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旌奚】十六事>第三章 十六事·皎皎夜明

  *《十六事》第三篇,一波回忆杀。

  *友情提示:水牛出没,祝各位阅读愉快。

  萧简从小就是个安静的孩子。

  他从出生就是安静的,规规矩矩算着日子就到了,也没给他娘亲不必要的麻烦,顺顺利利地出生在南诏街冬日的早晨。

  他名字也简单,单名一个“简”字,按辈分从竹,无小字无诨名。因为他英明神武的老爹说了,“大凡若简”,单名最好。

  他与姐姐一样,都是由爹妈亲自启的蒙。他娘教她识字,他爹教他武艺和诗词文赋。

  他天赋异禀,更难得地兼具了父母的灵性与沉稳,学什么都比萧攸宁更快,也更扎实。

  所以,纵使是他老爹这样对男孩子无比严格的人,都破天荒地夸过他,“秉文兼武,琴心剑胆,不愧是我萧氏儿郎。”然而,就是面对这样的夸奖,时年七岁的萧公子喜怒不形于色,也只是抿了抿嘴而已。

  不过,萧简虽安静内敛,实际上最是个心细温柔的。

  用他那诗词歌赋种种都通又样样不精的姐姐的话来讲,萧公子是个“润物细无声”的人,以后一定会把小姑娘们迷得七荤八素。

  比如,他从小就知道母亲爱清甜口,而南境吃食喜辛辣,所以他六岁起就拜托隔壁裴家大哥出门时带上他,每月都亲自去滇州城南买上两袋上好的桂花糕带给他娘亲。

  比如,他知道“霓凰阁”对于父亲来说是个重要的所在,所以就偷偷向安大娘打听了霓凰阁的故事,每回都自觉地跟着父亲去青冥江边致祭,一次也没落下过。

  比如,他知道姐姐喜欢有寄堂的柳公子,便总有意无意地同他谈到姐姐小时候的故事,专挑可爱的事儿讲,连那“小石榴”的外号,也是他透露出去的。

  总之,萧公子文武双全,又是个贴心通透的男孩儿,故颇得南诏街上中年妇女的青睐,都想着招来做女婿。

  尽管如此,他父亲曾经对他仍是不甚满意,尤其是在习武这件事上。

  萧简第一次与父亲进行那种严肃的、“男人间的”对话,就是在他十岁时,为了习武一事。

  他的武艺一直是父亲手把手教的,根基打得十分扎实,他又最是聪明刻苦,所以他老爹还算满意,每每看他练武时总是一副后继有人的样子。

  然而十岁那年,萧公子收了剑,规规矩矩地朝他爹作了个揖,说他不想再跟着他习武了。

  他爹当然是大吃一惊,却还是抓错了重点,“怎么,你不愿习武么?”

  萧家祖传耿直,萧简一五一十地答,“不,我只是不愿再跟着爹爹习武了。”

  萧平旌被打击得不轻,恨不得当场细数自己的辉煌历史,说你老爹我灭过段桐舟破过墨淄侯的乌金水月,你老爹我是琅琊榜第一啊第一,当世能与我过招的人不超过五个,傻儿子你是哪根筋搭错了啊不跟我学还能要去跟谁学。

  当然,死要面子的萧二爷不可能这么死皮赖脸地将内心活动全说出来,他极力保持镇定,将手背在身后,装模作样地咳了两声,问道,“这是为何啊?”

  萧简显然已经做好了全盘考虑,有条不紊地答道:“爹武功盖世,毋庸置疑。简儿习武至今,根基尚可,全是爹爹教得好。然习武这几年,简儿愈发觉得爹的功夫飘逸,踏雪无痕,讲究的是万里云罗一雁飞的境界。虽深不可测,却不适合简儿的性情。简儿不求能修到爹这般境界,却也不愿照搬爹的武艺心得,简儿想去学与自己性情相通相适的功夫。”

  萧平旌从来不是个心里没谱儿的人,他本就知道自己的功夫路数与萧简不甚相适,对他而言未必是最好的,又听他这有条有理的陈词,便也松了口,“既是如此,那你便去吧。不过为父还是要问一句,你想学的是何种功夫,你心里可有数?”

  “心视万物,止戈为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一年萧简十岁,说出的这十六个字却叫萧平旌永生难忘。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又背着手走回屋去了。

  萧平旌也是在那时笃定,自己的儿子会比自己更加出色,或者说,更有助于家国朝堂。

  他虽为长林之子,赤子忠心写在了骨血里,但其实是性本爱逍遥的。家国之责虽融入血脉,但若有选择,他仍愿意做个悠远自在的江湖人。而萧简则不同,他也是长林之子,也有赤子之心,但家国重责,却同时也是他本性的追求。他既有儒生道义,亦有长林武胆,一定会是栋梁之才。

  他想,若故人们还在,大概会觉得,萧简比自己,更加像当年那个人。

  若父王还在,看见孙儿如此,一定也会很开心吧。

  他回屋,慢悠悠地给自己沏了杯茶喝。

  “你答应简儿了?”林奚从来不多问,却总能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

  “嗯,答应了。”

  “我还以为你会有些伤心,怎么现在还有心情喝茶?”

  “我伤心什么?”他贱兮兮地反问,就是要套出林奚那一句关心的话来。

  “二公子武艺绝伦,却被自家儿子嫌弃,我怕你伤心呀。”林奚也坐下来,陪他一起喝茶。

  “这有什么好伤心的。”他摆摆手,“说起来啊,我当年也嫌弃过我的启蒙师父呢。”

  林奚不回答,静静等他继续说。

  “你知道我的启蒙师父是谁么?”

  “嗯?”

  “我的启蒙师父,是武靖帝,和当年琅琊榜第一高手蒙挚蒙大统领。”

  萧平旌出生的时候,萧景琰已经很老了。

  朝事都交给了太子和长林王,他也就在宫中颐养天年。然萧平旌出生后,他喜欢得紧,一把年纪了,还是不怕折腾,手把手地教他。不论文武,都是他亲自启的蒙。

  要知道,就算是他的两个嫡子,太子和莱阳王,当年都没这么好的待遇。

  当时朝中还有些微词,说陛下放着自己的孩子不教,对养子一脉却这么好。好在武靖帝威望甚高,杀伐决断,朝中这样的流言,掀不起巨浪。

  萧平旌也就在皇爷爷的宠爱中,渐渐长成了金陵城中最耀眼的孩子。

  可他有恃无恐,大概是八岁那年,某日在宫中练剑,皇爷爷在旁边坐着,他便直白开口道,“皇爷爷,我不想跟您学武了。”

  他小时候不如萧简沉稳,噼里啪啦一通说,总之就是觉得皇爷爷的功夫老练沉稳,过于内敛,不露锋芒,他不喜欢。

  萧景琰笑道,“平旌可知,锋芒过盛,有时未必是件好事?”

  他仔细想了想,点点头,“锋芒不可全露,但也不必过于内敛。为将之人,应该要有些锋芒的!”

  “那你给皇爷爷说说,你想要什么样的锋芒呀?”

  “要…要有单枪匹马逐敌千里的本事!”

  萧平旌后来一直记得皇爷爷当时的眼神,他一直看着自己,却又好像不是在看自己。过了许久,他才笑出来,“好啊,我们平旌有志气,看来皇爷爷这点功夫是不够教咯。”

  不久后,萧平旌就在萧景琰的旨意下,被送去了琅琊阁学艺。

  那时,琅琊阁主蔺晨收到来自金陵的飞鸽传书:

  “那年他锋芒过盛,慧极却伤,是因为他生在了那样阴冷的朝堂;如今天下清明,这样闪耀的孩子,便让他学最好的东西吧。

  蔺晨吾友,你也一定会喜欢这个孩子的。”

  后来,他就一直在琅琊阁学自己喜欢的功夫,读自己爱读的书,过得潇洒肆意。

  十二岁,金陵传来消息,陛下病重,他连夜策马赶回去。

  萧景琰最后的时刻,只让萧平旌一人留在榻边。

  “小平旌,现在可有逐敌千里的本事了呀?”他笑着问他,眼角皱纹更加深了。

  “嗯…应该有了!皇爷爷赶紧好起来,平旌带兵打仗给您看!”他有些想哭,却还是故作轻松地说着玩笑话。

  “不用,不用亲眼看,我相信我们平旌。”他虚弱地摆摆手。

  萧平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里噙满了泪看着他的皇爷爷。

  “你可知…当年也有一个人,他十三岁时,雪夜薄甲,逐敌千里。”

  “嗯…”他把头埋在皇爷爷苍老的双手里,还是流了眼泪。

  “若他还在就好了,你一定喜欢他的功夫,他也一定愿意教你…”

  “平旌…平旌一定好好学艺,不叫先辈失望!”

  “好,好…”萧景琰已是弥留之际,咳出一口血来,“皇爷爷还有个礼物送给你。”

  他从枕边拿出一个盒子递给他。

  那是一颗夜明珠,很大,像鸽子蛋那么大。

  “这颗略小了些,没有鸽子蛋大,也是我那年找到的珍珠中算大的了,送给你了。”他把那夜明珠放在他手中,就好像是了结了一生中最后一件事一般,长长舒了一口气。

  “皎皎夜明,如今的金陵,终于容得下你这样明亮的少年了…”

  十二岁时,萧平旌并不明白手中这颗夜明珠意味着什么,也并不能理解,在这千古一帝的话中,那一句“终于”,是他孤家寡人走了几十年才走出来的海晏河清。

  他只是伤心,十二岁的男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平旌,给皇爷爷念首诗听吧,皇爷爷要睡了…”

  “好…”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抽噎,尽量让自己的声音舒朗:

  “皎皎贞素,侔夷节兮。

  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

  景和二十五年,萧简十四岁,孤身北上金陵,拜师荀飞盏。

  萧平旌送他至滇州城门口,看他策马而去。

  萧氏儿郎中,有武靖爷这般隐忍霸气,也有父王这样文韬武略,有大哥这样的温润清雅,也有自己这般潇洒悠远,如今也有简儿这般沉稳内敛,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孩子。赤焰忠魂,长林风骨,永远都不会断。

  皇爷爷,父王,你们应该也很欣慰吧。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