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夫郎赘婿又在硬饭软吃>第九十四章

  孩子年不过六岁,但腹大如斗

  腊月初八一早, 住在添福巷附近的人,都在一股子浓郁的粥香中醒来。

  因为腊八按照惯例,家家都要熬粥, 所以心急的孩子闻着味儿就起了床,冲进灶房揭开锅盖——

  下一秒却瘪了嘴。

  “娘!咱家的腊八粥呢!我都闻到味儿了!”

  当娘的妇人一巴掌拍上他屁股, “还喝腊八粥呢!米都要吃不起了!今儿没有腊八粥,只有大米粥,爱喝不喝!”

  同时却也奇怪, 这粥香味到底是从谁家传出来的?

  答案很快就出现了。

  巷子里出了名的大嗓门何花婶, 家家户户地宣扬道:“大家伙快去买粥咯!巷子口新开的小食肆, 腊八粥两文钱一竹筒!听说若是揭不开锅的贫苦人家,还能免费喝!”

  一瞬间好多户人家都打开了门, 一个个朝外探出脑袋。

  “何花婶子,你说的是真的假的?”

  “巷子口的食肆?咱们巷子口什么时候有食肆了?”

  “我晓得,就是先前古家那个宅子, 不是卖出去了么?以前的杂货铺牌匾摘了,换成了个什么……什么来着?”

  何花婶接茬道:“叫添福食堂!我也不知道食堂是个什么叫法,总之就是个小食肆,当家的是个年轻夫郎,今日卖粥是为了庆祝开张大吉, 往后午食、晚食卖盒饭,十五文钱就能吃饱!”

  大家尚不关心盒饭是什么东西, 却对便宜的腊八粥热情高涨。

  眼看这帮人还想再问,何花婶替他们着急道:“你们一个个的, 还不赶紧回家端碗去打粥!人家说了, 一天只熬两大锅, 卖完可就没了, 两文钱够干什么的?入了冬以后,连一个鸡蛋都买不着了!”

  经她这么一提醒,大家伙才如梦方醒,一个个赶紧回家披衣端碗,遇见邻里邻居的,也没空寒暄搭讪了,若是去晚了,说不准就是你买得到,我买不到!

  那刚打过孩子屁股的妇人,二话不说,也从家里端了两个海碗出门。

  两文钱啊!按照现在的米价,她熬一锅白米稀粥,都不止这个价了!

  必须买,多多地买!

  眼看巷子里好些人呼啦一下全去了,何花婶才抿了抿鬓角,乐呵呵地回家了。

  等她走到自家院门口时,见到儿媳妇紧赶慢赶地往外跑,手里还端了个大海碗。

  “娘,我去巷子口打粥去,听说两文钱一碗腊八粥呢!”

  何花一把将她拽回来,“我能不知道么,这信儿还是我替那开食肆的小夫郎传的!”

  说罢她就掀开手里的竹篮,里面稳稳当当放了一个大碗,里面是满满的腊八粥。

  她守寡多年,家中除了自己,只有儿子一家三口,这么一大碗,足够四人喝的了。

  儿媳一边高兴,一边却忍不住道:“娘,我听说那食肆一天就卖两大锅,我还想去多买些,你告诉了邻居们,岂不咱们就买不着了!”

  何花瞥了她一眼,“要么说你是个眼皮子浅的,你娘我能干那赔本生意么?”

  说罢就旋身关上院门,把儿媳妇拉进了屋里,这才道:“我买的这一碗,人家没收钱!而且说了,只要我帮他们在附近宣扬食肆名声,今天晌午,他们还会送新鲜的盒饭,让咱家白吃!”

  儿媳当即笑开了,“竟是没要钱?这夫郎倒是个敞亮的!对了娘,那盒饭是什么东西?”

  何花其实也不知道,但不想在儿媳面前露怯,遂老神在在道:“到了晌午,你就知道了。”

  等到在家喝完粥,何花婶又迫不及待地裹上棉衣出门了。

  她可是寿安县土生土长的人,不仅在这添福巷,出门转悠一圈,认识的人多了去了。

  既然今日因为自个儿勤快早起,白占了这么大个便宜,自然也要多寻一些人,告诉这好消息。

  只要人多了,说不准那大方的夫郎,愿意再让自家白吃两份菜。

  这厢食肆因为有了何花婶这么号人物的帮忙,热闹地连路过的都三两驻足,上前打听。

  得知是个新开的食肆后,都露出怀疑的神情。

  “你们这食肆,没桌子板凳,让人如何吃饭?”

  温野菜忙着盛粥收钱,听了这问话,大声回应道:“这位大哥,我们家食肆不卖堂食,卖盒饭!十五文两个素菜,三十文一荤两素,馒头管饱,可以用我们店里的竹盒子盛了带走,也可以端着自家的碗过来打菜。”

  县城中的人还是头一回听说“盒饭”这个概念,一时间七嘴八舌,都涌到前面去。

  幸而无论温野菜兄妹俩,还是张苗苗,都是手上麻利,嘴皮子利索的,一时也算应付地过来。

  几丈开外的地方,喻商枝远看着食肆那边的情形,见比预料之中的效果还好,便放下心来。

  身后,常凌和今日来帮忙的孔麦芽,一起搬着一张桌案,放在医馆内靠近大门的地方,又在前后各放了一张长条板凳。

  桌案前、大门外,立了一个木牌,上书四个大字:义诊。

  城里识字的,总比乡下多写,所以这写字的招牌也是很重要的。

  果然牌子一摆上,就有人上来问了。

  “小郎君,你们这医馆是新开的?这义诊,可是不收诊金的意思?”

  喻商枝循声看去,见是个老伯,后面还有几个好奇的路人,便莞尔道:“是了老伯,今日医馆开张,义诊期间,这诊金是分文不收。”

  老伯又朝后看了看,打量这医馆内还挺像样,便道:“你们医馆里坐堂的郎中在何处,几时出来?”

  还在从屋里往外搬东西的孔麦芽和常凌,闻言都愣住了,下意识看向喻商枝。

  却见喻商枝一脸淡然道:“老伯,在下就是这医馆的郎中。”

  “你?”

  老伯骇了一跳,退后一步,上下看了喻商枝几遍,仍旧一脸的不相信。

  “你们这些年轻小子,最是爱诓我们老头子取乐,你才多大,如何能坐堂?”

  喻商枝负手浅笑:“老伯,何时这做郎中还有年岁的要求了?有人因家学渊源,学医多年,出师得早些,也是有的。”

  这位老伯却是个犟的,一脸不信地摇摇头道:“这可不是一码事,人家老郎中看了多少病患,你又看了几个?别人我是不管,反正老头子我,可不敢找你看诊!”

  临走前还要瞅着那义诊的牌子,念叨一句,“怪不得不敢收银钱呢!”

  “你这老汉,怎么说话的!”

  常凌听了这话就来气,想上前和他理论,被喻商枝抬手拦住。

  喻商枝深吸一口气,朝那老汉欠了欠身道:“伙计年幼,多有冒犯,还望老伯别跟他计较。”

  那老汉见喻商枝颇为知礼,面色变了变,终究没再说什么,继续朝前走了。

  常凌憋着一口气,冷着脸把文房四宝一一摆上桌,孔麦芽扶正脉枕,在心里叹气。

  果然这在城里开医馆,没有在村里那么容易。

  不过退一步讲,当初师父刚开始在村里行医时,也一样受过质疑。

  如今,相当于是从头再来了。

  “常凌。”喻商枝开口,声音清冷如雪,常凌从中听出一股子无形的威严。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意识到一道视线落在自己的头顶。

  可等了半晌,却没等到训斥,而是听见喻商枝道:“你下回再有这般无礼行径,拜师之事就休要再谈了。”

  这一句话可是比直接骂他来得更令人惶恐,常凌一下子抬起头,想要说什么,但喻商枝没给他这个机会,直直走回了医馆。

  孔麦芽看看喻商枝,又看看常凌,无奈地眨了眨眼。

  虽然相处不多,但他看出师父对待自己,和对待常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用师父的话讲,常凌的性子太野,虽然有学医的底子,但若不好好磋磨,是成不了一个好郎中的。

  就如今日,那老汉的质疑真论起来,也不是没有来由,可常凌那架势,却好像要冲上去和人家打一架了。

  她作为还没走马上任的师姐,不由地安慰常凌道:“师父也是让你改改性子,咱们做郎中的,可不能动不动就急赤白脸。”

  常凌握紧拳头,看向这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未来的“大师姐”,脖颈一侧隐隐有一根青筋在跳。

  “可是方才那人对掌柜无礼。”

  孔麦芽温言道:“师父虽医术过人,可看起来的确年轻了些,相对而言,易受质疑,咱们要做的,是拿真才实学去证明,而非和人争吵。”

  说罢她看了一眼医馆内,压低声音道:“你放心好了,师父只是告诫你罢了,一定也没真的同你生气。”

  常凌沉默半晌,终究点了点头。

  孔麦芽松了口气,看来这师姐,着实不太好当。

  晚些时候,他们一家在城里认识的几位掌柜,都来这边略站了站,送上了贺礼。

  他们都各有各的营生,未曾久留,约好下回再去广聚轩相聚,便或乘马车,或坐轿子的离开了。

  只是一个时辰过去,相较于食肆那头的粥都快半卖半送出去一锅,医馆门前却是冷冷清清。

  喻商枝见此也不着急,而是怀揣着手炉,趁此机会与孔麦芽一起探讨着几个病例。

  常凌时不时出门左右张望,时不时又回来凑上前听一耳朵,却又担心喻商枝还在生自己的气,有问题也不敢问,咽回肚子里自己琢磨。

  又过了两炷香的时间,喻商枝和孔麦芽听见常凌惊喜的声音。

  “掌柜的,有人来看诊了!”

  ***

  曹二夫妻带着孩子曹小庄来的时候,其实心里头还有点打鼓。

  他们不知道这喻氏医馆的郎中,是否真的像张苗苗说的那样好。

  其次,张苗苗也告诉他们,喻商枝很年轻,不过弱冠之年。

  听闻是医术极好的,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就连镇上员外老爷的病,都是他治好的。

  昨天夜里,两人关上门在床上商量了半晌。

  郎中太年轻,他们的确是不太放心,带孩子四处求医这么久,这弱冠之龄的大多只能当跟班和学徒,哪里有本事给人看病。

  但最后还是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过来试试看再说。

  横竖人家不要诊金,就算觉得不靠谱,大不了不抓药就是了,自家又没什么损失。

  若是这个郎中也看不好,那就只能抱着孩子回家,或是再回镇上找医馆碰碰运气。

  因曹小庄得的是鼓胀之症,肚皮隆起,活像有孕数月一般。

  近来愈发没力气走路,却也不能背着,所以曹二夫妻做了个小板车,到哪里都推着他走。

  小板车在湿漉漉的地面上轧出一道水痕,喻商枝和孔麦芽出门接应。

  看到这孩子第一眼,喻商枝便知,应当是早晨张苗苗来上工时,提过的自家邻居了。

  当初张苗苗形容,那孩子年不过六岁,但腹大如斗。

  先前去过仁生堂,得了个鼓胀的诊断。

  此刻两方相见,喻商枝已是心中有数,而曹二和曹二媳妇看清喻商枝时,发觉这小郎中,简直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年轻些。

  但观周身,独有一份沉静雍容的气度,像极了在城里才会见到的大人物,反而令人不敢小觑。

  到了门口,夫妻两个搁下板车,牵着艰难行路的孩子上前。

  他们二人虽说年纪都不大,可已满脸都是为生活四处奔波的沧桑。

  “您应该就是喻郎中了,不知苗哥儿有没有跟您提过,我们是他家邻居。”

  喻商枝颔首,“想必是曹二哥和曹二嫂吧?外头天冷,快些带着孩子进屋。”

  但因为医馆大门敞开,曹小庄的模样又引人注目,故而还是吸引了一部分人的视线。

  添福食肆门口,第一锅腊八粥即将见底了。

  此刻正在喝粥的人分为两拨,一拨是当真连件棉衣都没有的城中贫民,温野菜不收钱,要求是要在粥棚里喝完再走。

  另外一拨则是来打两文钱粥的普通百姓,还有去而复返,直夸这粥熬得好喝,还想再买的。

  不要钱的免费粥,是单独的另一锅,用料都是一样的,只是没和收钱的混在一起,免得被人早早抢光。

  何花婶走街串巷,给自己认识的街坊亲戚都打了招呼后,便抓了一把瓜子,也守着食肆打量来往的人。

  遇上那种故意换上旧衣裳,想来蹭粥喝的,她就直截了当地把人拆穿,也着实闹出不少乐子。

  而不远处的医馆,起初是没几个人在意的,直到刚刚挺着大肚子的曹小庄进去,才有排队买粥的人彼此议论道:“方才那个小子你们瞧见没有,是个男娃,肚子大的嘞,像揣了个西瓜。”

  “我从那边过来,还和他们打了个照面呢,那孩子脸上蜡黄,一点生气都没有,我看啊,去医馆也是白花钱。”

  “平常是不是白花钱咱不知道,今天倒不是,那医馆外头挂着义诊的牌子。”

  “义诊?我以为只有仁生堂会在年节的庙会上开义诊呢。”

  “说起来这地方原先不是个茶庄么,什么时候改成医馆了?”

  这话题顺着队伍的末尾,一点点传到前头,终于被温野菜听见。

  他打完这锅粥,就预备去后头灶房开始炒午食盒饭里的菜了,趁着这时候,状若无意道:“对面的医馆是我相公开的,从今日起往后三日都是义诊,不收诊金,街坊们身上若是有什么不爽利的,自可去找他瞧瞧。”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

  没想到这两口子如此有本事,一个在这头开食肆,一个在那头开医馆!

  连何花婶都顾不上嗑瓜子了,她二话不说,把瓜子皮往不远处的树底下一扔,就抹了抹手,预备回家。

  她也没多问什么郎中的医术如何,只觉得这家的夫郎能有这般做菜的手艺,心眼又实诚,夫君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有和她相熟的妇人见她要走,不禁问道:“何花婶子,这是要往家去了?”

  何花应道:“欸!”

  可没过一刻钟,众人便又见何花拖家带口地从巷子里出来了。

  一问才知,她孙子咳嗽了小半月了都没好。

  要说小孩子咳嗽,也不是什么大毛病,谁家还没得过了,平日里不舍得花钱找郎中,

  但这会儿,可不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何花婶留下一句“义诊不要钱,不看白不看”,就抱着孙子领着儿媳妇往喻氏医馆去了。

  搞得其余的人也陷入沉思。

  听这道理,就算没什么大毛病,去找郎中把个脉,好像也不亏?

  喻商枝不知正有一帮人,已在预备着来医馆体验一把义诊。

  此时此刻,他正潜心查看曹小庄的情况。

  “你叫小庄对不对?真乖,张开嘴,让叔叔看看你的舌头好不好?”

  生病的小儿大都情绪不稳,需要耐心哄着才能配合。

  而曹小庄这些年已经见多了郎中,大都是留着一把胡子,一身的药味,以至于现在见了差不多年岁的汉子都会躲。

  喻商枝却与他们全然不同,说话也极有耐性。

  倒是意外地令曹小庄放下了戒备,乖乖张开嘴,伸出舌头。

  曹二夫妻俩都是第一次见自家儿子这般听郎中的话。

  喻商枝看诊,孔麦芽则在一旁记录写病历,同时也带着常凌,让他跟着学。

  常凌站在一旁,见喻商枝说一句,孔麦芽记一句。

  “舌苔薄黄,呈稍腻之相。”这是舌象。

  其后诊脉。

  “滑脉,细数。”这是脉象。

  喻商枝查看完曹小庄,让他坐着稍等,转而细细问了曹二夫妻好些问题,诸如过往病史,大便小便等。

  夫妻俩挨个答过,几乎不需要回忆,足以可见,同样的话已经说过不止一遍了。

  “最早犯病,是约莫七八个月之前,眼珠子开始发黄,浑身水肿,那时候肚子还没变大,只是日日喊着累,没力气,说话也呆愣愣的。当时寻了个村里的草医看了,开了几帖药,起初喝了还有点用,后来就不成了。”

  从这时开始,夫妻俩便带着曹小庄四处求医,钱花了不少,病情却没有好转。

  “三个月前,眼看孩子的肚子大了起来,我们那里的草医和镇上的郎中,都说治不了,肚子里都是水!这水越积越多,排不出来,就只能等着……哎!”

  当着孩子的面,他们没有明说,可喻商枝也看得出,定是他们先前问过的郎中,都已给孩子判了死刑。

  若非如此,这夫妻俩也不会砸锅卖铁,带着孩子上县城赌一赌看了。

  喻商枝听后,没有说什么,而是指了指屋内的竹床道:“让孩子躺上去,把外衣解了,露出肚子来。”

  “麦芽,你去端个炭盆过来,常凌,你把大门掩上,在门口守好,若是还有人看诊,就先请进来候着。”

  医馆只三人,却有条不紊。

  曹小庄躺在了竹床上,看见喻商枝逼近时,他只觉得有些害怕,浑身都开始发抖,往外冒汗。

  喻商枝安抚道:“叔叔替你揉揉肚子,揉完就不难受了。”

  果然“不难受”对于曹小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他听了这话,很快安静下来,不敢乱动。

  喻商枝趁这时,在炭盆上烘热了手掌,才去探查曹小庄的肚子。

  只见肚皮上撑起的血管,已经十分明显,乍看有些可怖。

  甚至曹小庄摇晃时,都能听见来自腹腔的浊音。

  喻商枝片刻后收手,示意曹二媳妇帮忙卷起孩子的裤腿。

  曹小庄其实很瘦,撇去大肚子之外,四肢若非浮肿,大约就像是皮球上插了四根筷子那般不协调。

  伸出手指往小腿上按下,皮肤当即现出一个凹坑。

  曹二媳妇最看不得孩子这般,当即转过身,迅速抹了把眼泪。

  结束后,喻商枝替曹小庄系上衣带,让孔麦芽陪着他说会儿话,转移注意力。

  曹二夫妻俩则跟着喻商枝,来到了几步开外的另一边。

  两人满心忐忑,不知喻商枝接下来会说什么。

  方才一番诊疗,他们能看得出喻商枝是个负责的郎中,故而心里隐隐多了一份期待。

  喻商枝深知患儿父母的心态,没有绕弯子,直言道:“我听苗哥儿说,你们先前带着小庄去过仁生堂,那里的郎中判断为鼓胀。”

  夫妻二人连连点头。

  喻商枝没有在仁生堂这件事上过多深究,“我能告诉你们的是,仁生堂的诊断是对的,不如说,小庄的症候十分明显,莫说是我,就是我的徒弟,也不会错判。但小庄的病,并非难在诊断,而是医治。”

  他请曹二和曹二媳妇坐下,给他俩一人倒了一杯茶水,随后娓娓道:“这鼓胀之症,分为许多种,小庄乃是气虚血滞所致,治疗需得清热化湿、通利二便,益气健脾*。”

  两口子听得似懂非懂,但都意外于喻商枝会和他们仔细分辨孩子的病症。

  喻商枝继续道:“每个郎中,都有每个人的诊治习惯,小庄的病症依我来看,除了服药,还要行针。”

  他把治疗的流程与法子都讲了个分明,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夫妻两个考虑。

  要不要信任自己,要不要花这个钱,对于这些倾家荡产给孩子治病的村户人而言,都是极为重大的抉择。

  事实上,喻商枝并未等太久,曹二已经代表这个小家做出了选择。

  “喻郎中,我们信您,只是,我们两个人手头的钱已不算多了,不知够不够,若是不够,我们再回村子里筹一些。”

  喻商枝问过他们手里还有多少银子,得知尚有小二十两后,果断道:“这笔钱足够了。”

  曹二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磕磕巴巴道:“喻郎中,您是说,我儿的病只花这些钱就能治好?”

  喻商枝点头,“若是孩子争气,兴许都用不完。”

  曹二媳妇喜极而泣,大步上前,就要给喻商枝跪下。

  喻商枝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扯住。

  “嫂子,万万莫要如此,在下是个郎中,这些都是分内之事,当务之急,还是先得给孩子行针缓解痛苦,而后抓药服药才是。”

  曹二也把媳妇扶起来道:“没错,咱们听喻郎中的!”

  曹二媳妇很快找回了主心骨,与曹二一起擦干了眼泪,撑出一副笑模样,去哄着曹小庄配合针灸。

  当喻商枝拿出一套金针,预备下针时,他们本还以为孩子定会哭闹不止。

  没成想喻商枝手法高明,下针之后,曹小庄都没喊疼。

  金针需要在穴位上停一阵子,期间喻商枝开了方子,其中有茵陈、木通、车前子、当归等药材,又合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这些加在一起,先开了七日的量,一共是大约三两银子,一下子就比仁生堂的便宜了许多。

  而施针一次,喻商枝也只收二十文钱,延续了先前在斜柳村的价格。

  “喝完这七日,腹鼓的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到时再来复诊,咱们再在前方的基础上调整。”

  话音落下,用作计时的线香燃尽,孔麦芽那边开口道:“师父,时间到了。”

  喻商枝应罢,起身,取走了曹小庄穴位上的长针。

  曹二媳妇赶紧把孩子扶起来,用帕子替他擦了擦脸上的汗。

  “小庄,你感觉如何了,可好受一些了?”

  曹小庄扁着嘴,一张小黄脸难得变得有些涨红。

  他没答话,而是扯着曹二媳妇的袖子小声道:“娘,我想尿尿!”

  作者有话说:

  明天见~

  PS.给患儿的父母改了个名

  ——

  1、本章关于“鼓胀”的症状描述及治疗方法,参考自中医方剂app中的一条医案,部分内容为个人理解下的二次阐述及想当然,本质小说内容,请勿当真。

  2、“清热化湿、通利二便,益气健脾”——引用自网络感谢在2023-09-19 11:36:44~2023-09-20 11:24: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情衷周子舒 74瓶;郝多甜 20瓶;好想洗头、啦啦小仙女 10瓶;紫阡陌然 5瓶;看淡伤感美 3瓶;蜡烛小皮鞭,催更霸王、表白太太们、爱糖的小猪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