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异能>伏灵异闻录>第96章 山崖

  杨幼清一早起身便听见有东西钻他的窗户,噔噔作响。他打开窗,梭子飞进来稳稳落在他手臂上,身上都是清晨的露水,看来是连夜奔波。杨幼清安抚地拍拍它的后背,随即取下来脚上绑着的小竹筒。

  “宥州沙石城会和,急。”

  也不知道戎策遇上什么事情,但杨幼清一向信任他。

  刚出客栈准备去取马,杨幼清被两人拦住。他记得在宴会上见过这两个人,总跟在孔璋身边。果不其然,他们是替孔璋传话:“大少爷邀请杨监察去城郊骑马射箭,听说近日有野鹿出没。”

  “我没兴趣射鹿。”杨幼清打断他们。

  “品茶也可,孔家有两座茶园,谷雨前后正是丰收的季节。”

  杨幼清看出来了,这两个人的目的单纯就是不让自己出城。他身为伏灵司的监察,何时被人拘禁过?在孔家的地盘,自然要以退为进,杨幼清露出个假意的笑容,说道:“那就去品茶。”

  茶园都是在山上,这是最有利的地形。那两人一前一后,杨幼清走在中间,忽然驻足抽出苍锋,以刀背劈砍向身后之人的颈侧。身后那人随之躺倒在地,杨幼清踢开他一跃而下,跳到山坡的树上。

  走在前面那人一惊,只听同伴说道:“少爷吩咐了,必须跟着他!”

  “跟什么跟,你看得见他跑哪去了吗?”

  摔倒的人一回头,果真不见了杨幼清的身影,只剩下摇晃的树杈。

  杨幼清在沙石城的一户好心农民家里找到戎策的时候,他的好徒弟正在柴房审讯两个五大三粗但是鼻青脸肿、满身是血的男子。杨幼清看见地上的血迹,便知道戎策如何教训过他们。

  “老师,这两人死活不开口说是谁派来的,要不剁了喂猪吧?”戎策故意提起声调,手里的匕首一上一下晃着。

  杨幼清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笑了一声道:“怕是猪都不吃。阿策,你怎么挑了他们的手筋呢,本可以卖到采石场去做苦力,现如今只得去做杂役,端茶倒水,若是手脚慢了还要被踢被踹。”

  “对啊,也不知道能挨到什么时候,听说采石场死了人都不会报上去,到时候连个衣冠冢都落不着,”戎策摸着下巴,“不如这样,老师,咱们挑一个看得顺眼的放了,另一个扔到采石场,算是积点德。”

  杨幼清点头:“顺眼都不顺眼,挑听话的放了吧。”

  那两人听得汗如雨下,其中一人衣服都快湿透,立刻扭动着身子说道:“我听话我听话!我什么都说!我们是孔家大少爷的人!”

  孔家?戎策以为这两个一路跟着自己的探子会是二哥派来的,毕竟把他引到怀州的就是叶斋。现在看来,康彦候府也并非保持中立,甚至在他们大善人的牌匾下面,压着不少肮脏事。

  杨幼清将苍锋的刀鞘抵在那人脖子上,问道:“沙石城有何秘密?”

  “大爷饶命啊!是宥州,宥州就是个骗局,什么连年丰收,人杰地灵全都是假的,老百姓为了交税都吃不起干粮了,”那人哆哆嗦嗦,被戎策割破的手腕又开始冒淤血,“大少爷说,得赶在伏灵司的人来之前,把村民安置好了。”

  戎策冷哼一声:“安置?还是让他们闭嘴?”

  “不都是一个意思,能给钱的就给钱,不然就……”那人举起手,在脖子前比划了一下。

  戎策一脚踹过去,若不是杨幼清拦着,估计他会把这人活活踢死。被杨幼清拦腰抱出柴房,戎策才收了那副凶狠的神色,说道:“我就不该让妹妹嫁过来。”

  “往好处想,孔珧心地善良,四公主又是通判,宥州不会继续如此。”

  戎策沉默片刻点点头,说道:“对了,老师,我在沙石城闻到了入魔者的味道。他们必须以药草维持魔力,虽说为了躲避伏灵司的追查经常改变配方,但是换汤不换药,有几味还是能闻出来的。”

  “在什么地方?”

  “几家铺子,我闯进去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但药碗还是温热的,应该没走多远,大概是逃出城,”戎策从背后摸出一张牛皮的地图,上面画了几个圆圈,“他们想要躲,就要去有资源的地方,能吃喝能修炼,最主要,得有维持魔力的药草。”

  杨幼清看他画出来的高山,轻笑一声:“有进步了。但这座高山常年积雪,他们不敢生火因此不会在这停留。而这座山多是猛虎野兽,只剩下这一座,地势平坦,还有许多天然野果。”

  “我是问了当地人才知道哪里有草药,您怎么连野兽都清楚?”戎策歪着头看他,随即被杨幼清轻轻扇了一下。戎策咧着嘴哼唧一声,说道:“事不宜迟,还是尽早赶路。”

  杨幼清迟疑片刻,说道:“就你我二人,怕是有些不妥。”

  “老师,您信不过我啊?”

  杨幼清顿了片刻,笑道:“信得过,走吧。”

  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宥州,那便是粉饰太平。除了月归城,整个宥州都是荒芜的土地和空荡荡的茅草屋,遇见的农民都一脸死气沉沉,时不时望向乌云密布的天空,好似在期待天塌下来,让他们解脱。

  戎策看得心里越发不是滋味,他不信之前的通判没察觉到这天壤之别,但是身在官场,他们也不敢多说。

  佐陵卫也许能查一查贪官污吏,但是他们不会去查二殿下的亲信。叶斋绕过了孟兆宁,和东、西护方司的监察走得很近。戎策能感觉到,太子殿下同样也能,但他没有证据,只有处处针对。

  这便是跟着杨幼清的好处,戎策心里想,他师父从来不牵扯这些有的没的。专心办案,用心捉妖,虽说赚的钱少,但活得开心。

  “阿策,我们绕着这边走,这个村子是个空村,会有鬼魂聚集,招惹了就要耽误好一阵子。”

  “知道了老师,”戎策回过神来跟上他的步伐,小黑马刚吃饱饭满是力气,三步两步就追了上来,“前面就是地图上那座常年积雪的高山,咱们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

  杨幼清神色如往常一般严肃,但掺杂着些许复杂情绪。他不出声,任由戎策自顾自聊着,末了小孩觉得被冷落了,伸手碰他。杨幼清抓住他的手腕放下,忽然听见戎策低声轻喘:“这就弄疼你了?”

  “不是,”戎策收回手捂住左边耳朵,他耳后的烧伤存在了十几年,偏偏从去年开始才疼起来,而且偏偏每次都是大战在即的时候帮倒忙,“老师,我下马休息一会,一会就好。”

  杨幼清无奈,跳下马搀扶他下来。戎策倚靠着树干站稳,似是被闪电击中了脖颈一般一阵哆嗦,身体如同被万千蚂蚁啃咬,眼前发黑看不清事物,跌跌撞撞想往前走,找个平坦的地方躺下。

  “阿策!”杨幼清从未见过他这般状态,想要伸手,但戎策走得快,好似是被什么东西附体了一般摸着山壁向前走,转过几个错综复杂的石块竟然不见了踪影。

  戎策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只是有个异样却又熟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逼迫他继续前行。只要向着目标走一步,耳后的疼痛就能减少些许,但还是如同有人捏住了他脖子,往脑袋里扎针一般刺痛。

  等他终于能看清楚眼前的景色,才发现进入了一个山洞,只不过山洞的顶部没有岩石遮挡,仅有几根枯萎的藤蔓。他坐到地上休息片刻,沙哑着嗓子喊杨幼清,却没听到任何回应。

  耳后的疼痛终于减少到微弱,戎策扶着山洞的石壁站起来,扫视四周,他竟然找不到方才进来的入口。他下意识抬头望向头顶的一缕阳光,总不会是掉进来的。

  戎策晃了晃脑袋,应该是踩到了什么机关,仔细找找应该会有不寻常之处——的确有不寻常,但并非是什么木头的横杠或者石头的井盖,而是那枯萎藤蔓绵延向下遮住的山洞石壁之下,竟然有一副巨大的壁画。

  血刺砍断了藤蔓,终于将所有的画面展露。那壁画至少有伏灵司的影壁那么大,但是由八九副不同的场景组成的,每一个小场景都画得十分细致,从最初的生硬手感到最后一副的流利线条,这画画之人至少用了十年。

  戎策摸向最后一幅画上的小人,在低头看向手指,上面沾染了新鲜的石灰。

  他还没走。

  身后有轻微响动,戎策抽出血刺刀前跃一步,只见山洞的阴暗处走出来一个人。

  或许不能称他为人,他的身形瘦弱地只剩下皮包骨头,佝偻腰背蜷缩得好似甲虫一般,皮肤都是苍白带着灰色。他的头发长而干枯凌乱,好似身边的那些死去多时的藤蔓。

  但他的确是一个还在喘气的人类,戎策分辨得出人和鬼。

  他手上有一块坚硬的金刚石,上面布满了石灰,那壁画应当是他所画。

  “你是谁?”戎策试探着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那人似乎是好久没有说话,费了些力气才张开嘴,露出仅剩的两颗牙齿和几乎是黑色的舌头:“我叫阿辛,住在这里,十二年了。”

  “十二年,一直在这里?”戎策怀疑他精神出了问题,毕竟自己被杨幼清关在藏书阁一天都得憋出病来,更何况没吃的没喝的,也不知他是如何深存下来的,“冒昧问一句,你这画的是什么?”

  阿辛艰难地转过头来,身体发出咯咯的声响。他望向那些壁画,忽然一阵冷笑,说道:“这是十二年前,发生在这座山上的,鏖战。”

  “什么?”

  阿辛向前走了两步,好似是甲壳虫在地上挪动:“十二年前,入魔者和人类捉妖师的一场大战,经历了数月,火灾、大旱、暴风雪接踵而至。最终,魔族战败,死伤无数。”

  火灾,大旱,暴风雪?

  难不成十二年前沙石城附近的天灾都是因为这场战斗?

  入魔者和魔族不同,魔族是上古的种族,如同青丘狐一般可算得上半神。而入魔者是魔族的人类信徒,他们修行旁门左道,为求有朝一日能够成为魔族那般的强大生物。

  这世上的魔族早在千年前就应该被人类的祖先斩草除根,现在常有魔族后裔的消息,但没有一次被证实过是真的。戎策以为所谓的魔族不过是这些入魔者创造出来的伪神。

  “为何而战?”戎策摸着右上角的一幅画,那些细长的竖线代表着数以千计的魔族,而对面的竖线,应该就是人类的捉妖师——戎策以为这世界上懂得捉妖的仅有伏灵司的几百人,还有民间的二流道士。

  这是十二年前,十二年前的这些捉妖师,现在在哪里。

  阿辛走到壁画之下,说道:“为了什么,你不知道为了什么吗?”

  “我为什么知道?”

  阿辛好似看笑话一般咧嘴笑着,两片嘴唇几乎被他撕裂:“你不是在场吗?我还记得你这把刀,杀了不少入魔者。”

  戎策看向手中的血刺,这把刀是杨幼清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杨幼清。戎策想起在城外遇到的蝎子精,他说十二年前在沙石城遇见过杨幼清,而且杀了很多入侵的恶人。“这把刀不是我的,”戎策沉声,将血刺收入刀鞘,“劳烦您,给我讲一讲当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