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胭脂错>第152章

  闻识等人固守鼓楼已经三日有余, 正是因为那一晚她留了心。

  所以在禹州城内发生兵变的第一时间便组织起了人手进行抵抗,还顺利派出了锦衣卫让严州能早做准备。

  禹州乃直隶州, 为三司设立之所,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以及都指挥使司都在此处。

  布政使姚元望大人乃皇上亲信, 闻识来禹州后便一直在布政司办公, 因是查案与按察使亦有不少合作。

  只有都指挥使荀简, 唯一几次接触便是他为士族当调停人。

  荀简背景干净, 还是林下书院出身, 是前几年江南官员大清洗后缓慢上位的,本没有可怀疑之处。

  然而闻识来禹州后却发现,他与白云山庄在私底下有不少联系。

  不知该说幸还是不幸,闻识不好的预感在天亮以前便应验了。

  都指挥使荀简当夜打开城门,引兵进入禹州,直指承宣布政使司以及提刑按察使司。

  布政司与按察司掌管行政与司法, 手下衙役、捕快的战力自是不能与都指挥使手下的军队相提并论。

  更何况是在这样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短兵相接只可能兵败如山。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 因闻识的谨慎, 锦衣卫更早侦查到了情况,并及时汇报给了闻识。

  在荀简率兵到达两司之前, 两司仅有的兵力在布政使以及按察使的率领下顺利汇合,并在闻识的提议下转移到了鼓楼之中。

  禹州城中,也就唯有鼓楼有些易守难攻之势,加上他们手中有火器, 或可压制坚守些许时日。

  闻识、霍梧桐等人自是身手不凡, 若借着雨夜也不是不能趁乱逃走。

  可是两司的官员及其家人多的是老弱妇孺, 她们与锦衣卫能逃, 这些人又能到哪里去呢?

  所以闻识只派了几名锦衣卫去严州报信,自己却留了下来,与姚元望等人一同面敌。

  荀简并非有勇无谋之辈,见闻识等人火铳火力强劲,短时间内攻陷不下,立即转变策略,叛军不仅快速掌控了禹州,且迅速「攻」下了江南三州,对他们却只是围而不攻,想要将他们耗死在鼓楼之中。

  不得不说,荀简的策略非常有效,不过仅仅三天,闻识等人便已遇到了麻烦。

  两百多人匆忙转移到鼓楼之内,虽尽量带了一些干粮,但食物仍然极度缺乏。

  也幸亏连续几日大雨,闻识让人尽量多接雨水,才保证了饮用水的来源。

  荀简派人日夜骚扰进攻,百名弓箭手,十几辆弩车严阵以待。

  闻识毫不怀疑,若是天晴,对方定然会使用火攻之法。

  “闻大人,你吃点东西吧。”

  霍梧桐将手中的馒头递给闻识,闻识却只是摇了摇头。

  “食物优先供应给老弱妇孺,我有内力在身,忍个几天没有问题。”

  “就算你再怎么省,我们的食物也只剩下不到两天了。而且虽然做了紧急处理,但排泄物无处疏通,再久一些怕是要引发霍乱。”

  霍紫苏站在墙头望着远处,气恼道,“要我说也别在这里坐以待毙了,我们冲出去杀出一条血路!”

  两百余人连夜转移到鼓楼中,还是闻识有先见之明,特地命人将能带的食物尽数带上,才能撑得住这几日。

  霍梧桐如今对闻识是真的心服口服。

  “师姐你就别胡闹了,一切听闻大人的。”

  霍紫苏被师妹堵了一句,颇有些气恼——明明几天前的夜晚还对她那么柔情蜜意,原来都是假的!

  “我哪有胡闹?再这样拖下去,楼里的老人和孩子都会撑不住的。

  大不了我来打头阵,难道我们的武功还治不了这些只会些拳脚功夫的兵卒不成?”

  “紫苏姑娘稍安勿躁……”闻识皱眉望着周围严阵以待的兵士,叹气道,“军队的可怕之处从不是一兵一卒,而是在兵法阵列增幅下的团队效应。

  他们一人自不是你我的对手,十人若没章法对我们来说或也不在话下。可若他们列出阵型,五人便可对我们造成麻烦。”

  “朝廷防备武林日久,你以为军队之中会没有专门对付武林人士的手段吗?

  他们排兵布阵,几人合作不行,那就再多几人,十人不行那就二十人,总有办法制住你。

  除了锦衣卫以外,也就你我二人有些功夫在身,满打满算不过七八十人,如何与这几百上千受过正规训练的士兵抗衡?

  我们手中有火器,他们手中也有箭矢□□,在这样的雨中我们占不到便宜。”

  “更何况还有那些普通的文官衙役以及官员眷属,就算杀出一条血路,他们又逃得掉吗?你可别忘了这城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叛军。”

  闻识分析得有条有理,霍紫苏无言反驳,憋了半日问道:“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等……”

  “等?”

  霍紫苏都快气笑了,这说了半天不还是坐以待毙吗?

  闻识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枚锦囊,对霍紫苏道:“我来江南之时司命曾为我算过一卦,说我此行旺在西北。只要能抓住机会,必能逢凶化吉。”

  “西北?可我们如今在江南啊,这还是东南呢!”

  “那就等一阵西北风吧。”

  “冷都快冷死了,还西北风?”

  除了食物和水的问题,日渐下降的气温也对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霍紫苏在鼓楼上吹了一天冷风,即便有内力护体也冷得快直打哆嗦了。

  “师姐,不如你先进去休息吧。”霍梧桐揽住霍紫苏的肩膀为她遮蔽了一些寒风,“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天黑了,我让人煮些姜茶给你。”

  师妹的关怀让霍紫苏稍稍缓和了一些:“那你呢?”

  “我陪大人在此值夜。”

  霍紫苏眉头一拧:“那我也在这里,夜晚更加危险,这里边就属我们三人武功最高,最该在夜里警戒。”

  霍梧桐盯着她的脸瞧了一会儿,而后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师姐愿意那自然是好,不过你要是因此受了风寒,师妹会于心不安,就让师妹为师姐暖一暖身体吧。”

  她加重了手臂的力道,霍紫苏这才发现自己一直被她搂着,立时脸色羞红。

  “我、我也没那么冷……”

  嘴里埋怨却也没挣扎开。

  闻识笑着摇了摇头,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不想正在此时,鼓楼下面却传来了叫阵劝降的声音。

  这也不是第一次有人劝降了,当地士族推选出来的代表以及荀简都亲自来叫过阵,不过今日这一位身份又有些不同。

  对面自称姚彦,要求与姚元望姚大人对话。

  “竟真是姚将军?”

  闻识乍一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也是一惊,这位西北将军出奇制胜、以少胜多、驱逐蛮族的事迹在大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南姚文、北姚武的美名她也听说过。

  “梧桐,快去叫姚大人。”

  闻识等人被困数日,并不知道叛军早已打出了姚彦的名头。

  甚至给朝廷扣上了迫害忠良的帽子,企图将叛乱正当化。

  但闻识何其敏锐,一听到姚彦的名头便知事情不妙,未免自己应对不当,赶忙让南姚元望这位旧识来应对。

  布政使姚大人不久便被霍梧桐请上了鼓楼墙头,不过不知为何竟还带着一名十岁左右的男孩。

  这名男孩闻识先前并未见过,还是三日前众人转移到鼓楼之时,才发现姚大人家多了一名亲戚。

  当时她没有多想,此时却察觉到了其中的怪异之处。

  “姚大人,这位是?”

  男孩跟在姚元望身边,神情姿态有些畏缩,姚元望安抚地摸了摸他的肩膀低声道:“他是姚彦次子。”

  闻识眼睛微睁,凝神望了男孩一会儿,却没再细问,只对着姚元望点了点头:“对面要求与您对话,我会守在一旁,请您放心。”

  姚元望轻轻叹息了一声,揽着男孩站到了墙头,对着下面道:“元正老弟别来无恙?”

  姚彦草莽出身,本只有名没有字,元正还是姚元望赠他的字。两人引为知己,也只有姚元望会称呼他的字。

  姚彦身穿铠甲,神色肃穆,对着姚元望拱手道:“元望兄,此时你我二人处境,该是我问你一句别来无恙了。”

  姚元望身前的男孩在看到姚彦后似十分激动,正要开口却被姚元望捂住了嘴唇。

  “我受天恩福泽,百姓爱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自是好得不能再好。”

  姚彦似是没看见他面前的男孩子一般,大笑道:“好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元望兄之气节可比文岳,必能名垂千古。”

  文云孙被俘宁死不屈,岳鹏举蒙冤天日昭昭,虽名垂青史却都没有好下场。

  姚元望也是哈哈大笑:“我大炎外无强敌,上有明君,我便是想做文岳怕也是没机会了。

  尔等宵小不过得意一时,待今日过后朝廷的精兵良将便要攻克江南,将你们一网打尽,届时老夫再来问你一句别来无恙!”

  姚大人一介文人,此话却说得豪气冲天,立时引得楼上锦衣卫叫好,闻识也忍不住赞了一声。

  对面姚彦受了侮辱似是气急,大声道:“既然你不识抬举,就别怪我仁至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