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旌奚】十六事>第五章 十六事·白头翁

  *《十六事》第五篇。

  *荀飞盏、萧平章和蒙浅雪的故事,以及他们仨的金陵。

  荀飞盏年过不惑之后,过得十分闲散逍遥。

  宫防事宜都交给了他的几个徒弟,他早就卸了朝职,单人单骑踏遍了大梁山水。

  琅琊山是每年必去的地方,但都待得不久。他总不知要带些什么给师妹和外甥,也觉自个儿不适合琅琊阁那仙气渺渺的地方,于是每回就是看几眼,心中放心了便离去。

  他还各处去找高手过招,瀚海剑苍梧剑咏霜掌传人都被他挑战了一遍,琅琊榜单也年年都被他刷新。独独就是萧平旌,他每每都不能痛快胜了,总是差那一招,好不憋屈。

  但纵是这样,他还是最喜欢去南境。

  每年他都要去南境小住月余,与平旌过招喝酒。他还很记挂着那颇可爱的小侄女儿,一路上都要搜罗各地的好玩意儿送去给她。

  再后来,天下高手被他挑战了个遍,千万山水也都踏遍了,他觉无趣,索性长期在南境住下来。

  萧平旌的中年生活,也就多了个吵嘴的对象。

  尽管,这对头与蔺九和萧遥不同,实在是嘴笨的很,连他两句嘴刀也接不住,除了能过招喝酒之外,实在无趣。

  “荀大哥,你还是多去有寄堂听柳先生讲讲课吧,你这嘴皮子实在是不大利索。”萧平旌一边修剪着院里的木桃,一边奚落道。

  “不去不去!”他自小就是武痴,从来不喜欢念书,又听小石榴说那柳先生如何如何迂腐,连忙嫌弃地摆手表示拒绝。

  “要不然,你就去茶楼里听那张老头儿说说书,好歹能学着些。”

  “不去不去!你小子!”荀飞盏不愿听他贱兮兮地奚落自己,拔了剑便又要再打一场。

  “诶诶诶,不打不打!”萧平旌灵活一避,“上次把你划伤了,林奚怪了我两天!我可不跟你打了!”

  “少废话!”荀飞盏剑锋一进,寸步不让。

  “不打不打!”论轻功,萧平旌早已是炉火纯青,他背着身轻轻一跃便稳稳地站在房梁上,“再给你伤着了,林奚又要给你包扎,我还怕累着她呢!”

  “哼!”见他搬出了林姑娘,荀飞盏也不好再说什么,气呼呼便收了剑。

  萧平旌的嘴却是收不住的,“真奇了,好歹也是金陵太学教出来的,怎么肚里这墨水还不如我们家萧遥…”

  “你…”荀飞盏再一次被萧平旌气得说不出话来,又狠狠闷了一口酒。

  荀飞盏拜师蒙氏门下,从小就长在蒙挚身边,不仅武艺深得蒙老大人真传,这性情更是十足十承得了他的脾性。

  他是个十足的武痴,五岁起每日闻鸡起舞,风吹雨打从没停过。蒙老大人又是个极严厉的,他也从未抱怨过。十二岁时,金陵皇族子弟中,没有谁的武艺能望其项背。

  然而一到念书的时候,他便犯困,先生在前头念着,他就在后边睡着。唯一清醒的时候,大概就是殷勤地给小师妹尝他偷偷带进太学的桃花酥时。

  十二岁的荀飞盏眼中,第一重要的是武,第二重要的是小师妹。

  后来他才渐渐明白,真正坏事儿的,也许就是这个“第二重要”。

  平日里其他事,他都二话不说让着小师妹,小师妹要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他也费心费力地去找,她闯了祸要受哪个长辈的责罚,他也心甘情愿地去替她求情受罚。

  然而一碰到练武的事儿,他就谁都不认得了。

  他总认为,大丈夫切磋武艺,该是怎样就怎样,若有苟且私心,岂不是于武艺不尊?于是每每与小师妹切磋,他只留心着不能伤了她,但要说让的话,他是一寸也不会让的。这样下来,自小练武切磋,小师妹从没赢过他。

  而他呢,只知道多给她塞两块桃花酥,安慰的话,却是一句也不会说的。

  他想,师妹是何其飒爽的女子,怎么会因为这样的事儿真的生气。

  蒙浅雪当然是没有生气的。与师兄一起切磋,虽总是落得下风,但武艺进益却也极快;再说了,再怎么不痛快,也还有平章哥哥在身后。

  自小,金陵城中的女孩儿,蒙浅雪是最风光的一个。

  说起来,她既不是最美貌的,又不是最细致的,也没其他大家闺秀那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好本事儿,成日只知舞刀弄枪,风风火火的没个闺秀样儿,然而其他闺阁女孩儿最羡慕的就是她。

  因为她身边总是站着两个人,萧平章和荀飞盏。

  荀飞盏少年英雄,是蒙老先生的得意高徒,京城中多少尚武之人想与他切磋,他都不屑,却偏偏有耐心日复一日地陪着蒙浅雪练剑;萧平章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京城公子的典范,十二岁便登上了琅琊公子榜,却也总是护着蒙浅雪。

  蒙浅雪有什么喜欢的物什,萧平章总有本事请到那原作的工匠来她面前,让她亲眼亲身地选;她闯了什么祸惹了长辈生气,不仅有荀飞盏替她挨着,更有萧平章军师似的在背后,巧舌如簧地哄着长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故而,蒙浅雪虽幼年失怙,但一得长林王府庇佑,二有蒙老大人宠爱,三有二位兄长护持,一直是金陵的大家闺秀们最欣羡的女孩儿。

  直到十四岁前,荀飞盏仍然过着每日习武练剑,每日都能见到小师妹的日子,好不舒心快活。

  他向来是个单纯得有些迟钝的人,直到听说平章向陛下提亲,他整个人还是懵的。

  他一直觉得,小师妹会永远在他和平章的保护下开开心心地生活,会永远是金陵城中最好看的姑娘。

  他从没想过,小师妹有一天会嫁人,会成家。

  他更没想过,他与平章和师妹,三个人终有一天会分开。而自己,是必须要离开的那个人。

  他闷了好几天,木桩都快被他打烂了,小师妹也有几日不曾回蒙府练武。

  后来,小师妹兴高采烈地登门,脸颊上泛着他从没见过的那种绯红,特别好看。

  “师兄!”

  他见她笑得那样好看,便也高兴,弯了嘴角,“师妹,要嫁人啦。”

  “嗯…”那时他第一次,在她清风飒爽的师妹脸上,见到那样羞涩的神情。

  “师兄…师兄也不知送你什么好了…”

  “那,师兄便再与我过一次招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他才反应过来,师妹嫁人后,他便是外姓的兄长,如今这般日日都能见到,时时还能嬉闹比武的日子,大概是再也没有了。

  “好。”

  他退身,作揖,出剑,迎了小师妹飒爽又欢欣的剑锋。

  十六岁的荀飞盏,第一次,输给了他的小师妹。

  三个月后,蒙氏浅雪在整个金陵城的艳羡中嫁入长林王府,十里红妆,佳人梦好。

  荀飞盏也终于领了朝职,入禁军,守宫城。

  荀飞盏在南境住了两年多,攸宁出嫁后,他也待腻了,觉得没意思,便又同平旌夫妇告了别,继续去云游天下。

  路过岳阳时,他见岳阳楼风光独好,便在城中多留了两日。

  某日在酒楼喝着酒,恰巧碰着戏班子来唱戏。他向来不是爱丝竹管弦之人,但难得清闲,便也留着神听了听。

  似乎是折叫作《客途秋恨》的戏,台下伶人咿咿呀呀地唱着,他就边呷口小酒边听。

  许是一个人云游久了,听这戏讲浪人孤旅的愁,他竟也有些伤感,那戏最后,台上只留了小生一人,幽幽念了句:

  “但得你平安愿,我就任得天边明月照别人圆。”

  荀氏飞盏,琅琊榜第二高手,大梁蒙挚的得意高足,竟在岳阳城的小酒馆,掩面流下泪来。

  他这一年五十八岁,这天涯浪人的二十年,这人间的种种风光,他终于是看完了。

  这些年在外,他常常听说金陵气象已大有不同,他也该回去了。

  那几年朝堂跌宕,风云诡谲,元时用了多少心血,才还回来一个从前的金陵,他要回去守着。

  那年他们仨的金陵,如今只剩下他,有福回去看看了。

  他回到金陵的时候,正是冬天,金陵城下了第一场雪。

  他骑着马进城,马和人都被纷纷大雪染成了白色。

  城中小孩儿看见他,觉得有趣,蹦蹦跳跳地跟在马屁股后边,嬉嬉笑笑地喊他“白头翁”。

  景和二十三年冬,荀飞盏也是回到金陵城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已经满头白发了。

  他重新开府,又收了几个好徒弟,仍挂着禁军大统领的职位。他没再去过琅琊山,但是策儿会定时飞鸽传信来同他报平安。

  日子这么过着,倒也还算安宁。

  直到景和二十八年,琅琊阁飞鸽传信,蒙浅雪殁。

  他收到信当晚便飞马奔出城去,跑了两天两夜,才终于到了琅琊山。

  平旌和林奚还在赶来的路上,他已先扶棺南下,将小师妹与平章合葬。

  他们俩还是在一起。

  独他这老头有福,大概还有许多许多年,还可以看看许多许多的盛世繁华。

  他本就最是志虑忠纯的人,那年小师妹高高兴兴地出嫁,他也就真真替她开心;小师妹成了长林世子妃,有时受些非议,他就二话不说去收拾那些嚼舌根的人;平章去了,他从没想过别的,只知要护着小师妹母子俩平安余生。

  他没想过那些个月满人间的结局。

  十六岁那年小师妹的剑风如练,就镌在他心上,已是谁也比不过的白月光。

  后来人间的风花雪月都好看,他也都笑着去看过。

  但他都不留。

  天上人间,都留给他们吧。

  但得心里那一抹剑风如练,他这白头翁的余生路迢迢,便也还算走得下去。

  -TBC-

  *征集意见的时候,很多读者希望荀飞盏有一个世俗圆满的结局。在这里,向那些希望荀大统领有一个圆满结局的读者们致歉,反复思量后,我写了我所理解的荀飞盏,给了他这样的结局。

  *榜二中我最喜欢的男性角色除了萧平旌,就是荀飞盏。我一直用“志虑忠纯”这四个字形容他,我觉得他是单纯得有些执拗的人,对武艺、对朝堂、对家国、对爱情,都是如此。所以我觉得他不会爱上其他的姑娘。既然不可能有完整的真心,我也不想写一对委曲求全的官配。再者,换个角度想想,最后这个结局,他未必是不幸福的呀。

  *《客途秋恨》的朝代和“浪人孤旅”的内容是我编的,不过这戏确实有,是清朝的事,那句念白也是里头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