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旌奚】十六事>第十四章 十六事·且陶陶

  *《十六事》第十四篇。

  * 老王爷与王妃的故事,后来他们的人生,一直如初见。

  每次从北境回京,萧庭生都会先入宫陪皇祖母坐上一下午,吃她亲手做的榛子酥、茯苓鸡汤、百合清酿,要吃得满口留香,嘴角的碎屑都来不及擦。皇祖母总是一边劝着他慢点儿吃,一边将一碟又一碟的美味端至他面前。

  皇祖母的笑声真好听,他每次都想赖着不走。

  今日临去,他如往常一样,向皇祖母讨了盒榛子酥。

  “皇祖母,这榛子酥,可还有么?”

  太后素知他的习惯,早已为他备好一食盒,嘱宫女去拿,打趣道:“回回给人家送榛子酥,人家可知咱们庭生的心意呀?”

  师从江左梅郎,自小沉着稳重波澜不惊的萧庭生此刻还是红了脸,说话都结巴起来:“皇祖母…说笑了。祖母手艺好,言老侯爷向来爱吃糕点,庭生是晚辈,自然要孝敬长辈的…”

  太后笑得更欢了些,“庭生啊,你自小心思缜密,怎么碰上这言家的姑娘,就连个谎都圆不过去呢?我倒不知,言老大人,何时爱吃这榛子酥了?”

  他局促地站着,脸涨得通红。

  太后亲手将宫女拿上来的食盒塞进他手里,笑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咱们庭生有了心仪的姑娘,皇祖母可高兴了。”

  他还是红着脸结巴道:“没…没有,祖母说笑了。”

  太后佯怒道:“你这孩子,和你父皇一样心实!祖母可欢喜言家那姑娘了,你还不好好表现,难道还要祖母下旨赐婚,自己招她做孙媳妇?”

  他被说得脸都红一阵白一阵,像个木头似的杵在祖母面前,只会傻笑着哼哼哈哈地回应。

  皇祖母大概是觉得他朽木不可雕呀,长叹了口气,“咱们萧家,怎么就没个机灵点儿的孩子呢…”

  萧庭生在第一次见到言家姑娘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她的芳名了。

  她出生时,言老侯爷特别高兴,欢喜得不得了,连名字都是他亲自起的。要知道,言侯膝下两个嫡孙,他都没这般上心过。

  他那时带着歆弟在太后宫中玩,正巧前殿里祖母和母后在谈着天,他们兄弟俩便躲在屏风后头偷听。

  “言老大人膝下无女,如今终于得了个小孙女,可得捧在手心里疼了。”母后笑言。

  “是呀,他这些年仙风道骨的,也就这小丫头算是能将他往尘世里拉一拉了!”

  “母后说的是。听说,这小姑娘的名字,都是言老侯爷亲自起的?”

  “可不是么,到底是言侯啊,他给这姑娘起的名字,可真真是好,”皇祖母的声音悠悠的,像是在回味着什么事情,“斯咏,斯咏。人喜则斯陶,陶斯咏。这丫头一生,都会是喜乐陶陶的。”

  “斯咏,言斯咏,真是好名儿!”

  皇祖母和母后在一块儿说话总是很开心,两人后来聊了什么,笑了什么,他都不记得了。

  他只记住了这一个好名字,言斯咏。

  皇祖母说,这个姑娘的一生,都会是喜乐陶陶的。

  萧庭生是在奉天殿内,除夕的宴席上,第一次见到了言家姑娘。

  他记得她穿着一身喜庆的大红袄子,胸前挂着个金锁,顶着两个圆圆胖胖的发鬏,圆滚滚的,坐在言老侯爷膝上,仿佛稍晃一晃就要滚下席去了。

  他还记得她圆圆的眼睛滴溜溜地转遍了桌上全部的菜肴,颇泄气似的撇了撇嘴。

  他偷笑,除夕宴席上的菜肴向来是中看不中吃,这丫头一定是饿了。

  他也不知怎么,那时竟忘了礼法规矩,偷偷溜下了席,猫着腰绕了一大圈才走到那姑娘身边,掏出早已备好的榛子酥,递到她嘴边。

  “给你,我祖母亲手做的榛子酥,可好吃了!”

  那小丫头倒也一点不客气,伸手接过便大口吃了,碎屑掉了一地,他还傻乎乎地给她接着。她大口大口嚼完了,才开口谢道:

  “好吃!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

  他一直等着听她说话,这会儿才有机会笑答道:“我叫萧庭生。”

  “我叫…”

  “我知道,你叫言斯咏。”

  他又猫着腰溜回自己的位子,一抬头正对上父皇瞪着铜铃似的眼睛看他,还有皇祖母和母后不寻常的笑意。

  宴后那几天,他一直等着领父皇的罚。可不知怎的,父皇竟没为他的唐突无礼罚他。

  后来,沉稳果决名满京城的大皇子萧庭生,和他那一食盒的榛子酥,就成了言府的常客。

  他知道,城里宫内,大家都在说,言家姑娘要嫁给大皇子了。

  可他却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办。

  他知道如何处理北境军情,知道如何弯弓满月百步穿杨,知道如何面对那些阴阳怪气的宵小,却就是不知道,他要怎么开口对斯咏说,愿系赤绳,白首永偕。

  古人说得多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书向鸿笺,载明鸳谱;白头永偕,桂馥兰馨……

  可他是个将军。

  白头偕老当然好,可若是有一天,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皇祖母说过,这个姑娘,要一生喜乐陶陶的。

  他希望她一生都喜乐陶陶。

  所以他仍总是去言府,给她带榛子酥,教她读诗,为她舞剑,可提亲之事,就是一字不提。

  萧庭生从来都不是优柔的孩子,可就这一件事,就这一个人,舍不得,也进不得。

  再后来,拖到他自己都已弱冠,封爵长林王,出宫建府;拖到斯咏身量都到了他的肩膀,长成了窈窕的大姑娘;拖到言老侯爷越来越不待见自己,总是将斯咏锁在屋里不让他见。

  拖到大渝又一次集结了二十万皇属主力,北境异动。

  出征前,他又去了言府,带着一盒榛子酥。

  这一次,是他亲手做的。

  他陪斯咏坐在院里的石凳上,看她满心欢喜地吃那榛子酥,刚吃一口,却又吐了出来。

  “好…难吃!”小姑娘本还想掩饰一番,大概是那榛子酥实在难以下咽,呛得她不得不说实话了。

  他哈哈大笑,连忙把榛子酥收回食盒,又为她倒了盏茶。

  斯咏比小时候瘦了许多,神情却仍是没变,还是乐陶陶的样子,总是笑着与他说话,眼睛弯得像枚小小的月牙。

  他看着面前的姑娘,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斯咏,你要一生都这么开心。”

  斯咏听了这话,并未敛去笑意,只是认真地看着他。

  她是聪明的姑娘,知道他的心意,也知道他的顾虑。

  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这个少年将军,在她成长的这十几年中,教她读书,教她练字,爱她护她,尽管他笨得像块木头一样,总是什么都不会说。

  她仍笑着。

  “你平安回来,我就一生都喜乐。”

  武靖十八年,长林王萧庭生聘新妇。

  史载长林王妃为言氏小女,名斯咏,育有二子。

  长林王不娶二色,与王妃举案齐眉,琴瑟和鸣。

  且陶陶。

  -TBC-

  *剧里说过王妃性格乐天,我就小小地开个脑洞,设定王妃是言氏女儿啦。但时间上有点圆不回来的BUG,请各位读者见谅。

  *王妃的名字“斯咏”出自《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意为人的喜乐。

  *本篇题目“且陶陶”出自苏轼的《行香子·述怀》“且陶陶、乐尽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