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等人皆当他初醒,脑袋不清醒,更把那玉当成了宝贝,心中更是欢喜。

  作者有话要说:诶。。红楼探佚中有一回是甄宝玉送玉。我想,这个玉应该是通灵性的,自然要回到真的主人身边。只是世人只知富贵,不知真假,往往将真的当成鱼目珠子,假的当成钻石水晶。下一章就是巧姐成亲了。。

  、巧姐成亲

  宝玉好了以后,探春的成亲之日也就在眼前了。

  贾母心里落下了一块大石头,精神还不错。探春的事又在眼前了,因着王夫人一心全在宝玉身上,贾母便抓住了王熙凤给探春准备嫁妆。

  王熙凤双手一摊,佯作为难地道:“老太太,我家丫头的嫁妆,还没着落呢。”

  贾母指着她笑了:“你个猴儿,难不成只给探丫头预备,不给巧姐儿预备不成。你可真真是说嘴了。到时候你家巧丫头压箱底儿的,我出了便是!”

  巧姐忙起身谢了:“多谢曾祖母。”

  李纨止不住地笑了:“巧姐儿也是个招人疼的。难怪老太太如此疼她呢。”说着,李纨掩嘴笑了。巧姐心下疑惑,偏头看去,李纨的眼角,已有细细的皱纹了。她心里一松,大概是贾兰自上日后便在家里认真读书,且自己亲事已经做定了,所以李纨心里高兴,连带着面上对自己也和蔼了许多吧。诶,如今这家里,自己离开后,可真的再没女孩儿了。

  因着有贾母的参与,探春那之前一直拖拉着没备齐的嫁妆现在分外好看。因她喜书法,贾母逼了贾政寻了许多好的文房四宝来。王熙凤一面点一面笑道:“三妹妹往后可不用再自己买纸了。”

  贾政之前对这个女儿忽略甚多。前儿赵姨娘那事出来以后,贾政看着这个女儿的进退有度,竟丝毫不逊于元春。更兼之她在王夫人身边受的那些委屈,贾政打心眼里面有些愧疚。故而此次他存了补偿之心,要给探春风风光光地做一场。

  成亲前的一晚,探春在房里心神不宁地走来走去。翠墨见状,轻声地道:“三姑娘,方才小燕儿来说,赵姨奶奶今儿精神不错。”

  探春端茶的手顿了一下,叹一口气,说道:“拿上前儿薛姨妈送的那几匹缎子,天擦黑的时候,我们过去一趟吧。”

  翠墨闻言,和侍书一笑,却是心里一寒:探春是多久没有去过赵姨娘那里了。

  天擦黑的时候,探春起身,带了人往那边走去。一路上遇到人,她也不像以前一样言辞闪烁,只是笑着说去瞧瞧赵姨娘。众人皆知她亲事近在眼前,此时去瞧瞧生母,也是说得过去的,又与她道喜。

  走到赵姨娘房门口,听闻里面传来说话声,探春止住了门口要通报的丫鬟,站在台阶下静静听着。

  “赵姨奶奶,用点儿小米粥吧。三姑娘亲事就在跟前了。您也要养好身子,三姑娘心里见了才能安心哪。”小燕儿劝道。

  赵姨娘轻咳了几声,说道:“我吃不下。明儿她就要出嫁了,我偏是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想去瞧瞧她,又怕给她添麻烦。”

  小燕儿把碗放下,轻声道:“要不,奴婢替姨奶奶跑一趟。看姨奶奶有什么想送过去的吗?”

  “她那里什么都不缺,罢了。”赵姨娘的声音似乎苍老了许多。

  探春只觉得眼里一酸,低下了头,强忍下眼泪,退后了一步。侍书明白,高声道:“赵姨奶奶可在屋里。三姑娘让我给姨娘送缎子来。”

  只听得里面一阵通咳,探春却是再也站不住了,快步上前。翠墨与她打起了帘子,探春走了进去。赵姨娘本就被小燕儿扶了起来,乍一看到探春,泪止不住地就滚落下来,嘴里却是说着:“三姑娘。”

  屋里的丫鬟们有眼色地都退了下去。翠墨刚退出屋来,便看见远处只能瞧见背影的巧姐,以及放在门口的一个锦盒。她偏头看了看屋里,便走到一边,与侍书悄悄咬起了耳朵。

  探春的亲事办得很热闹,自然是比不上宝玉的,但是,以她的庶女身份,且又是嫁女,也算是比较高的规格了。巧姐看着她蒙上盖头,看到她拜别父母。赵姨娘今天挣扎着穿了一件银红色的衣裳立在王夫人身后。当探春过来磕头的时候,赵姨娘的眼泪刷的一下就落了下来。明知道探春看不到,她仍侧过头去悄悄抹了泪,眼圈儿红红地看着探春缓缓地走出门口,上了花轿。

  轿帘放下的那一刻,锣鼓唢呐鞭炮声瞬间响了起来,漫天的红纸儿飞着。巧姐悄悄抹着泪,靠在王熙凤身边,紧紧揽着王熙凤的腰,仿佛一个松手,她就不见了。

  贾母跟前儿一下子空落落的,每日里必把王熙凤巧姐叫过来陪她玩乐吃饭。黛玉也来过几次,湘云出嫁了也过来了几次。只是团聚的时候欢喜,人一走,贾母便不太爱说话了。

  饶是如此,惜春也定了亲事了,日子选在明年立春前后。

  巧姐的嫁妆也已经齐备了。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王熙凤按着单子一起一起地清点的时候,心里那个震撼啊。好象除了房子,当真是什么东西都有。巧姐这些日子闲来无事,硬着将王熙凤教会了认字。她不敢保证王熙凤不吃亏,但是她不想让王熙凤吃不必要的亏。如今王熙凤虽然不能吟诗作对,可是往常的字她基本上都认识了。

  巧姐的日子就在探春嫁后的三个月。自探春嫁后,她除了陪贾母说话便是绣东西。虽然被面儿衣裳鞋袜有针线上的人,可是盖头总要自己绣吧。在晴雯的细心指导下,巧姐居然绣得还不赖,一只并蒂菱旁,一对鸳鸯交颈而卧。

  说到晴雯,还有一段故事。探春出嫁前,贾母特意瞧过伺候她的人,翠墨侍书自然是要去的,还带了四个用惯的小丫鬟,陪房之类的也都是齐备的,贾母便不说什么了。她一转头看见巧姐,一问凤姐,如今除了小红,竟就是碧儿巧姐用惯的。贾母登时觉得问题大了,瞧了半晌,便将晴雯拨给了巧姐。

  晴雯彼时已经配了赖大家的一个远房表侄,已经出去了,帮着管事,此去便是做管家娘子的。贾母又将自己身边的二等丫鬟画眉和双燕给了巧姐,王熙凤又将自己身边调/教出来的丫鬟芳儿与了巧姐,补小红的缺。这算勉强凑齐了四个丫鬟。贾母瞧着,仍不放心,看巧姐奶娘也是个软的,便将自己身边的沈嬷嬷派去跟了巧姐,这才妥当了许多。

  往常巧姐看到别人成亲,只觉得周围的人忙的团团转。轮到自己了,她才知道,原来坐着不动的自己也是很累的,至少,臀部就很累。喜娘开脸的时候,那可真疼。一边听着吉祥话,她一边在心里叹息:其实结婚也是一件甜蜜的负担啊。

  等到第二天早上,还不到五更天,巧姐已经睡眼朦胧地坐在妆台前被打扮起来。她压根儿就没睡醒,整个人都是迷糊的。偏偏梳头的全福夫人还时不时地扯紧头发,让她打个盹儿也都是一顿一顿的。好不容易穿好了衣裳,她还得乖乖坐在那里,等着傅越过来迎亲。

  说到傅越,巧姐心里还是带着些许憧憬。生死攸关的瞬间,他的出现对巧姐来说,似乎真是生的希望。巧姐一直相信一句话,幸福是需要经营而来的。这个时代不可能在婚前有那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她好歹还在婚前知道自己要嫁的人是谁,王熙凤也给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已经比别人好很多了。幸福是个比较级,所以,现在的她很满足。至于以后的日子,那就是自己需要努力的事情了。

  巧姐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可是当她听到贾琏明显变了调的嗓音和王熙凤的哽咽之时,她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林涵了,不,早就不是林涵了。她的人生,已经刻上了巧姐的印记。面前的人就是她的父母,养育了她这么多年的父母,是她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从此后的人生,没有他们再为自己遮风挡雨,需要自己一个人去走了。想到这里,一滴泪从眼里倏地落下,落入那红彤彤的地毯里,消失不见了。

  轿帘落下的那一瞬间,巧姐的眼泪终于止不住了。每过一个门槛,喜娘在轿帘外便说着现在走到哪里了。当听到出了贾府的时候,巧姐泪流满面。从今后,她不再是贾家的女儿,而是傅家的媳妇了。这个她一心想逃离的地方,原来,还有那么多的牵挂。

  耳边一直回响着鞭炮声,锣鼓声。在进傅府前,巧姐便已收了泪。这一路的颠簸,外加这些声音,让她的脑袋有点晕乎乎的,心头闷闷的。一直到那繁复的礼节完成,巧姐独自坐在新房里,她似乎耳边还回响着那些喧闹。

  在新房没坐一会儿,便响起了一片脚步声。巧姐刚弯了点儿的脊背又挺直了。一双皂黑色的靴子出现在她的视线里面。巧姐不由地攥紧了

  “请新郎挑起盖头。”喜娘的声音响起。一杆喜秤伸进了盖头,轻轻挑起。

  巧姐的目光顺势抬了起来,正对上了傅越闪亮的眸子。巧姐慌忙低下了头,因着紧张,并没有发现傅越面上的红晕。

  结了发,喝过合卺酒,一系列的事情忙完了。喜娘就先带着伺候的人出去了。傅越在她的身边坐下,轻声道:“我,先去前面招呼了。”

  “恩。”巧姐低头答了一句。见身边的人没有动静,不知道他是不是觉得自己太过敷衍,又加了一句:“你少喝点酒。”话刚说完,她又觉得这样的语气似乎有点暧昧,低下头,觉得颊上都是热的。

  “好。”耳畔是他传来的低笑。接着身边一空,他已经起身走出去了。

  一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巧姐这才松了口气。随即又紧张起来,等会儿貌似还有洞房花烛呢!

  作者有话要说:咳。。。洞房花烛就明天了哈。顶锅盖逃跑。。要不要当拉灯党呢。。。咳。。

  、洞房花烛

  傅越出去后,画眉和双燕带了一个嬷嬷并两个丫鬟进来。巧姐立刻站了起来。那嬷嬷上前两步行了礼:“三少奶奶,老奴姓朱,她们两个叫翠羽和柳莺,原先都是老太太房里的。”

  巧姐连忙上前去扶住了朱嬷嬷,笑道:“朱嬷嬷太客气。”一旁的画眉已经很有眼色的拿了红封给了三人。朱嬷嬷眼风不转地接了过去,然后笑说:“三少奶奶,已经备下了热水。三少奶奶要不要先梳洗一下。”

  巧姐的目光看向了画眉身后站着的沈嬷嬷,见她的耳坠子轻轻晃动,便对着朱嬷嬷笑道:“那就麻烦嬷嬷了。”

  翠羽和柳莺退了出去,画眉和双燕伺候着巧姐脱去外面的喜袍。头发散了一半,翠羽和柳莺已经端了水和盥洗的物事进来。朱嬷嬷领着碧儿芳儿两个提了几个食盒进来,笑着对巧姐道:“三少奶奶,这是太太吩咐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