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刘邦碰上重生吕雉>第152章 第152章未来之事不可知

  一个故字,也就是说张良更欲借此机会,让项羽好好的教教贵族们做人。

  刘邦听完张良的计谋,马上拍案叫好,“好,就依子房说的办。”

  张良听着刘邦想都不多想马上同意,沉着的负手而立,成竹在胸。看着刘邦的眼神却又透着亮光。

  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你,全心全意的按你说的去做,这是何等的信任?

  萧何也觉得张良的计谋甚佳,因而道:“那我立刻去准备。”

  “我也去准备,将我们的兵马全都慢慢的撤出去。”韩信也是表示配合的。打仗,就算正面和项羽对上,韩信倒也不怕;只是刘邦一向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若不是迫不得已,刘邦并不想让手下的人伤亡过重。

  “都去准备。”刘邦挥手,这心里的大石放下了,刘邦整个人都轻松了。因此挥手让他们各去忙各的。

  三人一道退了出去,难得的并没有离去,出了汉王府门口,三人都停在不远处的一个亭子上,身边跟随的人都立在十数步外,保证不会有人能听得见他们说话。

  “项羽,贵族,若是一并解决,可以省去许多麻烦。”有些话,张良了解更多,他一开口,众人也才开口论道起来。

  “我们与汉王一般皆是出身卑微,子房同为贵族,想必对贵族的心思比我们懂。眼下,我们不能看一时之利,而是要看得更长远。天下纷乱久矣,当思为百姓谋太平。陈胜吴广之起义,令天下侧目,何尝不是给天下人敲起响钟,百姓虽愚昧,却不可辱,更不可欺。”萧何接过话,站在他一个寻常百姓出身的人的立场分析,却也作为一个政治家一般,同张良谋定未来。

  张良神色平静,然目光微微一敛,“是啊,百姓虽愚昧,却不可欺。贵族们自恃身份贵重,却不思进取,更无容人之量,长此以往,天下岂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同样也是出身贵族的人,比谁都更明白,想在这个天下争得一个立足之地,不容易。

  张良曾经的骄傲,都在血淋淋的现实慢慢的消失殆尽,若想在这世上立足,屹立不倒,唯有自身有本事,才能做到。

  那么眼下的贵族们,他们仗着刘邦仁厚,更想在背后算计刘邦,面对这些认不清现实的人,就应该寻一个人好好的为他们上一课。

  “我是不喜他们,尤其汉王待他们仁厚,便是那秦王子婴,我们可是直到现在都称他一声秦王。汉王在咸阳城内称这一声秦王,多少人看在眼里,暗里也有不少的人嘀咕,道这一山如何能容二虎。早晚有一日,两虎必会相争。”韩信拧紧眉头,道出他心中之不喜,也是希望萧何和张良这么两位好好的帮刘邦谋划,如何将这些贵族拍老实了。

  张良低下头一笑,“韩兄不喜他们,无非是觉得他们既无本事,偏又诸多要求,毫不自知。”

  “正是。有本事的人若是嚣张跋扈一些,该忍我总会忍了。可他们算甚?一个个本事没多少,闹事倒是都有他们。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复秦,更想同我们动手,他们倒是胆子大得很,也太看得起自个儿了。”韩信轻蔑之极地道出一番藏在心中多时的话。

  萧何和张良都笑了,韩信说得倒是不错,可是啊,这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张良与韩信道:“世间之人,并非都是坦荡之辈,亦非黑即白。不过,解决一些后患,让汉王可以无后顾之忧,当如是。”

  既为刘邦之臣,自然就应该为刘邦谋划,张良记得他的初衷。

  “亦为这天下百姓而谋。”萧何接过话,像是在提醒张良,为刘邦而谋,并不仅仅是为刘邦,更是为这天下,这个让他们愿意为之前扑后继的天下。

  张良与萧何对峙,他们都是有理想的人,也都是愿意为了理想付出一切的人,那些骗人的话同旁人或许要说,彼此却是不必的。

  “自该再添一把火。”张良如此说来,韩信挥手道:“你们添你们的火,我眼下要做的是怎么让他们觉得,我就是个傻子。”

  说到这里,韩信拧紧眉头,显得甚是不满。

  萧何轻轻地咳嗽一声道:“佯败而退,将来必能卷土重来,何必计较一时之长。”

  “你这些劝人的话啊,不必同我多说,我心里有数。”韩信挥挥手,他喜欢领军打仗,也愿意朝这个目标前进,至于别的事,他们算计好了,有需要他配合的地方开口就是。

  各自作一揖,算是达成了共识,韩信先走一步。张良和萧何并肩走着,萧何问道:“范增此人,先前为拉拢子房说过多少危言耸听的话?”

  张良没想到萧何会在这个时候问出这样的问题,同时也让张良意识到一点,“范增也曾同你说过一些话?”

  这一点,萧何点点头,证明张良猜测得不错。

  有些事,张良是不希望被人知道的,可是一想萧何的重要性,范增怎么可能会不把劝说他能归顺的话也同样和萧何说一次。

  目的很明确,不过就是为了能让萧何为他所用,也为项羽所用。

  “我们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萧何在点头之后,更是指出他与张良之间相同的选择。在范增的嘴里,刘邦绝对不是一个值得他们追随的人,因为这样的一个人,他并不是一个能容人的。

  可是,刘邦不能容人,项羽就能容人?

  纵然他们或许会因为范增指出刘邦将来可能会对他们做的事而生退意,却也不会在那个时候选择项羽。

  “未来之事不可知,范增所言看起来真实,但他却连汉王何等人都闹不明白,又怎么敢断定,他所谓瞧到的未来是真的?”张良有他的看法,无论多少人的话听起来像那么一回事,却不代表他会真的当作一回事。

  萧何从这句话中明白了张良的意思,却何尝不是认同的。“说的是,未来之事尚未发生,如我们诸多的谋划,何尝不是要因人,因势而变,我们如何能肯定,有些事如范增所言的已成定局。”

  如他们现在所为,何尝不是在逆天改命。

  这一点萧何比张良感受更加真切。似他这样出身的平民,纵然他比县令有本事,却也只能居于县令之下;作为小吏,配合县令行事。没有人认为萧何有一日能站在县令之上。

  萧何想争一口气,更想争一个未来,一个改变他命运,也将改变历史的未来。

  “人生来就算拥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却不代表这些荣华富贵能一生不变。若无能,早晚有一日会败掉家中的一切。若是有能之人,有了机会,必也能出人头地。我,不过是想凭我的本事,闯出一番天地,让天下人都不敢小瞧我罢了。”萧何争,争的是未来,而这一切,别的人都或许并不能了解他的心情,但刘邦懂得。

  张良何尝不是早就做好了选择,轻声地道:“项羽,同为贵族,我懂得他的心思,正是因为如此,这样的人,无法改变这个世道。虽然秦灭六国,令六国之人生恨,我亦是恨嬴政之人。但天下得以一统,战事可休。”

  “然,项羽却又分封诸王。十八王啊,比之春秋时,七国时,岂非一般的乱了?”张良不是没有远见的人,项羽的一番作为,天下人多少人欢喜?

  纵然此时欢喜的,不过都是因为秦得以灭,但很快他们都会知道,这个天下将再次大乱,每一个人都逃不掉。

  张良轻轻地一叹,带着对这天下的惋惜,“不顾民意,如之前陈胜吴广之起义,谁想这能撼动强盛的大秦?毕竟六国都被秦所灭,秦之英勇,令六国贵族闻风丧胆。”

  “却是谁都想不到的一群平民,他们手中没有铠甲,刀剑,却一步一步的蚕食大秦,最后才有我们的用武之地。”百姓都不想忍了,早就蠢蠢欲动的六国之人,自然捉住了机会,给大秦补上几刀。

  萧何站定道:“不错。范增说那些话,不论真或是假。眼下我们第一要务是帮助汉王夺得这个天下。”

  并不愿意去多想将来的事,又或者权衡利弊之后,萧何更认为现在这样继续前行更好。

  “然也。”都是聪明人,也并不是寻常人就能左右的人,无论范增说了多少刘邦的不是,至少现在的刘邦并没有显露出让他们不能容忍,不能接受的地方。

  作为想要拉拢他们的人,难道范增就不会恶意说刘邦的不是?

  所谓未来的事,只要事情一日未曾发生,都有变故。

  他们都是相信自己的人,无论范增如何说道,他们都会坚持自己。将来的刘邦会变成什么样,他们何尝知道;将来的他们又会变成什么样他们又能保证?

  “请。”有些话说开了,聪明人更是亲近了,萧何请张良往前去。

  有了项羽来犯,眼看就要兵临城下,刘邦马上改了让张良往沛县走一趟的打算,只管密切让人注意城中的贵族和秦王子婴的动向。

  人是要盯着的,没等刘邦他们的计划实施,高寒寻上张良。

  “明夜,他们要与城外的司马欣里应外合,有人打开城门引他们进来。”高寒赶紧将所知道的事告诉张良。

  >

  > 张良瞧着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人,身着黑色的斗蓬,遮掩得够严实的啊!

  “高公子不必心急。”张良请人坐下,为他续一杯水,请他静下心来。

  急急前来报信的高寒看着沉稳的张良,半响没有回过神来,不过他心中的着急倒是真叫张良抚平了,连忙朝张良作一揖,“在下失礼了。”

  张良倒是不以为然,“阁下心急,不过因为此事与阁下的利益相关,你是怕汉王输吗?”

  仅仅从高寒的反应中,张良便意识到这一位或许明白局势对贵族而言是不利的,但是看着贵族们的态度,还有如今的种种变化,尤其是项羽大军压境,他是怕形势逆转。

  “军师。”高寒的心思被张良说破,虽然不想承认,但在聪明人的面前,他承认或是不承认,都掩盖不住他的恐惧。

  张良扬起手,笑着摇摇头,“你不必解释,人之所畏,不过是因为有在意的东西。汉王与项羽一争,早晚是要分出胜负的,现在不过是提前了罢了,无事。”

  先前他们以为范增会拦住一意要跟刘邦正面对峙的项羽,不想范增没能拦住。

  大军压境,看起来刘邦的局势十分不利,毕竟刘邦要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一个项羽,更有其他各路的诸侯。

  但是,项羽的妻儿落入吕雉之手,就凭这一点,刘邦纵然败给项羽,也有能谈的机会。

  在意范增,为了范增的命可以和刘邦谈的项羽,难道能不在乎他妻儿的性命?

  “霸王也将进军,这一点,贵族亦知道,故想趁霸王大军压境,汉王无暇顾及他们和秦王之时,将咸阳城夺回来。”高寒所言亦是贵族们心中所想。贵族们是想要让秦王子婴继续执政,不管是项羽或是刘邦,都让他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张良低下头一笑,想要一切归于原位吗?痴心妄想!

  “无事,且由着他们。”张良如此说来。高寒原本是着急的,此时却拿不准了!

  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按理来说,高寒是不应该有此念头的,但在看着张良不慌不忙的样子,完全就是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的自信,高寒不是傻子,若是个傻子,刘邦也不会选他作为合作的对象。

  “你来这一趟,我们都知道了,接下来的事你都不必知道,只要你能好好的护着你自己,其他的事,将来你会知道的。”张良虽然透露出来一些信息,可那又如何呢?

  现在最重要的难道不是高寒该想想,人人都知道他投奔了刘邦,若是这些人起事,现在高寒依然出入张良的府里,那对高寒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高寒是乔装打扮了不错。贵族之中并不乏聪明人。有所为必留痕迹。

  高寒一顿,他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当然不可能对自个儿或是家人全无准备,现在张良指出,可见在张良的心中,并非全然不在意别人的性命。

  “我的事,我会安排妥当。”高寒郑重地告诉张良。张良亦不多言,点点头道:“好。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今夜高公子行事,我会告知汉王的,将来必会记你一功。”

  高寒跪直了身子,与张良作一揖,如实地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得罪过刘邦的人,欺压过刘邦的人,他的家人现在更是想对付刘邦,论功行赏的事他是不想了,只求将来刘邦不会追究他们高家的过错。

  “高公子只要一直保持这份清醒,必会无事。”张良可不认为刘邦会高寒一家记挂在心。若是当真想报仇,刘邦不必给高寒这个立功的机会,毕竟就算没有高寒,也能有别的人。

  “是。”高寒听出张良话中另有所指,虽然心惊,却还是应下了,能不能牢记,能不能保全他自己,那就是高寒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张良得为他操心的。

  话说完了,高寒并不敢在此久留。他得想办法逃出。

  “去做你该做的事,就算他们知道你把消息传给汉王了也不要紧。”高寒虽然一开始犹豫是不是要现在就逃,结果倒好,张良在送他离开的时候特意叮嘱一句,高寒着实拿不准刘邦他们的打算。

  可张良是刘邦的人,更是刘邦吩咐有事他要来找的人,既然张良发了话,他便听话。

  “是。”高寒应下一声是,从张良的府里出来,马上带着妻儿,跑啊!

  张良也立刻去见刘邦,将高寒的话带到。

  “明日啊!项羽的大军何在?退没退?”刘邦正在书房,张良来了,两人站在舆图前,刘邦问起一旁的人,都打听一天了,打听到项羽他们的情况没?项羽的大军是进是退?

  “汉王,将去打听的人尚未归来。”不是不想回答刘邦,而是情况未明,他们就是想说,也不敢乱说。

  刘邦一听握住了手,抬眼望向张良,“子房,你怎么看?”

  “无论项羽的大军退与不退,对我们来说,都应该费尽心思促成他进攻。贵族明日要与人里应外合,这对项羽来说是绝好的机会。”从一开始计划就是张良提出来的,现在张良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

  刘邦想了想道:“如此,是不是应该让一个合适的人去通知项羽一声?”

  项羽这会儿肯定是焦头烂额的,未必有时间顾得上打听咸阳城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何能不让项羽知道?

  “不必我们催促,自会有人去通知。”张良不慌不忙,这是认定了他们手中有项羽的人?不,是有范增的人。

  刘邦一闪而过一些念头,想起另一回事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安排我们败退咸阳。”

  “等。”张良唯一个字,现在也是急不来的时候,必须是要想方设法的把一切变得顺理成章。

  刘邦握紧手,是啊,现在可急不来,急起来也没用。

  “萧先生。”门外传来叫唤,看来是萧何也急急的寻来了,张良和刘邦同时回头看去,萧何风.尘仆仆的,见到他们却面露喜色,“好消息。”

  此时能得好消息,刘邦和张良都显得有些诧异,询问的眼神看向萧何,等着萧何说来。

  萧何倒是不卖关子,走了过去与他们低语。情况全都讲完了,刘邦双目灿若星辰,“真是天助我也。”

  张良与刘邦作一揖道:“恭喜汉王。”

  “同喜同喜。如此说来,这一个咸阳城,如今更是不需要再死守着。那就依计行事。”刘邦咧嘴笑着露出一口白牙,能得这样的好消息,着实太好,他这心里不知美成啥样!

  萧何,张良,韩信,这样顶级的组合才到了刘邦的手里,刘邦要是赢不了,说出去都丢人啊!

  “是!”刘邦语气中的坚定,其他人又怎么可能无视之。但在心中同样也更加坚定,无论如何要赢了这一仗。

  咸阳城内突然爆发□□,贵族与嬴氏后人一道合力,在这个时候突然叛起,同一时间咸阳城两面被夹击,不仅仅是有来自司马欣的军队,更有项羽的。

  刘邦的军队守卫咸阳,此时皆不曾后退,面对项羽和司马欣的夹击,怎么看来刘邦都不可能赢,结果也确实如此,刘邦在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马上带领手下的兵马撤出咸阳城,往沛县的方向退去。

  咸阳城一下子被两方占据,一半归项羽,一半归司马欣。

  谁都以为暂时不会再有战事,没想到项羽确实不是一个按牌理出牌的人!

  以至于司马欣都没能反应过来,项羽却以绝对强势的兵马占据了整个咸阳城,根本连跟司马欣说话都不曾,也就意味着,先秦的所有人全都落在项羽的手中。

  那一.夜,咸阳城被火海淹没,曾经刘邦去过的咸阳城,在这一.夜之间被大火覆盖。

  退出咸阳城的刘邦看着咸阳城的火势,摇摇头道:“一个两个放着太平的日子不肯过,怎么就觉得项羽比我好呢?因为他是贵族?我是平民?”

  刘邦对咸阳城内的人是礼遇的,毕竟一直以来刘邦行事向来如此,从来不会伤及百姓,更不会因为贵族从前做下的事现在跟人秋后算账。

  可是项羽不一样,项羽心中存了太多的恨,不管是对谁,都不可能轻易放下。

  这也就意味着,当他找到一个机会,能够将心中的恨与怨宣泄出来,自然会让他疯狂。

  “虽然对咸阳城的人来说不是好事,可对汉王来说却是好事。”张良沉着的回答,不见半分的慌乱。或许他们的计划对咸阳城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人啊,总是不知足,永远都是好高骛远的,也总觉得别人更好。

  项羽在很多人的眼里确实是比刘邦要好得多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项羽的身份。

  一个贵族之后,比起一个卑微的平民,他们更愿意接受贵族的统治。

  “我总不能因为他们的意愿,而不管不顾我们这些人的身家性命吧。”刘邦那样的说来,也是想得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