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感君怜>第43章 43

  自打蓝曦臣在回到云深不知处的那日见了孟瑶一次,便一直闷在寒室里处置积压了半月有余的族中事务,这期间若不是因为自家不靠谱的弟弟和弟媳挨打一事,只怕他连出门的时间都没有。等蓝曦臣腾出手来,想起前些日子安排好的事,时间都已经过去好几日了。

  想着今日正好得了空闲,蓝曦臣便趁着快要下学的档儿漫步到兰室门口,想等着孟瑶下了早课,也好带他一同前去彩衣镇。

  蓝曦臣来早了半刻钟,此时兰室之中先生仍在授课,于是蓝曦臣便站在兰室门外的廊下等着,透过虚掩的门缝,正好瞧见孟瑶端端正正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正在听课。蓝曦臣见他如此认真,不由得微微一笑,阿瑶这认认真真一板一眼的样子还真有点像小时候在兰室听课时的忘机,也难怪会得到叔父的赏识,说他颇具蓝氏家风。

  正在授课的先生讲着讲着,忽然问了一个十分刁钻的问题,随即蓝曦臣便听见室内的门生们开始窃窃私语,先生等了一会,见无人敢答,便直接点名道,

  “孟瑶,那你来说说。”

  “是,先生。”

  孟瑶施施然起身,对着先生行了一礼,然后就先生刚才的问题,以姑苏蓝氏家训为根本,开始展开论述,答得引经据典,头头是道,端的是挑不出半点不是来。

  “嗯,答的不错,坐下吧。”

  等孟瑶回答完毕,蓝曦臣听先生的口气颇为愉悦,可见对孟瑶的回答十分满意,随后就见孟瑶躬身一礼,安安静静的坐下,接着听课。

  见孟瑶表现不俗,蓝曦臣心中欢喜,不由得低下头欣慰的一笑。就在这时,兰室门外由术法操控的自鸣钟响起,下课的时辰到了。

  兰室内授课的先生听到钟声,便对兰室内一众学子道,

  “那今日就讲到这里,下学吧。”

  孟瑶急忙跟其他门生一起起身向先生行礼,然后目送先生离去。也只有等先生走了,按规矩才能算是正式下学。哪知等孟瑶目送先生走到门口,却意外的发现蓝曦臣正站在门外。

  孟瑶心中一喜,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觉得蓝曦臣应该是来找他的,于是等先生跨出门去,孟瑶就赶紧回身收拾书本。

  蓝曦臣站在门外,见一位须发斑白的老前辈从兰室里走了出来,急忙上前一礼。

  “表伯父。”

  原来这位前辈是姑苏蓝氏旁系的一位尊长,但论起来,也是蓝曦臣的叔伯一辈,蓝曦臣见了他自然也是需要礼敬三分的。

  老前辈见蓝曦臣向他行礼,便停下脚步,伸手摸了摸胡子,微微一笑道,

  “曦臣呐,你怎么会在这里?”

  蓝曦臣垂首答道,

  “有些事,过来寻一个门生。”

  说着,蓝曦臣拿眼神瞄了一下抱着书本已经站到兰室门边的孟瑶。

  孟瑶刚才就已经出来了,只不过见蓝曦臣正在和先生续话,也不敢靠近,只得乖乖的静候在了一旁。

  老先生顺着蓝曦臣的目光微微侧头,随即了然的点了点头,

  “你来寻孟瑶?”

  “正是。”

  蓝曦臣笑着点了点头。老先生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然后道,

  “听闻,孟瑶是你带入蓝家的?”

  蓝曦臣又点了点头,笑道,

  “阿瑶确实是我带回来的。”

  “好眼光!”

  老先生呵呵一笑,赞了一句,随后道,

  “你们聊吧,我这便回去了。”

  “表伯父慢走。”

  蓝曦臣拱手一礼,送老先生离开,孟瑶见此也急忙躬身为礼,直到先生走远,这才起身跑到蓝曦臣面前,笑着行礼道,

  “公子。”

  蓝曦臣望着他微微一笑道,

  “你跟我来。”

  “是!”

  孟瑶也不管蓝曦臣找他究竟为了何事?反正他最信任最尊敬的人就是公子,跟着他去总不会有错的。

  蓝曦臣带着孟瑶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然后问,

  “阿瑶,你午后可有什么安排?”

  孟瑶嘟着嘴想了想,然后道,

  “今日午后没有课,左右……也就是练剑或者练琴,原本打算抓着阿洋让他再练练破障音的,可昨日阿洋说今日午后要去找无羡学符篆,所以算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

  蓝曦臣哈哈一笑,然后道,

  “薛洋今日就让无羡和忘机去烦吧,你干脆也休息一日,随我去一趟彩衣镇如何?”

  “去彩衣镇?”

  孟瑶望着蓝曦臣,口气里有些不解,

  “不错,你自打入门就没下过山,日日都在勤学苦练,不如今日你陪我下山见个人,权当作散散心也好。”

  孟瑶闻言也不疑其他,急忙点了点头,

  “嗯!那孟瑶就陪公子去。”

  蓝曦臣见他抱着一摞书本,怕他行路不便,就对他道,

  “我先陪你回去,你先把书本放下然后我们就去彩衣镇。”

  孟瑶笑着点了点头,

  “是,公子。”

  下山的这一路还是蓝曦臣御剑带着孟瑶,孟瑶虽然修炼了半年,可他毕竟开蒙较晚,尚未结丹,灵力并不足以支撑御剑飞行,不过以他的资质,结丹不过是早晚的事,想来也用不了太长的时间。

  到了山下,蓝曦臣领着孟瑶往彩衣镇边缘一处僻静的竹林行去,那一片林子里有一处小院,是蓝曦臣前些日子派人买下并修缮妥当的,院子并不大,只不过三四间房屋,但此处环境很是清幽安静,少有人打扰,倒是一处安养天年的好地方。

  孟瑶跟着蓝曦臣一路走来,有些奇怪的问,

  “公子,这是什么地方啊?是今日您来见的那位客人的居所吗?可是客人为什么不住在云深不知处呢?”

  蓝曦臣笑了笑,故意卖了个关子,对孟瑶道,

  “这位客人并不适合住在云深不知处,一会你见到便明白了。”

  “哦~”

  孟瑶点点头,急忙跟上蓝曦臣的脚步往小院走去。

  走到小院门口,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清扫院中的竹叶,老人家听到脚步声,回过头来,见来的人是蓝曦臣,急忙放下扫帚,往门口快步走了过来。

  “公子,您来了!”

  蓝曦臣笑了笑,颔首道,

  “是啊,陈伯,夫人呢?可在屋里?”

  那老伯急忙点了点头,道,

  “在!在!我这就帮公子去叫!”

  说着,老人家急忙往东屋走了过去,最后停在门口敲了敲门,然后喊道,

  “夫人!孟夫人!您若无事便出来吧,公子来了!”

  听到孟夫人三个字,孟瑶心头一惊,急忙转头去看蓝曦臣,蓝曦臣微微一笑,看着他道,

  “上次见你挂念你母亲挂念得紧,索性就让人以你的名义替你母亲赎了身,接到此处安养天年,一会你母亲出来你可别说漏了嘴。”

  孟瑶呆呆的望着蓝曦臣,不知不觉间眼眶就湿了,鼻头一阵发酸,喉间也哽咽得厉害。孟瑶尝试着张了几次嘴,可最后到底还是没能发出声音来。

  就在这时,东屋的大门吱的一声响,孟瑶的母亲孟诗从里面把门打开,从屋里走了出来。

  此时的孟诗,已经一改烟花柳巷的那身打扮,换了一身简素的着装,也未施脂粉,她原本便是个才女,此时这样子少了原本的那些风尘之气,反倒显得清雅了许多。

  孟诗乍一见到久别的儿子自然是十分激动的,急忙上前两步唤道,

  “阿瑶!”

  孟瑶见到母亲,喉间梗了一下,努力了一会儿,才总算是喊出了一声,

  “阿娘!”

  喊完,立刻便跑了上去,扑进母亲怀里。孟诗抱着儿子喜极而泣,孟瑶亦然。

  蓝曦臣见他们母子相拥而泣,便微笑着退到了一边,站在一边的陈伯见此情形也欣慰的笑了起来,

  “原来这便是孟夫人的儿子啊,好生清秀的一位小公子。”

  蓝曦臣闻言转过头去对陈伯笑道,

  “陈伯,以后,还劳烦您一家帮忙,多多照顾孟夫人些,孟夫人的生活用度和你们一家的酬劳,我每月都会按时让人送过来。”

  陈伯闻言急忙笑着摆了摆手,

  “哎~,公子这是哪的话,我们一家从岐山逃难至此,是公子救了我们一家,让我们住在此处,又让我们在镇上讨生活,我们感激公子还来不及呢,说什么劳烦?而且孟夫人通诗书,还教我孙子识字,教我孙女儿弹琴,我们多照顾夫人些,那也是应该的。”

  蓝曦臣笑着走到院里的石桌边坐下,想来孟瑶一定还有许多话要和母亲说,左右都要等,自己不妨找陈伯要点茶喝,闲谈一番也是好的。

  蓝曦臣喝着茶与陈老伯闲谈了大半个时辰,就见孟瑶从孟诗的东屋里走了出来。

  孟瑶走到蓝曦臣身边,整张小脸红扑扑的,眼眶肿了一圈,看起来哭得有些惨,蓝曦臣见状,急忙起身去摸身上带的手绢,想给孟瑶擦擦脸。

  “怎么成这样了?”

  不想孟瑶红着眼睛低下头,噗通一声跪在蓝曦臣面前,哽咽着道,

  “公子,孟瑶此生,愿为公子,为蓝家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蓝曦臣见状吃了一惊,急忙一把将他扶住,拉起来,

  “你这是做什么?”

  两滴泪珠顺着孟瑶的脸颊滑下,孟瑶哽咽着接着道,

  “孟瑶出身低微,能得公子如此相待,唯有以此身报之。”

  蓝曦臣心头一痛,竟也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只好把孟瑶拉到自己身边,然后道,

  “阿瑶,我这么做,只不过是心疼你思母心切,想帮你解些忧愁罢了,从未想过要你回报什么,你将来学成…若真想认祖归宗我也不会阻你的。”

  孟瑶伸手抹了抹眼泪,然后坚定的对蓝曦臣道,

  “公子的心意孟瑶明白,但是孟瑶心意已决,还望公子成全。”

  见孟瑶这般,蓝曦臣莫名觉得心疼,只能轻叹了一声,摸出手绢替孟瑶擦了擦脸上的泪痕,然后道,

  “罢了,只要你家训在胸,行得正坐的端,将来想要怎样,大可以随性而为。”

  孟瑶抬头望着蓝曦臣用力点了点头。

  其实孟瑶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他与母亲危难之时,是公子救他,在他前途渺茫之时,是公子助他,现如今他们母子得以重聚也是公子善意为之;这般待他的公子,自己这一辈子,怕是再也不可能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