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拒绝出师>第148章

  “昨夜那东西非鸟非人,不过跟我们一样,生了胳膊腿总共四条,两只眼睛,一双眉毛,一只鼻子,一张嘴。”叶鸯喝口稀粥,望向方璋,促狭地笑了,“——要论他的奇妙之处嘛,他长得跟你有几分相像。”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方璋冷笑,假惺惺地奉承他:“描绘得当真精彩,令我有身临其境,亲眼视物之感。只是不清楚这几分相像……究竟有几分呢?”

  他这算是自投罗网?叶鸯放下饭碗,矜持严肃地将人观察一通,末了答道:“有几分相像可不好说。粗略一算,当有十分罢。”

  “……”

  方璋无言,憋着怒气摇了摇头,心口闷痛,好像要被他气出恶疾,当场暴毙。

  嘲弄过方璋,叶鸯心情大好,也不似先前那般沉闷了,换上旁的话题跟倪裳闲聊。江礼坐在一旁静静地听,时不时插上几句话,江梨郁倒是一刻不停地在吃,满满一盘炒肉片,起码半数进了她的腹中。

  叶鸯食欲不振,喝完半碗稀粥,咽下几筷子菜,已然到了极限。索性放下碗筷,倚在桌沿跟倪裳唠嗑。从前在金风玉露时,他便这样多话,而那时候他跟倪裳交谈的重点,总离不开叶景川。而今他刻意回避着与叶景川相关的事,倪裳有所察觉,并未揭穿。

  然而仅有坦荡面对,才可说明他已经真正放下,不再介怀,他遮遮掩掩的态度,反在倪裳心尖平添一笔怪异颜色。听他说着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倪裳觉得有哪儿不太对劲,脑海里有道光划过,可惜没能抓住。她眼睫微垂,盯着桌面出神,直到身边有人离席,才猛然惊醒。

  “不吃了?”她习惯性地问了一句,回身望向站在门边的方璋。后者伸个懒腰,长出一口气,笑道:“吃饱了,回去再睡一觉。”

  “吃了睡,睡了吃,哪天变成个大胖子,再没有姑娘愿意要你。”叶鸯冷嘲热讽。

  方璋恶声恶气道:“非得姑娘来要我吗?”

  “也是。”叶鸯说,“杀猪的卖肉的肯定乐意要你,并不非得是姑娘。”

  曲解对方的意思,是把天聊死,把人气死的第一步。

  叶鸯一向做得很好。

  方璋怒火攻心,身形微晃,险些被他气昏。离开时同手同脚,甚至走错了方向。

  “你看你把他气得……”倪裳喃喃说着,“他最近可没去闹你,何必气他呢?”

  “他闹我和我气他,那是两码事嘛。”叶鸯嘿嘿直笑,又道,“趁如今还能让他生气,先折腾他几回,待到没法气着他了,也不感觉吃亏。”

  “你话里有话?”江礼皱眉。

  叶鸯疾口否认:“你多心了。”

  他落荒而逃般离开饭桌,借口午后小憩,重又避入房中。

  但当江礼去屋内寻他,却找不见他的踪影。

  一个大活人在他们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未尝遗留下线索,他何时离开,去往何处,竟变成了无解之谜。

 

  、第 105 章

 

  小舟荡在波心,一泓秋水倒映山峦萧索,木叶纷纷摇落,于岸边洒下几片,如同画者手腕轻抖,往纸上泼了数滴与素净底色迥异的墨。日头不似仲夏时节那般毒辣,又不似深冬那般冷淡,恰到好处地挂在天穹正中央,散发着柔柔的光和热。

  叶鸯不喜日光直射,因此躺在舱内,半阖着眼听身侧环绕的潺潺水声。他依旧不会水,惧怕着传闻中会拖人下水做替死鬼的古怪东西,但不可否认,水面上的确要比他处更静谧一些。

  在佳期如梦,他静不下心来想事情,这不怪佳期如梦太喧闹,只怪他心志不坚,容易受外物干扰。他带了几件换洗衣裳,取了足够用的银两,留下一张给江礼的字条,便偷跑出来,向无人之地求一个心安。恰如前夜所想:天大地大,总有一个地方可令他静心,总有一个地方不会使得他日日夜夜睹物思人,感慨甚么物是人非。

  忽然感觉指间有些粘腻,叶鸯挣扎着起身,离开船顶下的阴凉,将手掌浸入水面浅层。凉丝丝的水流很快包裹住外来的客,轻柔地洗去尘灰,还他洁净。叶鸯抬起手,抖落晶莹水珠,眺望周围群山,一股清凉气息从心间升起,直把连日心忧扫荡而空。

  撑船者吹了声哨子,撩起衣摆在船头坐下,小舟不再移动,但风依然推着它,径自把它推到力所不能及之处。叶鸯回到舱内,不再侧卧或横躺,倒跟那名老者搭起了话。

  说是他找对方搭话,其实也不尽然。早在他登船时,老者就已同他交谈过,只不过简单说上两句就仓促终结。两人萍水相逢,也许能谈很多,也许一句话都不讲,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皆是正常的。

  “老人家是巫山本地人么?”叶鸯问道,“才上船时听见您的口音,似乎跟我师叔不太相同。”

  老者掬水净手,随口回答:“祖上原本在北地,不过早几十年前,就举家迁来此处,将它当作家乡,也未尝不可。”

  一语尽了,略略颔首,把话题引到叶鸯身上:“你这后生,言语间颇有几分北方人的味道。你从何处来?来此地作甚?”

  “晚辈出身北叶,家破人亡后,被一忠仆护送至无名山;去岁无名山生变,授业恩师避世隐居,我无家可归,只好来到巫山,投靠师叔。”叶鸯直言不讳,将家底尽数抖搂出来,末了又道,“人总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我这未曾出师的,竟也快要死了。由此能见,世事难料,朝不保夕。”

  老者捋着花白胡须,沉吟不语,半晌才说:“北叶是好地方,南江亦是好地方。从前几年见过这两家的孩子,都是极好的。”

  叶鸯便笑:“孩子的确都好,那大人呢?我不喜欢南江那糟老头子,也不怎么待见我爹,总感觉他们是如出一辙的心狠手辣。晚辈不才,看人仅能看个表面,不知老人家有何高见哪?”

  南江仅有一个糟老头子,正是死去还没满整年的江州。老者敲了敲船桨,似是笑了,然而他的表情被掩藏在乱须之后,叶鸯看不清他的神情,就连他的心思都无从揣摩。

  “我一介平民,不参与江湖事,更不曾与那两家人交游,并不知晓他们究竟是怎样品性。不过,料想你不会说谎,他们大约正如你所言,心狠手辣,罪孽满身。”老人悠然叙道,语速缓慢,声调平稳,听不出他在这段言语中掺杂了何种感情。

  他许是不愿对此发表意见,所以抛出个模棱两可的说辞。叶鸯不去管这些,他的注意力被对方给他的评价吸引而去。转转眼珠,捧腹大笑:“尚在无名山时,师父总嫌我爱扯谎,怎到了您这里,我竟成了实话实说的典范?老人家这般待我,我却知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