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侯门恶妇又开始得宠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从笔迹来是男人

  塞外冰天雪地,到处是积雪陷阱,撵又撵不上,气得杨元吉直骂娘。

  骂声还没落,黑山口遭袭。

  黑山口历来是兵痞收容所,即使当年镇北侯尚在,黑山口也是刺头横生,军营的刺头都往这里扔,许戈当年也被扔到这里,一步步往上爬的。

  蒙军潜伏在雪堆里,静静等待机会,想杀黑山口的漠北军一个措手不及。

  黑山口发生过很多惨烈的战事,加上特殊的地势,北风一吹鬼哭狼嚎,听得人心里直发毛。不知兵痞太狠,还是蒙军心里有鬼,这次偷袭并没有得逞,反而狼狈逃走。

  赢是赢了,杨元吉的脸却很难看。当然,朝廷的脸更不好看。

  不少有心人借机向皇帝进言,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

  徐达深深叹了口气,神情复杂道:“小侯爷,咱们怕是过不安稳了。”直到此时,他才反应过来,八万担的税粮是换了漠北军的生机,可是小侯爷把自己推出去了。

  许戈神情平静,“该来的,躲不掉。”即使没有这两场战役,狗皇帝也不会放过他。

  天时利于蒙军,皇帝不敢处置漠北军,却可以拿捏他们。只不过他以前害怕漠北军会反,这才留了许戈一条命,想打时间差化解这场危机。

  如今,他怕是连脸都顾不上了。

  徐达忧心忡忡,“敬王的人来了。”

  许戈挑眉,“什么时候到的?”

  “千里飘雪,他们又心太急,大雪封山非要强闯,遇到雪崩全埋了。”

  敬王的人本就见不得光,来多少杀多少便是,怕的是皇帝下令。据京城那边的消息,皇帝动心思了。

  许戈望向外面的积雪,看来他能不能留在这里过年,就要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小侯爷若回京,徐达担忧不假,但大不了跑路便是,他担心的是少夫人。

  以前小侯爷无牵无挂,现在他把少夫人放在心尖上,要是少夫人受到挟制,小侯爷就被动了。

  当然,他不敢说心里的大实话,怕被小侯爷削死。

  他不敢说,不代表许戈不会想。

  漠北陆续又打了几仗,直接把杨元吉气得跳脚。说蒙军要打吧,他不好好打,说他不打吧,猛得给你来一下,经常声东击西虚晃一枪。

  冬季刮的是西北风,刀子般的冷风带着刺骨的寒流,呼呼地从蒙国刮向闵朝北境,加上夹杂着大量的雪花,漠北军非常被动。

  漠北军无时无刻不处于紧急戒备状态,时间久了身体跟精神都吃不消。

  杨元吉大骂蒙军婊子行为,连脸都不要了。

  在蒙国的细作传来消息,这种不要脸的打法,正是蒙国三皇子格尔泰下令的。

  格尔泰这人相当邪乎,他在闵国流浪多年,早把闵人的心思研究透彻。

  自打回到蒙国,格尔泰就派心腹到前线掌兵,他跟心腹之间用暗语交流,哪场仗真打哪场仗假打,不到最后一刻根本没有人能预测。

  他这种游击打法,并不是对敌人仁慈,而是蒙国境内也遭灾,需要休养生息保存实力。

  比起之前的主帅,格尔泰更了解杨元吉,他抓住天时地利频频骚扰边境,让杨元吉彼于奔命不得安宁。

  纸包不住火,当消息陆续传到苏禾耳朵时,她头都大了。

  黑着脸回来,苏禾神情严肃道:“你玩这么大,就不怕皇帝捶死你?”

  “他本就没打算放过我。”

  许戈冷笑,“我在这个鬼地方困了两年多,边境若不闹点动静出来,你觉得我还能活多久?”

  苏禾知道,许戈不想再忍了。

  他欲图扭转被动局面,火中取粟争取一丝机会。

  边境的丑态,彻底让皇帝看清边境的劣势,漠北军从来没属于过自己。

  现在的他焦虑不安,即使两年过去了,老漠北军的数量仍过于庞大,他们现在就像只大油桶,既怕一点就炸,可要是搬进自己的仓库,他也不可能再放心。

  最好的方法,便是把许戈捏在手里牵制漠北军,等到明年雪化再跟蒙军一较生死。

  他们不是认人不认兵符吗?那就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忠诚!

  “京城比这里更凶险,你害怕吗?”

  沙县是波折不断,但是苏禾已经习惯了,甚至开始享受现在的日子,回京是她从来没考虑过的。

  她不善人际关系,加上山高皇帝远,在这里说错话做错事未必有性命之忧,可在京城就不一样了。先别说朝堂的波谲云诡,光是苏家就吃人不吐骨头,她回去肯定活不过三集。

  瞧她一脸懵样,许戈觉得有必要跟她透点底,“你已经不属于苏家人了。”

  苏禾更懵了。

  “你本就是苏家之耻,加上赐婚给我,苏定昌怕你我会拖累苏家,在两年前以你母亲犯了大错为由,连带你跟你弟弟都被逐出府,自然跟苏府没有任何关系。”

  苏禾:“……”

  她对原主的母亲跟弟弟,几乎没有任何记忆,现在听许戈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有他们的存在。

  “我母亲跟弟弟离开苏府后,情况如何?”

  提起这个,许戈的脸色不怎么好,“你表哥会时常接济。”

  他又怎么了,阴阳怪气的?

  时局难料,许戈随时都有可能回去,身为他的妻子自然逃不掉。

  苏禾对京城一无所知,得了空便绞尽脑汁回忆。她的陪嫁有几箱医书,或许能找到些线索,这半年她有空也有翻阅,不觉间已经翻阅过半。

  中医博大精深,她也受益匪浅。这些医书很有意思,它们并不是新的,曾经被人翻阅过,而上面深奥的地方还会有注解,从笔迹来看应该是男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天天琢磨苏家那点事,她想起来的可真不少。

  原主的父亲苏定昌出身寒门,到京城赶考时大病一场,身上的银钱不够,便想到医馆赊药。那年头药材贵,他也没抱多少希望,谁知医馆的老板得知他是考生,而且模样长得很俊朗,非但痛快的赊药,甚至还让女儿照顾他。

  医馆的女儿,便是原主的母亲沈氏。沈氏出身不高,长得却如花似玉,在照顾苏定昌的过程中心生情愫。

  苏定昌久病不愈,得到沈氏的照顾,年轻男女很快坠入爱河,在沈老爷的主持下定了婚。

  后来的春闱,怕是连苏定昌都没有料到,自己会一路开挂到探花。

  那年头流行榜下捉婿,达官贵人挤破头想为自家女儿逮个好的。苏定昌皮相好,虽然只是探花,奈何状元有妻室,榜眼长得丑,他成了抢手货。

  抢来抢去,最后成了吏部侍郎的金龟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