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暮染清风>第15章 15

  短暂的课间一过,就到了语文课。

  语文老师姓朱,四十岁,是一个矮胖的,稍微有些秃顶的男人。他博览群书,学识十分渊博,讲课时引经据典,十分有涵养。关键是他性格特别好,能把十分催眠的高中语文课讲得幽默诙谐,在瀚文算是名师,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他右臂夹着教案本,左手拿着茶杯,笑眯眯地走向讲台。讲台上,是课代表放好的一摞子作文本。

  祁暮看着那一摞子黄色作文本,打起了精神。

  上周是他们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写作文,作文题目是朱老师自己出的,说是让他们自由发挥,随便写写,看一看大家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水平。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中心就是一个“挤”字,让大家围绕这个“挤”去写一篇作文。

  祁暮看到这篇作文的时候,心下一惊。

  因为这个话题实在太过宽泛,而且她自己其实也想不出来太过文学化的切入点,就是因为她理科思维太强,书读的又不多。

  乔挽风也觉得很麻烦,因为她发散思维太强,读的书太多,对她来说无论是具象意义还是抽象意义都有很多方面可以写,反倒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朱老师走上讲台,拿出一杆粉笔,转身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挤”这个大字。

  他翻开教案本,开始在一摞子作文本里面翻找,同时说道:“大家的作文我都看了,写的各有千秋。有按常规的去写的,也有写的比较创新的,下面我找了几篇写的不错的,给大家一起来看看。”

  他翻出了一篇作文,把内容拍下来上传到了一体机上,放大给全班同学看。

  骨架匀称、苍劲有力的字一出现,祁暮就认了出来,这篇是她同桌的大作。

  祁暮觉得很有意思,乔挽风的字跟她温柔清秀的外表不太相符,如果说字如其人的话,那么她是有一颗狮子般的内心吗?

  刚读了两段,祁暮就发现,乔挽风写了一篇微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对农民工夫妇为了供孩子到城里读书而弃田到城里打工的故事。农民工夫妇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特别的技艺,在城里找工作屡屡碰壁,只能干一些技术含量低下的体力活。

  两人最终找到了工作,妻子在工地上给工人做饭,丈夫则进行高空作业。结尾写道两人坐公交去市里面看孩子,因为是早高峰,人流量特别大。两人好不容易坐上公交,在摩肩接踵的环境里,矮小的妻子只能扶着丈夫的胳膊。她一边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一边喃喃自语:“这城市可真挤啊……”

  全篇一千字左右,描写细腻传神,读来让人动容。特别是两人在城市里生活的片段,乔挽风从多个方面下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两人艰辛的谋生图景。

  “写的不错吧,这篇是乔挽风同学写的。”朱老师笑眯眯地说,“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最难能可贵。”

  朱老师向下环视了一眼,笑道:“同桌来点评一下。”

  呃……祁暮下意识地看一眼乔挽风,发现她也看向了自己。

  祁暮站了起来,想了想,说道:“我就不从语言和结构上来说了。语言乔挽风同学无可挑剔,结构上开篇设置悬念,环环相扣,也同样无可挑剔。”

  朱老师扬了一下眉毛,笑道:“两个无可挑剔,那乔同学岂不是完美了。你可不能只扬不抑啊?”

  下面同学都笑了,祁暮也笑了笑,继续说道:“我要说的重点是情感和感染力。这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能表现出来乔挽风同学浓浓的人文关怀。那一份悲天悯人的真情,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让人敬佩。”

  祁暮继续正色说道:“我认为乔挽风同学拥有同龄人少有的在思想上的成熟感,似乎是阅尽世事后产生的一种大彻大悟。但是她肯定不是经历了那么多,所以我感觉应该是读书读的比较多,或者去的地方比较多,见了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但从这篇文章表现的情怀来看,让我想起南宋理学家张载先生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两句很适合形容乔挽风同学所传递出来的人生抱负。”

  “我说了这么对感情的分析,从中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感染力是吧?如果没有出色的表现力,怎么能让我这个读者感受到这么多呢?”祁暮笑嘻嘻地说。

  朱老师带头鼓起掌来,全班都响起了雷鸣般的鼓掌声。

  “分析的很好啊。”朱老师赞赏地点点头,随即又调侃地说,“果然是一家人,一点坏话都不肯说的。乔同学,你觉得你同桌说的怎么样?”

  “生动形象,相当贴切,字字珠玑,难能可贵。”乔挽风也打趣似的回道。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朱老师哭笑不得,这俩人,跟唱双簧似的。

  “行吧,课下大家再去向乔挽风同学取取经,尤其是她的描写,很细腻。下面我们来看看沈熹同学的作品。”朱老师转移话题,打开了下一篇作文,“这一篇很有创意,我们来学一学构思。”

  祁暮一读,有些吃惊,沈熹竟然写了一篇科幻文。

  讲述的是科技发达的未来对交通拥挤问题的改进与创新。读完让人产生一种“我怎么就想不到呢”的感觉,跟做数学题一样。这风格,果然很沈熹。

  两篇放完,朱老师又放了三篇,篇篇都各具特色,让祁暮这个作文写的平平淡淡,中规中矩的“普通人”学到了很多。

  语文课下课就到了大课间。在体委的催促下,大家都不情不愿地到后操场跑操去了。

  跑操,不仅占据大课间让大家无法睡长觉,而且跑起来非常热,尤其是一个年级都下去排成方阵跑,特别热,是俞若和房煦最痛恨的规定。

  一如平常的站好队,广播里音乐一响,二十多个方阵就都动起来了。

  刚跑半圈,眼看前面就要到主席台了,俞若拽拽祁暮的衣角:“哎,你下不下去?”

  “别了吧,反正跑的也不快,坚持坚持呗,自管委要查人数的。”祁暮无奈地说。

  俞若撇撇嘴,“切,我不管,在这快晒死了。再说了,好多人都偷偷下去了,自管委不是出操场门的时候查人数吗,这跑着他怎么查?我可走了啊。”

  说着,她回头跟第二排的房煦对视了一眼,俩人在刚经过主席台时猫腰一溜烟藏到主席台后面去了。

  祁暮无言。等她跑第二圈经过主席台时,看见俞若从后面探头朝她竖了个中指。

  祁暮:……

  等到第三圈时,俩人才又偷着跑上来,出操场门时装出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接受自管委的检查。

  很快,后两节课也结束了,平淡的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祁暮中午回到家打开手机时,发现初中同学赵姝雨在QQ上给她发了消息,问她这周五有空没,有空的话请她来参加一场同学聚会。

  “祁小暮啊,你可一定要来啊。林文熙跟我说过好几次了,说一定要把你请来,她很想见你,我可是答应的了。”祁暮点开了赵姝雨最后一条语音。

  她的声音还是那么轻快,跟她人一样,大大咧咧,豪爽直接。

  祁暮跟赵姝雨关系不错,听到赵姝雨说林文熙特别想见她,一下子想到了很多过去的事,心下有些感慨。

  林文熙跟祁暮妈妈林娴都来自小林庄。小林庄是浔州市下属一个县里面的小行政村。这个村不算富裕,设有国家级的产业扶贫基地。

  林文熙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以前在祁暮的班级里存在感不高。祁暮妈妈跟祁暮讲过,林文熙她家在小林庄也算不得富裕,她家里情况特殊,母亲摔伤过,家里面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靠父亲种地为生,没少被人欺负,希望祁暮在班里的时候多照顾一下林文熙。

  既然跟自己妈妈都是一个庄的,祁暮自然会多多关照林文熙。

  她在初中时就是班长,跟班主任关系也不错。她主动找林文熙交流过,了解了一些情况后,帮她向班主任反映,争取到了一个校级资助名额,给她减轻了不少学习负担。

  除却这些,祁暮都或大或小地帮助过林文熙。林文熙文静内向,在班里面也没什么朋友,祁暮陪她在食堂吃过几次饭,给她打过几次水,也在学习上给她讲过几次题。印象最深的一次,也是祁暮帮她最大的一次,是林文熙有次在校园外面被几个校外的混混围堵了。碰巧那天祁暮被班主任留在学校里讨论一些班级安排,班主任还让她去旁边的家属院给班里的一个同学送东西。

  家属院比较老旧了,要从学校旁边的一个巷子里拐进去。

  祁暮走进黑黑的巷子里没多久,就听见了林文熙的声音。

  她冲过去时,林文熙被三个人围着。

  到危急时刻,祁暮性格也是够狠的。她从旁边顺手抄起一块转头上去了,吼道:“赶快让开,不然喊人了!”说着,就从裤兜里掏出手机就要报警。

  最终,祁暮赔上了一周的生活费,把事情和平解决了。

  能用钱解决,她实在是不想跟混混们打一架,而且对方人也多,腰上还带着刀具。

  永远不要跟穷凶极恶的人讲什么道理。

  除却这些,她跟林文熙也没有过多的交流。在祁暮印象里,林文熙很少说话,跟她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你”“真的谢谢你”。暑假成绩出来后,初中同学短暂的聚了一次,祁暮记得那天林文熙送给了自己一个玩偶。林文熙没有手机,祁暮也没她的联系方式。

  从那之后,她们就没联系过了。

  现在听赵姝雨跟自己说林文熙特别想见自己,祁暮的确觉得有些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