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贵妃成神手册>第15章

  嘉和帝听到这里,一脸好笑的走了进来

  “爹爹。”琉璃听到动静一下从母亲怀里跳了下来,往嘉和帝怀里扑。

  或许是太高兴了,琉璃不自觉地用上了步法。

  然后陈茉茉就看见自家女儿在自己面前飞了起来。

  “琉璃。”陈茉茉忍不住惊呼。

  嘉和帝眉眼不动,微微一挥手。

  琉璃就被嘉和帝抱在了怀里。

  陈茉茉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怎么这么调皮?”嘉和帝见陈茉茉被吓到了,便拍了拍女儿的小手。

  小豆丁嘻嘻笑了起来,只顾着在父亲怀里撒娇,完全不知道自己刚刚吓到了母亲。

  陈茉茉也就刚刚那么一个恍神,现下已经反应过来,她连忙站起来给嘉和帝行礼。

  嘉和帝温和地道:“免礼吧。”

  琉璃学嘉和帝说话:“是呀,母妃不必多礼。”

  她不仅学嘉和帝说话,还多加了一句话。

  陈茉茉一脸好笑。

  嘉和帝也是一脸高兴的样子。

  女儿如此活泼可爱,他只觉得自己一天的上午的疲惫都没有了。

  嘉和帝抱着琉璃坐到了桌子旁。

  宫人们安静的服侍嘉和帝坐下。

  “你们是不是还没有用午饭?”嘉和帝问陈茉茉。

  陈茉茉笑:“是呀,刚把我外祖母她们送走。”

  她本想问陛下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又觉得这么问好像不太好。

  嘉和帝像是看出了陈茉茉的想法似的。

  他摸着琉璃的小手道:“我刚刚看奏折累了,出来走走,正好走到这里。”

  出来走走?

  陈茉茉听到嘉和帝这么说忍不住看了看外面。

  这么热的天出来走走。

  嘉和帝:“…..”

  他没说他是看奏折的时候被气到了,才会忍不住出来。

  出来了才发现外面天气很热。

  可让他这么走回去,他又不愿意。

  正好永和宫就在附近。

  他想趁这个时间过来看看女儿,就过来了。

  没成想一来就听到了陈茉茉和女儿的这番话。

  说实话,嘉嫔的思想是让他觉得吃惊的。

  他没想到她竟然会教女儿要对待宫人要宽和,并且还是非常正式的和女儿说。

  再一联想到嘉嫔素日里的为人处事,她虽说沉默,但待人确实是温和的。

  在看惯了权势压人的嘉和帝看来,她的思维不适合在这深宫里。

  但想到皇后的虚情假意和贵妃的矫揉造作,嘉和帝又觉得,嘉嫔这样挺好的。

  至少在她这儿的时候,他可以不用思考那么多。

  不过这样教女儿可不行。

  女儿的身份地位注定了未来她的身边会充满各种居心叵测之人。

  她必须要学会洞察人心,学会拒绝和赏赐,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不过女儿现在还小,说这些也为时过早。

  现在她还是快乐一点的生活吧。

  嘉和帝低头看向女儿。

  琉璃正窝在父亲怀里欢快的唱歌,看嘉和帝看她,她也冲嘉和帝露出了一个微笑。

  嘉和帝看着她清亮的眸子,只觉心中郁气全消。

  他摸了摸女儿的头发,想到她这段时间一直呆在宫里也没人陪她玩,有点委屈她了。

  “刘石宝。”

  “奴才在。”刘石宝连忙凑了上去。

  “准备一下下个月举办一场蹴鞠比赛。”嘉和帝吩咐他。

  刘石宝闻言连连点头,预备着待会儿回去后第一时间联系内务府那边准备。

  嘉和帝说完便低头看向女儿,问她:“琉璃想不想看蹴鞠比赛呀?”

  “蹴鞠比赛?”琉璃没有听过这个。

  “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打蹴鞠,我们在上面看。”嘉和帝简要给她解释了一下。

  琉璃还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但她明白一件事情。

  既然是去看比赛,那么就可以出去玩了/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出门了?”琉璃双眼亮晶晶的问嘉和帝。

  嘉和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哈笑了起来,他抚了抚琉璃的鼻子:“你可真是聪明。”

  琉璃咯咯笑了起来。

  嘉和帝感叹过后,对着陈茉茉道:“公主聪明,平日里你可要好生教养,万不可随意糊弄她,免得移了她的性子。”

  他这话其实只是一句嘱咐并不是责怪陈茉茉的意思。

  陈茉茉自己也没有觉得有什么。

  当爹的叮嘱当娘的要怎么管教孩子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可大公主的奶嬷嬷却吓到了。

  她脸色苍白的站在那里,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刘石宝看了她一眼,若有所思。

  这边琉璃知道要出去,实在是太高兴了,她抓着嘉和帝的胳膊不停地问她:“踢蹴鞠的是谁?”

  “是一群男子。”嘉和帝道。

  琉璃听到嘉和帝这么说有些不满:“为什么都是男孩,没有女孩?”

  嘉和帝哈哈笑了起来,他笑眯眯的道:“是有女孩的,只是女子喜欢蹴鞠的少,所以找起来比较难。”

  “只是比较难,但父皇肯定可以找到的吧。”小豆丁笑眯眯。

  可真不好糊弄呀。

  年轻的天子内心感慨。

  可他心里又有一种骄傲感。

  “是可以找到,不过要等下一次。这次毕竟有些急。”嘉和帝道。

  琉璃闻言点点头,很快的就接受了嘉和帝的说法,并没有像一般的孩子那样哭闹。

  嘉和帝大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