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金海棠【完结番外】>第102章 会试

  ——顺京·卫宅——

  天下一统后结束战乱的新帝没有延续旧制大肆封赏宗室,也没有追封先祖帝位,仅设明宋太庙尊卫宋为正统。

  离紫禁城不远有一座卫宅里面生活着一对夫妻,女主人出海做生意男主人则在家照顾后方女主外男主内。

  自天下大乱,四姓逃散卫东权举家迁到了金海,大定后又被卫曦接到了顺京安顿在了京城。

  已过天命之年的卫东权再也不想进入尔虞我诈的朝堂,也不喜权力,便拒绝了入宫,卫曦便替她们在京城置办了一座宅院。

  离开朝堂后,魏清进入了萧敬忠的船行开始从商,并与洋人打交道,永宁元年时出海留洋至永宁三年才归,而她原先在广安的心腹能臣一些被攻入城的叛军所杀一些入了新廷另外一些则辞官隐居了起来。

  卫宅后院几个戴高帽的洋人挽起袖子正与魏清在铺满青草的地上打门球。

  卫东权也在侧洋人偶尔说出几句洋话卫东权听不懂,魏清不再像从前那样傲慢,而是细心的与丈夫翻译。

  至黄昏,夫妇二人送走几位洋人贵客,而他们带来的货品样本则留了下来。

  魏清摸着盒子里的三支洋火,铁制外壳,精巧绝伦。

  “洋人管这些铳叫枪。”卫东权拿起其中一把仔细端详着,“的确是比我们的铳要精巧。”

  “西边有个国家,就是靠这些东西称霸一方。”魏清道,“一会儿,把这几把枪送进宫。”

  “嗯。”卫东权点头,“晨儿要治国,军事不可疏忽。”

  话音刚落,看门的小厮就进来通报了,“启禀家主,陛下与皇后殿下来了。”

  卫曦与萧念慈穿着便服乘坐马车抵达卫宅,车里还带着一些地方进贡的贡品。

  魏清与卫东权换了一身衣服出来迎接,跟随的两个便衣侍卫将两个大箱子抗下。

  “爹,娘。”卫曦与妻子一同喊道。

  “你们两平日里忙于政事,能抽空来看我们,已是万分高兴了,以后不要每次都带这么多东西过来,家里呀,什么都不缺。”卫东权慈祥的说道。

  “母亲。”萧念慈唤了一声魏清。

  魏清点点头,之前虽不愿意女儿与萧氏走近,是因怕她陷入两难的境地,如今看来,女儿看人的眼光极好,她也无需再担忧什么。

  “今天卫小丫头没跟着你们过来?”卫东权瞧了瞧马车,确定里面没人了后便问道。

  “这几日贡院在举行春闱,我让小儒去贡院了。”卫曦道。

  看得出来,卫东权对卫曦的养女极为喜欢,“小儒都才成年,贡院的事,是不是太繁杂了?”曾作为宁国大学士,卫东权也主持过几次科举,便十分清楚贡院的工作。

  “别看小儒年纪小,”萧念慈道,“在一些事物的处理上,可丝毫不逊色于我们,陛下让她主持科举,也是有意让她与今后的士子们多多接触。”随后她拿出一盒琼玉膏,“母亲,这是琼玉膏,有养阴益气,润肺增白之功效。”

  魏清摸了摸自己比之前气色好了不少的脸,执政时,她忙于政务,便都忘了自己,蹉跎了半生,“上回你给我的益母草泽面方都还未用完,不过用着效果确实是好,有几个洋夫人还曾问我要方子,我便想啊,若能大量生产,是否可以出口海外。”

  “都是一些前辈留下的药方。”萧念慈道,“我也是从师傅哪儿学来的,制作尤为繁杂,且不容有错,否则就失去了效果,所以要大批量制作也十分不易,需要厉害的药师,不过也不是不可以尝试,我可以收一些弟子亲自传授。”

  “你是皇后,怎可让你收徒传世。”魏清道。

  “没事的,”萧念慈道,“反正内廷的六宫也没有人,便也省了我不少事,闲着也是闲着,能做些为国之事,也是好的。”

  “外边风大,若要谈事,就进去说吧。”卫东权道。

  “好。”

  卫曦牵着妻子进了卫宅,魏清便将三支洋火拿了出来,“晨儿,这是今日一个洋商带来的新式火.器。”

  卫曦打开匣子,便看见了三支小巧的枪,比她手里那一支送给妻子的还要做工精细。

  “洋人的这种枪,其弹药是由铁壳包裹,用时只需填弹,而不需要用铁线捣,便捷的很。”魏清道,随后她又将仅留的三颗子弹拿出。

  卫曦先是研究了一会儿枪支的构造,发现可以拆卸再重组,十分惊叹,随后又仔细端详着子弹,“这小小的一颗里,填充了火.药?”

  魏清点头,指着弹药,“将这个填入弹夹,再扣一下尾端的头,便能使用了。”

  “威力如何?”卫曦问道。

  “还没试过。”魏清道。

  卫曦便拿出其中一只枪,上了一颗子弹走到庭院,屏退众人后朝那水缸开了一枪。

  砰!——随着一声巨响,院中的水缸瞬间炸裂,卫宅的下人都被吓了一大跳,引来了巡逻的禁军。

  再解释之下,禁军才撤离卫宅。

  枪口没有冒烟,后座力也没有那么震手,卫曦惊奇的看着这个小玩意,“这些个洋人,把我们的东西学过去加以改进,如今都有这样的威力了。”她叹了一口气,“哎,国朝故步自封,从大国的地位一落千丈,也不是没有道理。”

  萧念慈有上前,“陛下这一朝重新打开国门,相互学习,我们丢失的东西,一定会再重新夺回来的。”

  卫曦点点头,随后将三支枪与剩下的两颗弹·药收下,“一会儿我便将这个送到军器营的火·器制造司,让他们仿照钻研。”

  “那与洋人的交易?”魏清问道。

  “在我们还没有自行研发出来前,海外最新的武器都采购一批回来投入军用,以防觊觎东方之人。”卫曦道。

  “好。”

  --------------------------------

  永宁四年春,春闱结束,贡院开锁,考生们离去后,贡院再次落锁,试卷收到誊录室,由几十名抄手誊录,编号,将原卷封存,誊录的试卷则送往考官室,交由考官评定。

  此次春闱,举人共一万一千人,录三千二百人,而之后的殿试还将刷下三分之一,尽管已放开了录取名额,却依旧竞争激烈。

  前几道试题淘汰的人数并不多,最后的策问才是此次会试的重点,皇帝以选拔为题,便是要看看众多举人对于女举的态度,只有持正公平者方可录取。

  仅策问这一试便刷下去六千余人,其中男举人占比过半。

  几个考官看着其中一篇策问赞口不绝,“文章简练,却字字珠玑,表达的意思清晰,流畅,是这众多文章中,最绝的一篇了。”

  “是啊,写这篇文章的人,心思缜密,不简单。”

  众人将誊录的考卷交给了两位主考评定,“大人。”

  卫曦与礼部尚书共同评阅,礼部尚书睁着老眼,“许久不曾见过这样有深度的文章了,士子们都被功名利禄懵逼了双眼,一味地用辞藻来堆彻文章,而忘了文章的本质,是向阅卷者传递心境,传达自己心中所想。”

  “陛下一定会喜欢这样的文章。”礼部尚书摸了摸长须道。

  卫儒看着誊录的卷子,觉得文风有些熟悉,只不过这是誊录的卷子,上面只有编号没有署名,作为考官,她们只能评定名次,剩下的将由有司负责,至揭榜方才知道人选。

  “此人引经据典,借选拔,阐明时政,也是位大胆之人。”卫儒道,“尚书大人,觉得此卷,可位列多少名次?”

  “会元。”礼部尚书道。

  ---------------------------------

  永宁四年,二月底,会试揭榜,于贡院门口张贴红榜。

  天还朦朦胧胧,贡院门口就挤满了人,除了参加会试的考生,还有许多老人与少童。

  待黎明的钟声敲响,礼部官员捧着红榜,几个衙役在栏板上糊上浆糊,将书有名次的红纸贴于拦上。

  “永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会试揭榜。”

  考生们蜂拥而至,在红纸上从头开始仔细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有人在榜头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激动不已,还有人在榜尾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喜极而泣,“皇天不负有心人,寒窗苦读,终于中了会试。”

  “会试之后还有殿试呢。”有人便道,“等中了第,那才是值得高兴的。”

  会试落榜八千人,顿时,贡院门口哭声一片,甚至遮盖了中试的喜悦声。

  “有什么好哭的,没中还不是自己不行,而今陛下尤重教育,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这竞争自然也越来越激烈,想要出人头地,还需更加勤学用功才是。”

  一名丫头挤进榜前,她刚一抬头便看见了自家小姐的大名。

  “天啊,小姐中会元了。”

  “曹圆圆。”一众人看着会元的名字,其中有从金海来的人指着她的名字道:“此人是松江府的解元。”

  “她竟连中两元。”众人惊叹。

  而此时的会元得主,还在闺房中酣睡,直到丫头闯入,蹲在她的床侧小声道:“小姐,你中会元了。”

  作者有话要说:

  如有机会写民国,将来会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