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金海棠【完结番外】>第84章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萧念慈并未在都督府里呆太久因为船王萧敬忠听到消息后便匆匆赶了回来,又亲自入府将女儿接回了家。

  但回到家后,她又从东北侧暂居的院子搬回了原来的居所这样一抬头便能看见都督府的阁楼。

  萧敬忠很是不理解女儿的做法,“爹爹从来没有反对过你做什么但她是什么人你比爹爹要清楚。”

  萧念慈点头,现在她当然知道卫曦是什么人,她甚至比她的双亲还要了解现在的她。

  “爹爹别担心,”萧念慈道,“女儿可以掌控一切,她,并不是敌人。”

  萧敬忠叹了一口气随后便离开了她的院子。

  是夜,金海下起了雨,而萧宅里传出了琴声雨水滴落的声音成为了伴奏。

  屋内灯火通明,萧念慈坐在楼上西窗前抚琴雨水飘落在窗外长廊的过道上栏杆已经湿透。

  婢女坐在一旁白日里她们从雅间出来就被小姐先行遣回了府但戏楼的动静声实在太大不到半日功夫就传遍了金海为此她也是不解。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听到琴曲,婢女看着抚琴的小姐,喃喃道:“天保?”

  婢女的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是一首为君王祈福的诗歌,她从不曾听小姐弹奏过,也不知的她是为谁而奏。

  “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充满着祝福的诗词,听着令人十分舒适,婢女撑着下颚静静倾听。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琴声传到了西边墙外的阁楼上,站阁楼之上,可将她的西窗一眼看尽。

  阁楼的出檐下挂着风铃,在冬风的吹拂中叮当作响,阁楼内烧着炭火,她站在阁楼外的廊道上,负手俯视,耳边是沥沥风雨声,心中则是底下传来的琴声。

  “吉蠲为?,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唯获特例入内院的赵长山细心的将炭火添好,随后撑伞走出阁楼,“大人,楼外的雨大。”

  赵长山顺着她的目光看到了抚琴的人,也听到了雨中的琴声,不由的惊讶道:“天保?从未听过有人这样弹奏它,手法好生独特。”

  “赵指挥使也懂音律?”卫曦问道。

  “亡妻喜爱,便也耳濡目染些。”赵长山回道,眼里有些哀愁。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卫曦听后稍稍皱眉,随后伸出手,“借伞一用。”

  赵长山不解,只见卫曦一手撑伞,一手背于后,从楼阁上一跃而下。

  “大人…”赵长山惊吓的抬起手。

  片刻功夫,却见卫曦已跃至院中围墙上,随后飞身进了旁侧的小院。

  那个方向,正是抚琴人的西窗,至此,他的担心显得多余了,便转身入了阁。

  一阵微风卷入窗内,带来了几滴细雨,受横杆所阻的窗户也随之略微扇动了几下。

  阁楼上撑伞飞下的人轻巧的落在了长廊的朱漆栏杆上,一手背负,一手撑伞。

  就像从天而降,风轻拂着她的衣角,琴声环绕在侧,宛若天人。

  听琴的婢女看得呆了,回过神来本想对这不速之客说些什么,可见抚琴人毫无动作,便也知趣的从房间退开了。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她将抚琴的手收回,余音绕梁,听琴人仍立栏杆之上不动,她遂起身,缓缓道:“风雨如晦,还不进来?”

  卫曦笑了笑,从栏杆上跳下,随后收起红伞进入屋内,“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深夜擅闯民宅,就不怕我父亲知道了驱赶你么?”萧念慈走上前将她打湿的外衣脱下,挂于衣架上用炭火烘烤着。

  卫曦就像在自己家一般随意的坐下,笑眯眯道:“我来见我的妻子,有什么好怕的?”

  萧念慈又端了一杯刚沏好的热茶到她跟前,卫曦端过茶,“再说了,不是三娘的琴声唤我来的吗?”

  “这次,我可没有曲误,又怎会是我唤六郎来的?”萧念慈道。

  “哦?”卫曦放下手中的热茶,起身道:“那我这就回去。”

  “你敢。”萧念慈气道。

  卫曦站定,随后转过身笑呵呵道:“你看我说什么,分明就是三娘你想我了,还不承认。”

  萧念慈一把揪住她的耳朵,“如今仗着自己年轻,连本事都变大了?”

  卫曦吃着痛,便往后躲闪,“疼疼疼…”

  身后几步就是椅子,她一把坐在了椅子上,顺势伸手将萧念慈揽入怀中坐下。

  萧念慈颤了颤手,心跳不由的加快了许多,“你不是挺能忍的吗?”语气里夹杂着些许的埋怨。

  卫曦贴在她的肩后,双手紧紧抱着,“要是真能忍耐,就不会把都督府的选址定在这儿了。”

  “这样的触碰,在我梦里出现了无数次,可再多,也不如亲身感受。”卫曦紧紧搂着她,手贴在她的小腹上,闻着她身上的淡香,“能亲身拥抱你的感觉,真好。”

  ---------------------------------

  两日后

  上思城破的消息传至金海,此时曹立率领的大军也顺利抵达南宁道。

  “上思城苦守一天一夜,迟迟没有援兵,最终被叛军破城攻入,上思府知府殉国。”赵长山念着岭右来的消息,“这一次的叛军不简单,他们以田南道为大本营,向东边进军,攻伐上思,切断朝廷与南方的联系,有组织,有预谋,不知道领头的,究竟是什么人。”

  卫曦看着桌上的羊皮地图,“就算领头人再强,也改变不了力量薄弱的本质,这是他们最大的缺陷。”

  “可是朝廷只给了曹立三万人马。”赵长山担忧道,“还不如边境诸道的兵马多。”

  “三万精锐,足已。”卫曦道,“我有一计,可在三日内解岭右之乱。”

  赵长山楞住,“三日内?”

  卫曦点头,“或许还不需要三日。”

  “大人要亲自出手吗?”赵长山道。

  卫曦罢了罢手,“这份功劳,我就不去跟他们出征的人争了,你派几个可靠的人,替我送一封信到安国公世子手中。”

  “是。”

  -------------------------------------

  ——岭右——

  攻陷上思府后,义军并没有着急采取下一步动作,而是整顿兵马,清点战利品,尤其是火.器,又在田南道的山地中设伏击与陷进,试图与前来平乱的朝廷军队做抗衡。

  岭右多山,曹立这边也没有贸然出动,而是派遣斥候侦查地形与查探叛军的动作。

  “叛军真是狡猾,利用岭右的地形设伏,便可以做到出其不意,以少胜多。”曹立站在沙盘前分析着斥候带来的情报。

  “咱们有国产最先进的武器,若是炮轰,把那些山夷为平地,就算叛军设再多的陷进都无用了。”有将领说道。

  “不可。”曹立当即否决,“这些山是当地百姓的生计,如果我们将之全部炸毁,那么当地百姓又该靠何生存?”

  “眼下可是平乱要紧,若不能收回失地,平息这场暴动,我们回去都要被问罪。”几个将领意见一致,并不考虑百姓的死活。

  “这些国土,都是王土,即便问罪,也不能这样做。”曹立重重回绝道,“你我都是大宁的臣子,上效天子,下顾百姓,这才是人臣之道,岂能因一己之私而枉顾黎民百姓?”

  几个将领纷纷羞愧的低下头,“可是眼下难题摆在这儿,我们总不能一直这样耗下去吧。”

  “镇南、田南两道是一定要收复的。”曹立态度坚决道。

  见众将毫无应对之策,林俊上前,“曹将军,末将有一计,或可解此围。”

  “是何计策,快快说来。”曹立道。

  只见林俊上前,将几个士兵放在了叛军所在地区的西南侧。

  曹立道:“安南?”

  林俊点头,“从安南左右夹击,此战必胜。”

  “左右夹击自然是良策,”曹立道,“可叛军攻陷了上思府,切断了我们与南方的通道,如何派兵过去?”

  “再者,安南遥远,地势凶险,军队想要过去,可不易啊。”

  林俊听之,缓缓摇头,指着安南说道:“一直以来,安南都是我们的藩属,我们的人过不去,难道,安南的人还过不来吗?”

  曹立顿悟,“世子的意思是让安南出兵?”

  林俊点头,“安南虽是小国,但他们的军队,也是经过训练的正规军,夹击叛军绰绰有余。”林俊随后拱手,“末将愿请命,前往安南说服安南王出兵。”

  曹立摸着胡子思索,“前往安南的路途凶险万分,不必世子亲自去。”

  “此战至关重要,况且安南也需要临阵指挥的将领,这样才能契合作战。”林俊道,“请将军放心。”

  见林俊态度坚决,这计策又是她想出来的,曹立叹了一口气,“也罢,但你此番涉险…”

  “末将已去信家中,若出意外,都是末将自己的意思,与将军无关。”林俊道。

  曹立闭上眼睛,似是默许。

  “若是功成,以此为信号。”林俊拿出一支可以飞天的信号筒,“若见此,将军可整顿三军,复见,便可进军。”

  “好。”

  作者有话要说:

  天保翻译:上天保佑您安宁,王位稳固国昌盛。让您国力加倍增,何种福禄不赐您?使您财富日丰盈,没有什么不盛兴。

  上天保佑您安宁,享受福禄与太平。所有事情无不宜,受天百禄数不清。给您福气长久远,唯恐每天缺零星。

  上天保佑您安宁,没有什么不兴盛。福瑞宛如高山岭,绵延就像冈和陵。又如江河滚滚来,没有什么不日增。

  吉日沐浴备酒食,敬献祖先供祭享。春夏秋冬四季忙,献祭先公与先王。先祖传话祝福你,寿手无止境万年长。

  神灵感动来降临,赐您鸿运多福庆。您的人民多纯朴,饮食满足就算行。黎民百官心一致,普遍感激您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