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穿成游牧女首领>第109章 、掀起的盐利风波

  粮食丰收给沉痛的百姓带来一丝慰藉, 州衙果然如萧好预测那样,用以工代酬的方式大量招募无家可归的流民,或者战后的一些家庭。然后开放石矿, 大范围修建渠道。并且低息出贷帮助民众战后的修建。

  本来这是个为国为民的举措,一旦下乡, 人人都会夹道欢迎。

  州衙也派出不少人到处宣传, 来参加的人还能免费领到一碗米。

  可渐渐的来招工的人越来越少, 甚至还散播着负面传闻。

  州衙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便派人暗中调查,这一调查, 官老爷们都气得鼻子歪了。

  原来招工处的小吏任人唯亲,把能叫得上名字的亲戚都带进来, 这些人进来也就算了, 还不办事, 空占着名额吃回扣, 以工代酬战后兴建为借口,将工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官老爷们立即派人去抓, 没想到足足抓了三千人。

  不抓还好,一抓,直接将招工处的丑闻给坐实了。让普通百姓失去对州衙的信任。

  大家不再相信州衙是真心实意来帮自己。这时底层圈子开始流传阳城是老百姓的福地的传闻。

  不少百姓都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去试试, 一试才知道阳城真的是他们的福地。

  大家开始争相迁移坤县,废县,大里墩, 阳城。

  一时间这四个地方人满为患, 聚集了大量的年轻人。

  阳城卫所更是统计出迁移人数, 一天快有八千人下阳城。

  而阳城本身就是个可以容纳十万人的大镇, 之前五万青州的难民在这里住下后就一直没回去,再加上阳城原居民,早就已经超过八万人。

  葭中又不断有百姓拖家带口来阳城,把阳城能住的地方几乎都挤满。

  阳城的官吏们登记户口,忙得焦头烂额,生怕阳城被挤破了。

  上官绣得知此事,反而觉得是好事,人口代表什么?在这个急需年轻人的世道,如果能够好好安排好就业,就能带来快速的发展。

  虽说古代大多数是农贸经济,自给自足,可要是各地都打通,光靠农贸就能挣到不少利润。

  她立即联系坤县县令许俊,让他大量接收各地搬迁流民,并且派胡铁三去阳城运一万石粮食进坤县粮库,作为储备,另外再投入三千石粮食给衙门,任由许俊分配。

  再在她管辖的各县创办公共食堂,供底层小吏衣食住行。

  现在到处都缺粮食,虽说不至于闹饥荒,可吃饱饭仍旧是一件奢望的事。

  她之所以给三千石粮食给许俊,便是从州衙招工处看到的弊端。

  在她看来岂止是贪腐事件频出,更是大楚俸制的漏洞,这里的官员领着低微的俸禄,连自己家都无法保证,又如何保证百姓的衣食住行?所以三千石粮食是专门给许俊和他的手下一个生活的基本保障。

  上官绣下的命令迅速调动不少人四处奔波,胡铁三作为坤县校尉,他感觉到总兵没有忘记自己,一个激动之下,三天三夜没合眼,就为了早点办好食堂。

  他还得替图尔东奔西跑监督各地人员尽快落实公共食堂的举措。

  上官绣还安排年轻人到处修路,修渠道,她在这个节骨眼上没有像以前那样积极地招兵,反而鼓励各地年轻人自己创业。

  她还在阳城组织商人多多招工,为此给商人开通一些便利,比如减路税,开放青州一个盐矿,允许盐商在她管辖的地区贩盐。

  只要按月交够盐税就能得到一个贩盐名额。

  当然这里面上官绣特地留了个心眼,她并未提起盐商不许圈地贩卖的规定,相反暗地还允许辖地内的盐商出去外地抢占市场。

  反正外地的市场都是私人资本,与其让钱都进了私人的口袋,不如进她公家的口袋!还能拿这笔盐税做点利国利民的事。

  不过她不会主动去做这种事,只要放个口子,利用商人无往不利的本性,便能达到目的。

  上官绣利用盐很快在短短的十天内,迅速揽获一批死心塌地的商人,冒着风险辗转各州的暗市。

  为此青州商人和阳城商人在暗市成为最受底层欢迎的商人。

  不少人还称他们为盐掌柜的。

  因为这些盐掌柜卖的盐不仅干净实惠,而且还不限购,让曾经扣着盐吃的普通家庭,一下子能够得到数十斤盐。

  大家尝到甜头后,又想起其他地方还在吃高价盐,于是底层诞生一批盐贩子,到处贩卖,扰乱了不少地方的市场。

  各地官府十分痛恨这些商人,拼命派人去抓,可这些盐掌柜有后台,前脚被抓进牢里,后脚就不得不放出去。

  原因很简单,青州总兵官阎王发话了!

  青州和阳城都是正规商人,没有触犯大楚任何一条律法不得滥用私刑,如果伤害这些无辜的商人,她绝不会坐以待毙。

  于是很多小官员都不敢把注意达到青州商人和阳城商人的头上。连收取贿赂都要三思而后行。

  野生的盐贩子看见青州商人和阳城商人的身份,那么好用,于是大家都伪造身份,到各地去做生意。

  甚至做生意做到了胡人四州的地盘。

  胡人四州的盐商顿时坐不住了,眼看着自己的市场被挤兑,他们立即联系后台制定规矩,限制这帮青州阳城的商人。

  可规矩哪能说定就定,一套流程下来,起码都得三个月才能执行。

  这还是效率最快的,慢则三年。

  而四州各地的胡人首领万万没想到,他们和楚人还没打仗,这盐就开始打架了。

  胡人内部也模仿上官绣,架起了胡盐的销售。然而胡盐又大又粗糙,还苦,卖相又不好。技术非常原始。

  一摆在市面上,立即遭到青州商人和阳城商人的嘲笑。

  底层百姓也不买单,拒绝购买粗制滥造的胡盐。甚至连胡人百姓都不买单,更乐于采购楚盐。

  在胡人百姓眼里,这种精美好看的盐就叫楚盐。

  由于上官绣开放的盐矿,使得盐业这行得到快速升级,连盐都开始卖的五花八门,什么雪花盐,糖块盐,弄个形状就能卖出不同价钱。

  就这样内卷下去,盐业开始通往薄利多销的路子,走向了上官绣本就定好的方向。

  与此同时州衙,西凉州,都开始蠢蠢欲动。

  还有丹州。

  上官绣在军营收到一封信通知她唐天放已经从丹州开始往青州过来,只不过他在半路出了点事,需要修养半个月才能到达青州。

  “唐天放?”上官绣陷入沉思:“这不是大军师麾下的爱将?连州衙都不惜出力也要保住他。”

  她没有忘记州衙还想继续造神将激励民心的手段,田宇冒杀帖戈一事也在葭州一带流传,最近连青州百姓都在传这事。

  估计半个月后,田宇的形象会在楚人心里一落千丈,州衙那边也没有补救的措施,显然是彻底放弃田宇了。

  最近他弟弟田震也一直给她来信,询问帖戈是不是她杀的?

  上官绣每次对着少年的信,心情都非常复杂,她知道真相不重要,田宇有没有杀帖戈更不重要,重要的是田宇是实至名归的楚人的英雄!

  他不该因为州衙的一个谎言而背锅。

  她可以不在乎州衙,但必须重视田宇,否则田宇真的彻底毁了。

  上官绣处理完盐掌柜的事,直接宣告她要收田震为义弟,并且告诉所有人,她和田宇的交情不错。

  只要宣布这两件事,那场舆论风暴会慢点到来。

  田震在云州收到上官绣的消息,他十分震惊,立即就请假要去青州。

  上官绣在萧府接待了田震,还举办了一场认干亲的宴席,当地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参加宴席,重新认识了这位少年郎。

  上官绣亲自出面直接间接告诉所有人,她一点不在乎田宇到底有没有杀帖戈,她和田宇的交情也不会因为帖戈受到任何影响。

  州衙那边收到上官绣的态度后,萧老七非常震动,他直夸上官绣:“真乃大将风范!此女的气度实在令人惊叹!”

  萧太守此刻还坐在椅子上看着女儿来的家信,他的眉头总是充斥着一抹淡淡的愁云,在听见七弟夸奖某人。

  他顿时别扭起来,哼一声:“好儿的清誉都被她毁了!”

  萧老七不以为意道:“大哥,不过是一些坊间传言,您怎么能相信好好跟上官绣有关系呢!”

  “依我看上官绣也不像是那种如狼似虎的人,相反她是个恪守本分的人。”

  萧太守看着单纯的老七,最终动了动唇,没有说什么,只是他垂手时,信纸上依稀可见一行字:阿绣,讨人喜欢......父亲,勿忧。

  讨谁的喜欢,不言而喻。

  他就是不喜欢拐走他女儿的家伙!无论是谁!!

  很快萧家老二,萧邙踏进萧府第一时间就皱着眉头,问萧太守:“大哥,葭州盐商利益受损,您难道不该管管?”

  之后老二冷着脸将最近盐利少了多少,上贡又少了多少全都禀告给萧太守。

  萧太守出奇的沉默,最后他抬头望着弟弟道:“好儿有跟你联系?”

  萧邙有些疑惑,随后便听见萧太守冷冷的声音:“这是上官绣掀起的一场盐利的风波,她让尝到甜头的人,再无法拒绝这种诱惑。”

  “并且还钻了这大楚盐制的漏洞!”

  “你能说她违法乱纪吗!”

  现在各地官府收不上钱,非但不想办法,只会抱怨,求助,何其的无能!

  还想州衙再次出面压制这场风波,可能压得住吗?花费的成本只会变得更高,到时州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损失会更大。

  当即,萧太守起身背手一挥,命令道:“那就跟着走,定官盐走平价,通薄利多销的路子!”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1-07 17:50:44~2023-01-08 17:51: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九离 21瓶;半夏有毒、时宜 10瓶;阿呗呗 6瓶;玖彦 5瓶;夜雨微澜 3瓶;柠辛 2瓶;0207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