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妈给他盖好被子,走出门去,和那个应该是他爸的男人说了会话,肩膀有些激动地起伏着,说着说着捂住了嘴。他爸搂着他妈,他们一起去找了医生。

  接下来的三天,程言又做了许许多多的检查。

  医生说他是头部受创导致的失忆,他之前受得伤很重,已经在重症监护室里躺了一个半月,差一点就成了植物人。如今只是丢了一部分记忆,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父母把这个消息告诉程言的时候,眼里还是包含着希冀的,就好像他们得到了权威人士的确认,给程言身上盖了个戳,证明他们的儿子还是他们的儿子,没有给什么人掉包。

  他妈对他依旧温柔,可是从那天开始,程言清楚地记得,他妈就再也没抱过他。

  刚出院的那阵子,家里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除了把自己和身边人都忘得一干二净,程言的脑子没啥毛病,看得懂书,做得了题,甚至连功课都没落下多少。他爸和他妈对他都小心翼翼的,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再刺激到儿子那脆弱的脑子。程言父母做了多年生意,一半根基在国外,这回为了程言的病,他们索性把家都搬到了美国,打算就此移民定居。程言住在这间本该是他家的大房子里,每天照吃照睡,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那一阵子,程言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多照一会镜子,看看里面那张脸是不是还和昨天一样。他自然叫着爸和妈,却不止一次地觉得,自己在叫两个不认识的人。他再怎么装都装不出该有的热络,只能客客气气的,好似揣着对方收留他且供他吃穿的感激。

  见程言这副样子,他爸妈更战战兢兢,整个家里弥漫着一股如履薄冰的气氛,看似平和却更疏离。

  程言愈发觉得自己就像是这个家的客人,更有甚者,他可能是一个抢了这对夫妇心爱儿子躯壳的恶魔。

  有几次,他妈敲他房门,带着点雀跃地把一些小玩意捧到他面前,有的时候是一架直升机,有的时候是几个变形金刚。女人抓着那些玩具,就如同抓着一点崭新的希望,直到确认了程言脸上的无动于衷,那点希望一次次破灭,最终成了死水般的绝望。

  对类似的试探,程言心里其实是有些厌烦的。当一个人把一样他根本不记得的东西硬塞给他,喋喋不休地说许多他毫无印象的话,非要让他一遍遍在脑子里搜刮可能留下的印象,这一点不有趣。但他念着那是他的母亲,他强迫自己耐心地应对,明知毫无希望还是反反复复地去回忆,只可惜他的脑子就像被龙卷风摧枯拉朽地彻底扫荡过,是当真什么都没留下,任凭他再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

  于是他只能一次次地让他妈失望而归,那一次次的失望,也同样印在了他心里,让他感到深重的负罪感,仿佛这都是他的责任,是他不够努力,所以没法把他妈心里的儿子原原本本地还给她。就是那时候,他开始有了头疼的毛病。他父母又带他去看了好几次医生,医生说程言脑子的器质性损伤已经康复,再觉得头疼的话,只可能是心因性的。他从医院里拿回了几个装着类似安慰剂的白瓶子,心里的罪恶感更重了。之后他妈妈再没拿其他东西来试探过他,程言却不觉得轻松。他很清楚,在他父母眼里,他的头疼可能只是不愿面对过去的逃避手段罢了。

  当他感觉到来自父母的责备目光时,他努力地装作毫不在意,拼命循着蛛丝马迹扮演那个属于他的角色。他本以为可以就这么相安无事下去,直到有天晚上,程言头疼病又犯了,走出房间倒水,路过父母房间,在那没关牢的房门外无意中听见了一段对话。

  “我好后悔,我真的好后悔……”那是他妈的声音,听上去正在啜泣,“我以前一心扑在工作上,都没好好陪过阿言。阿言那么懂事,一个人乖乖在家,都没抱怨过。每次我早下班,给他带些点心,或者回去给他做一顿晚饭,他都会特别高兴。我那时怎么就没能多给他做几次饭?他那么喜欢我做的排骨汤……现在再没机会了……”

  程言站在门外一动不动地听着,暗暗捏紧了手里的杯子。他母亲说这些的语气就好像他已经死了一样。

  只听他爸说:“你也别这么想,不管怎么说,阿言人没事,这总是好的。”

  他妈哭得更厉害了:“我看他那样……我更难过……阿言以前多好的孩子啊,开朗活泼,爱说爱笑,对别人都和和气气的,连邻居阿婆都喜欢他……可现在呢?我的阿言,不是这样子的……不是这样冷冰冰的,说什么都没大反应,跟个木头似的……你瞧见没,他看我的眼神?他哪里有把我当成他的亲妈!我受不了了……谁能行行好,把我的阿言还给我?”

  他爸还在说些安慰的话,程言却听不下去了。

  不仅如此,他觉得都没法再在这个家里待下去。

  这一切都是那般荒谬。在他父母眼里,他压根不是程言,而是一个冒牌者。他错了,他在这个家里,不是个客人;他是个彻头彻尾不受欢迎的碍事的人。

  他走出了家门,又觉得无处可去,只能在公园的长椅上蜷了一晚。第二天,几个毛发乱糟糟的白人流浪汉从没见过这么小的同行,施舍了他半瓶水和几个面包。快傍晚的时候,几个警察过来带走了他。警局里,他们问程言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程言始终没吭声。

  后来他父母总算得知了消息,急匆匆地跑来警局接他。警察开玩笑问,他们的儿子是不是哑巴。他爸稍显局促地解释,可能是程言刚来美国,英语说得不好。程言这时候张了张嘴,用字正腔圆的英语回答,他不是哑巴,只不过,他不知道他是谁。

  这句话让他们一家三口在警局多待了半个晚上。

  到最后,程言的身份还是被证实了,送他们出去的路上,那个警察对他父母低声说了句,这小孩看着精神不大稳定,要他父母多多留意才行,免得他再离家出走。

  到家之后,程言他爸自他出院以来,第一次对他说了几句重话,怪他叛逆期不懂事,害他们着急成这样。

  程言默默听着,没说昨天晚上的事,只在他爸发完火之后,用一种摊牌的语气对两人说,他要回国。

  他妈愣了下,立刻说,忙完这阵子就带他回国住几天。

  程言又说了一遍,他要一个人回去。如果他们不答应,他就找别的地方去,总之不会再待在家里。

  他父母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三天之后,程言见到了来美国开会的徐墨文,坐上了回国的飞机,随身只带了一个书包,包里装着那几样他压根一点印象都没有的玩具,好似装了他头十二年的人生。

  接下来的半年里,不知是来自他父母的授意,还是徐墨文的专业判断,他看了无数次心理医生。每个医生都认为他没什么大毛病,甚至比大部分严重失忆的病人精神恢复得好,不仅没有严重的自我认知障碍,也没有常见的创伤性应激障碍,或者躁郁症。结论就是,除了失忆,程言什么毛病都没有。

  没人知道的是,程言在醒来之后,写了一整年的日记。还有个习惯他保持了许多年,每天早上醒来,他都会强迫自己回忆一遍之前发生的事,从一天之前,到一年之前。

  他永远都在害怕自己下回醒来的时候,会又一次忘记自己是谁。

  除此之外,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

  “当时我想,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事是真正属于我的。或者说,当我把他们忘了的时候,过去曾经有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些话,这么多年来程言还是第一次说,他打从十二岁起就开始习惯伪装。这不安全感深植于他内心,他不仅没告诉过父母和徐墨文,以及任何一位心理医生,就连他自己都不是很乐意承认。同他离开父母的那一刻一样,有些感觉,他以为自己不去想,就真的并不在那里。他本以为这一辈子,他都不可能把这些心思说出来,因为他以前从不相信,这世上真的能有一个人,能让他愿意低头,去承认自己并非那般坚不可摧。“人类的感情是脆弱的,因为一切感情本质上都是依赖。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脆弱如丝线,一扯即断——就算不失忆,又有谁能保证自己的记忆永不出错?记忆没了,关系就断了,感情自然散了,连过去最亲近的人都不例外。既然注定会失去,为何不能宁可一开始就不要?”

  十几年来,程言已经接受了自己失忆的事实,那个活在他父母和其他人心里的十二岁少年,已经在十二岁那年死去了。无论别人是否期待,现在的程言,就是这副模样。

  然而他脑子里丢失的那块,仍然不可避免地在他和所有人之间横亘了一条鸿沟,让他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

  李冬行听完了他说的这番话。

  青年的眼睛里雾蒙蒙的,如同两汪月夜深潭,他向程言伸出手,指尖在程言手背上轻触了触,说:“师兄,你看着我。我是谁?”

  程言转过头去,说:“你是李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