻郎中,小的是奉老夫人之命前来寻您。我们老爷几日前犯了头风,症状比以前都严重,先前请的郎中不中用,便差遣小的跑一趟,请您过府看诊!”

  作者有话说:

  昨天文里过中秋,搞得忘记是七夕了,耽误了给小两口随礼咳咳

  今天补上,这章评论抽20个红包~

  ——

  七□□的配方、澡豆的做法、粥干的做法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