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麟台风波录>第425章

  “所以他放了苻明懋一条生路,这后果他就得担着,否则他心里这一关始终过不去,死后也无颜面对周太傅。只要李宣的位子定下来,秦禹宁会尽心辅佐。”

  宋虔之唏嘘道:“到那时候秦叔当然会尽心辅佐。”他沉默了一会。

  宋虔之跟陆观都明白,等李宣坐上去,那自然是苻明懋和苻明韶都已经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又有先帝的诏书在,唯独有一点棘手的是,东明王也是苻家子孙,荣宗跟苻家皇室不相干,李宣是因那梨花庵里的公主得了皇家血脉,东明王可不是。东明王的父亲是荣宗的弟弟,荣宗的母妃已经坐上皇后宝座,不可能再去抱养一个孩子。

  而李宣是个疯疯傻傻的。

  宋虔之总算理清楚自己心里那一丝动摇出在哪儿。

  太后要让东明王做皇帝,先帝的遗诏虽然不是这么写,但荣宗让李宣继位最大的原因是李宣是苻氏的子孙,荣宗忝居帝位一生,人到晚年,想起来这便宜儿子才是正经的皇家人。李宣自小侍奉苻明弘,两人吃住在一处,上学在一块儿,唯独荣宗没算到的是,李宣对太子动了情。荣宗忌惮周家,苻明弘出了事,李宣也疯了。而荣宗不知道李宣的疯是长久的疯,还是一梦南柯,将来又能恢复正常。于是荣宗给吴应中安排了一种可能,也给李宣留了一线,同时又答应皇后,将不受宠的苻明韶从封地接回,按储君培养。

  周太后现在要立的是东明王。

  宋虔之他们要立的是荣宗的儿。

  然而荣宗立李宣,本就是个变数,这是其一,其二,李宣是苻氏子孙,天家血脉,东明王也是。唯一的差异在于,李宣是先帝的种,东明王是先帝的弟弟留下的儿子。这点嫡庶之分,原是很重,李宣比东明王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可李宣是个疯子。

  就让这点优势发生了微妙的倾斜。

  宋虔之叹了口气,摇头,从陆观的眼里看见自己难看的苦笑。

  “不好办。”宋虔之道,“苻明韶肯定是没戏,他在宋州、容州犯下的错,死多少次都不够还。太后让柳素光把他整成那个样子,一国之君,他断了腿,也有失体面。宁妃的身孕……”宋虔之犹豫道,“怕不是假的?”

  陆观:“怕就是假的。”

  虽然已经想到,宋虔之心中仍然不禁一凛,且又好笑又可悲。皇室得乱成什么样,才能发生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又一想,荣宗仅仅因为担心周姓外戚专权,为着莫须有的怀疑,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下手。这荒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苻明懋说的如果是真的,荣宗果真是被苻明韶让当年的陆太医杀死的,便是因果报应。

  “先帝的身世也是离奇。”宋虔之唏嘘道。

  陆观:“人到了高位上,无人牵制,曾经不敢做的事情,就会敢做了。当年荣宗的母妃,离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将亲生女儿送出宫,换了能让自己登上后位的儿子。荣宗与你姨母曾是战场上生死相依的情分,待到天下平定,对周家的这份忌惮,才敢落到实处。与整个周家的荣辱相比,先帝选择了解除自己内心的不安。”顿了顿,陆观又道,“才到京城的苻明韶,对你姨母何尝不是毕恭毕敬,对先帝也尽孝侍奉,但在先帝病重之际,荣宗对整个皇宫的控制弱化松动,多向前迈一步,就不必再战战兢兢担心什么时候被人从储君的位子上推下来。至于宁妃,一直不得宠,又无显赫的家世,在后宫里能够依凭的只有太后,只要太后肯开口,她没有什么不敢的,天塌下来,用不着她去顶着,不过代价也许是一条性命。”

  宋虔之静静听着,不禁感叹:“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又有古人说,人之初,性本恶。其实襁褓婴儿,何来善恶。纯善与纯恶世间罕见,一人一生由无数念头和取舍组成,善恶难分。”

  “是,许多事固然是利益驱使,也是一念之差,并无定论。史书里的铁口直断,不过是站在末端,向着来路寻因果,颠果为因,十分寻常。所以我们猜的,也许全然不对。”

  宋虔之被陆观逗乐了,一脚蹬在他的小腿上,笑道:“那你还废话个什么劲。”

  “想跟你这么说说话。”

  陆观一句话勾起宋虔之的遐思,是许久没有这样,好好地坐在一起,就他们两个人说说话。宋虔之一念动,扬眉朝着陆观投去一瞥,去抓陆观的手,在他的手上捏来捏去,犹如顽童。

  陆观脸发红,抽出手来,稳稳地握住宋虔之的手。他目中带着犹豫的神色。

  “有话?”宋虔之凑近些许,两手撑在陆观膝上,专心看他。

  陆观脸更红了,耳朵也偷偷泛起绯色。

  “我……”

  宋虔之以目示意,叫陆观快说。

  “我想你。”

  正是四下无人,小室静静相对的时刻,一句话把陆观憋成这样,却是这样寻常的三个字。宋虔之心中好笑,眼角微红,嘴上戏谑:“哪儿想我?”

  陆观抓着宋虔之的手,按上精神头极旺盛的某处,手指贴着他的手指,令宋虔之五指拢住,他的脸通红,呼出的气息滚烫,眼睛发光,紧抿住嘴。

  宋虔之嘴角一勾,一面动手,一面亲上陆观的耳垂,低声在他的耳畔说话,一句一句都对着他的耳蜗,让陆观情动不已。

  帐上的金钩无风自动,如同在江上翻波,被抛起,又落下。

  ·

  正如宋虔之所料,第二天,姚亮云就来了。姚亮云不仅自己来,还把自己的妹子也带过来。

  大楚民风虽不那么拘谨,男女正常体面地相见没什么。然而姚亮云那妹子没坐一会,就有家丁来说家中有事,请三姑娘先回去。

  更有姚亮云,妹子前脚走,他后脚喝着茶便问宋虔之,可满意他的妹子。

  “这个妹妹同我虽不是一母亲生,我母亲走得早,是我父亲的续弦所生,这续弦也是我父亲的正室夫人。给你做个侧室,便宜你了。我妹妹最是机灵乖巧,自小见惯官场,她母亲原就是官家的小姐,也是看我父亲长得俊,才委屈下嫁,我这妹妹得了她母亲九成亲传,在家里父亲也疼她,娇养出来的,不似低门小户的眼皮子浅,她也识字,读过史,一手小楷写得漂亮,帮你打点些家事,一定是个贤内助。”

  宋虔之当场险些一口茶喷出来,笑道:“姚兄改做媒了?衙门饭不好吃?”

  姚亮云知道宋虔之拿他打趣,不以为忤,脸上也是挂着笑:“咱俩什么关系,上回你哥在琵琶园坑你,哥哥我也搭了把手,你还没忘吧?”

  “没忘,但婚嫁之事,你总不能挟恩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