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快穿:炮灰靠作天作地躺赢>第七十八章 江南旱情

  没有急着用膳,他先是四周看了看,却没有见到林盛的身影,一时有点疑惑,问李氏:“爹爹是还在处理公事吗?”

  李氏命下人倒上茶水,而后将茶盏分别递给了林幼殊和林檀。

  将此时做好之后,李氏才开始回答林幼殊的问题,“你爹爹上午入宫,但是现在还尚未回府,想必是陛下有重大事务需要与他交代罢。”

  林幼殊转念一想,觉得李氏说的也对,便随手将手边的茶盏端起来,喝了一口,微带着苦涩味儿的茶水入喉,缓解了喉间的干涩。

  既然林盛还没回来,三人也不打算再多等,直接开始用晚膳。

  待三人用完晚膳之后,林盛还未回来,李氏便让人为林盛留了一盏灯,又吩咐小厨房随时准备好热食,好方便林盛回来时可以用。

  林幼殊原本是被李氏打发回去先安寝,又被林檀叫住了。

  “雪狸,先别走。”

  林幼殊原本要跨出门外的动作一顿,又转过了身,有些疑惑地看着林檀。

  “阿姊,有何事?”

  林檀没有解释,只是对他招了招手,林幼殊有些茫然地向她走近了一些,林檀便直接将手里拿着的东西挂在了他的腰间。

  是一个淡青色的香囊,上面绣着一只雪白的狸奴,绶带处绣着一个小小的“殊”字。

  这正是林檀下午亲手绣的那个香囊,上面带着精致的纹路。

  见林幼殊神色还是有些不解,林檀只好和他解释,“上月,我去凌云寺祈福,便顺势从凌云寺的主持手中求得两个平安福,为夫君求一个,另一个则是为你而求。”

  她指了指明显可以看出里面装有东西的香囊,“平安福放在香囊中,雪狸切勿随意取出。”

  说完这句话,林檀轻轻地拍了拍林幼殊的肩,林幼殊作为男子,如今身高确实任然和自己相差无几。

  姐弟二人之间的关系向来很好,林幼殊很喜欢对她这个长姐撒娇,林檀也很宠溺他。

  她微微叹了一口气,温柔似水的眼眸看着着自己稚气未脱的幼弟,“雪狸,阿姊只愿你岁岁平安。”

  李氏在一旁听这样带着几分煽情的话,也感觉眼眶有些酸涩,加之林檀今日与她说的消息,她更加伤感了几分。

  她声音有些哽咽地对林幼殊说,“雪狸,你阿姊不久便要与越儿共同下江南,越儿被陛下调派去当县令,恐怕到时候你们姐弟难以再次相见。”

  林幼殊一时听到这样的话有点愣住,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阿姊……阿姊真的要去江南吗?”

  他的眼眶难以控制地慢慢泛红,有些不能接受从小一起长大的林檀要即将离他那么远。

  说出的话也带着点泣音,他可怜兮兮地看着林檀问:“阿姊不能不去吗?雪狸舍不得阿姊。”

  李氏和林幼殊母子二人都表现十分伤感,而林檀反倒是因为事先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现在较他们更为镇定一点。

  只能无奈地安慰二人,“娘亲,雪狸,若是夫君他的差事办得好,是可以被调回京城的,怎么会一辈子不再相见。”

  “况且如今我们也可以通过书信来往,怎样说都不会毫无来往的,日后我与夫君安顿好后自会给你们写信。”

  这样的话却难以安慰到他们,但是他们又无能为力,毕竟天子下的命令,又有谁能反抗呢。

  林幼殊只能小声问林檀,“那阿姊你们什么时候动身?”

  林檀想了想,算了算日子,“六月初七。”

  今日已经是初五了,所以就是后日出发。

  林幼殊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这未免也太早了一些。

  三人又依依不舍地说了一些话,李氏也有话要单独对林檀说,于是便把林幼殊打发走了。

  林幼殊还没从刚才的消息里晃过神来,有些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卧房。

  躺在床上睡前想的都是这件事,也难得有点失眠,翻来覆去久久睡不着。

  守夜的下人甚至以为他是身体抱恙,差点就要为他请郎中了。

  *

  青鹿宫。

  赵珣此时正在书斋里温习今日功课,顺带处理一些明崇帝让人为他找出的难以处理的事件。

  他正低着头在看着书上所誊写下的笔记,突然有宫人来禀报。

  “殿下,圣上让您前往乾清宫一趟。”

  传话的人是明崇帝的贴身太监小安子,他说的话自然不会是作假,赵珣只能将书卷放到一边,站起身,让小安子稍等。

  他现在穿的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长衫,自己一个人身处殿内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以这样穿着出现在父皇面前,怕是会被谴责,也有伤大雅。

  明崇帝向是喜欢严谨认真之人,赵珣正是因为继承了他这一点,所以才如此得明崇帝的喜爱。

  赵珣进内间换上了一件月白色的外衫,看起来像是温润如玉的贵公子。

  他看着铜镜看了几眼,没发现什么差错,便在小安子的带领下去了乾清宫。

  赵珣到乾清宫的时候,殿内传出了明崇帝和他人的交谈声,他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小安子就在他的背后提醒,“殿下,陛下吩咐过了,您不用传报,可以直接进殿。”

  赵珣闻言,便没再多停留,直接跨步进了殿内。

  里面正是明崇帝和林盛二人在,两个人的神色看起来都不平静,想必是刚才起了不小的争论。

  赵珣了然地低下头,没有多看他们,也没有对他们所争论的内容起好奇心,只是先给明崇帝行了个礼,“儿臣拜见父皇。”

  明崇帝让他免礼后,赵珣再转身向林盛礼貌地微微颔首,“林太傅。”

  林盛也向他微微鞠躬,“臣见过四皇子殿下。”

  君臣二人本来就是在等着第三个人,赵珣来了之后,就要开始商量要事了。

  原来君臣二人刚才一直在商量江南旱灾之事,也难怪刚才会有那么大的争执。

  江南在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之旱灾,接连着三月余没有下雨,百姓栽种下去的粮食都已经被因为干旱旱死掉了了一大半,百姓们如今叫苦连天。

  因为粮食缺少原因,江南商人也趁机大肆屯粮,抬高粮价,如今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已经买不起粮食了。

  眼见着粮食难以生长,又买不到价格高昂的食物,江南便多出了许多流民,扰乱着正常的秩序。

  解决方法也就只有想办法增加粮食产量了。

  但是现下眼见着已经到了烈日,却还是没有一点降雨的征兆,所以如今能想出的最好方法只能是开渠挖水了。

  只是开渠挖水所耗费的工程量过大,如今国库虽然丰盈,但是也需要预留下其中的一大部分为其他军事开支做准备。

  眼见着边境最近躁动不安,怕是会有不少藩国暗暗想着造反,必定要存下足够的军费开支。

  明崇帝认为如今便可以先开仓济粮了,而林盛则认为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还是更加建议开渠引水。

  开仓废粮,开渠废银钱,两个人便就此争论不下。

  明崇帝让太监上座,赵珣与林盛两个人坐下之后,三个人就这个问题开始继续讨论。

  听明崇帝和林盛将各自的想法说了出来,赵珣拨弄着手上的白玉,将两个人的想法都都在脑中快速过了一遍。

  等到明崇帝要问他的想法的时候,赵珣微微思考了一会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父皇,臣认为您与林太傅的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儿臣的想法倒是与你们都有所不同。”

  听见赵珣这样说,明崇帝倒是有几分好奇,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儿臣认为,可以将江南难以维持生计的健全之人招募,雇他们开凿水渠,付他们一定的工钱,如此便可以减少修建费用的支出。”

  雇佣平民自然比中央自己组建工程要少支出一些费用,而且数额也不少。

  明崇帝听了他的话,倒是若有所思,只是没有第一时间给出反应。

  这样的方法他倒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雇佣难民所需的钱也不少,况且还很难以管理。

  不过他没有指出,只是想要听听赵珣后面要怎么说。

  赵珣本来就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完,见明崇帝的表情就知道了他的意思,继续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一道出。

  “如今所种粮食难以存活的便可以除去,现在时候尚早,若是再度播种也不晚,可以选择种植一些生产速度快又耐旱的作物。”

  “先前先生曾与儿臣说过,南蛮之地有一种耐旱作物,名为洋芋,儿臣认为便可以以此来代替。”

  洋芋是近年来由西洋人带入国内的作物,但是因为口味奇怪的原因,只有南方的少数地方进行了种植,虽然产量大,但是很多人都不屑于食用这种外来之物。

  明崇帝显然也是其中的一员,他蹙眉,对赵珣说的话提出质疑,“可是洋芋百姓能吃得下去吗?”

  赵珣心想,明崇帝实在是太久没有出宫体察民情了。

  对于没有粮食可以食用的落难百姓来说,能有东西果腹已经算是不错了,又有谁还会因为不习惯味道而挑三拣四呢?

  毕竟在饥荒时期,百姓甚至要靠吃树皮和草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