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锦衣夜带刀>第78章

  昌南镇辖于浮梁县,因土壤适宜烧制瓷器,所以本地有不少瓷窑。元也与阮归趣他们相约的地点在陶窑附近,这陶窑在本朝初建立,其主人姓陶名玉,是昌南镇镇民,他少时游历四方,归来后取各方瓷器所长,烧制出一种白中透青、青中泛白的影青瓷,这影青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之美称,陶玉便带着最精美的影青瓷前往关中,将其上贡给朝廷,从而连带着整个昌南镇闻名天下。

  元也原本打算去昌南镇买几套影青瓷药瓶带回会稽,不过现下计划有变,独孤言的家人下榻在浮梁县驿馆,他得先跟着去看看病人才行。

  考虑独孤一家子都是从长安而来,说不定曾经见过李观镜,元也便在进城那日重新换上了伪装。过了午后,元也与独孤言终于到达浮梁县驿站,两人刚勒住马,便见四五个人簇拥着一位青年走出,那青年与独孤言相貌有七分相似,看着似有不足之症,面色很是苍白,走路也不快,不过气质倒很是沉稳,应当是独孤言的兄长。

  元也这厢正在观察,独孤言已经跳下马,几步迎了上去,道:“二哥,情况如何?”

  “尚且稳得住,你此去……”独孤二郎目光落到独孤言身后的元也身上,问道,“这位小郎君是?”

  独孤言回头冲元也点了点头,然后介绍道:“这位是谢少侠,他来帮忙解毒。”

  独孤二郎看元也年纪小,听了独孤言的话,显然是有些吃惊,不过他涵养甚好,也相信自己的弟弟,立即道:“可否劳烦少侠现在便去看看内子?”

  原来中毒的人是独孤言的二嫂,元也忙道:“自然可以。”

  独孤二郎领路往里走,几人一路行至驿站后院,在二楼一间向阳的房门前停住,独孤二郎先开门进去,过了片刻后,里面走出一个侍女,她行了一礼,道:“两位郎君请进。”

  看见元也进来后,坐在床边的独孤二郎垂首,向躺着的病者柔声道:“小雪,很快就好了。”

  病者轻轻“嗯”了一声。

  元也道声“失礼”,替代独孤二郎坐到床边,见到了病人。虽说医者不论性别,但到底男女有别,他只扫了一眼,并未看清容貌,只确定蝶斑尚未侵至头部,便垂头去看病人的胳膊,一番诊断之后,确定此毒尚处在前期,直接服药便可,不需配合针灸药熏治疗,于是站起身,到桌边写下药方,略吹了吹后,递给独孤二郎,道:“按此方去抓药,共取七副,每副药煎两次,早晚服用,七日之后,毒性自解。”

  独孤二郎接过药方,一眼扫过,眉头一动,看向了独孤言。

  元也以为他不相信自己,便道:“我与独孤兄是在蓝家遇见,蓝家家主认得我,托我来帮忙解毒。”

  独孤二郎一愣,想要解释几句,但迟疑片刻,到底没有多说,只点了点,道:“好,我这便去遣人抓药。”

  独孤二郎走后,独孤言示意元也跟他出去,两人来到旁边一间空房间里,独孤言这才道:“谢少侠,家嫂这会儿离不得人,恐怕要劳烦你时时看顾,先前听你说同伴在昌南镇等候,不如我去将他们接来罢?”

  元也本来打算自己给完药就走,现在看独孤言的意思竟是要自己也留七天了,他虽不大乐意,但能够理解,毕竟自己是个陌生人,人家能信他的解药已属不容易。俗话说,送佛送到西,元也自忖留下也无妨,前提还是要去昌南镇报个信,否则迟迟见不到他,阮归趣他们很可能会以为元也出了意外。想到此处,元也便道:“这样罢,我去见他们一面,将事情说清楚了,马上就回来,你看如何?”

  独孤言负手转身,默默看着窗外,过了片刻,轻声道:“好,我让人给你换马。”

  元也轻吐一口气,又回到了马厩前,他抬头看了看天色,确定天黑之前能赶回来,便抬抬手踢踢腿,勉强松了松筋骨,尔后顾不上休息,用布巾包好头,策马冲进寒风中。

  独孤言在屋里呆了片刻,忽然门外传来敲门声,他醒神看去,发现自己的二哥站在门口,便扯出一个笑,问道:“二哥怎么来了?”

  “我方才见那少年走了,所以来问问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独孤言没有回答,只问道:“二哥方才看我是何意?药方有问题么?”

  “你前几日差人送来在蓝家找到的解药,已经有医师分辨出大部分药材,几乎都在少年开出的药方里,只是用量不知有何区别,不过想来这少年总不至于伙同蓝家来骗我们,他的方子是对症下药,或许比那瓶解药更加合适,所以我已经让人去抓药了。我现在来找你,并不是说药方的事。”独孤二郎走到独孤言面前,道,“方才听他叫你独孤兄,你为何用了母亲的姓?既不信他,为何又放他离开?”

  “因为他所用的也是假名。至于放他走么……正是因为不信,所以才放他走。”独孤言淡淡道,“马匹我已经做了安排,若是他逃走,我总归能知道他的去处,假使他图谋不轨,二嫂的药不喝也罢。呵,说来也还是要感谢他,我知道了方家在钱塘的药铺,马上遣人去请,想必是来得及的。”

  “何必舍近取远,谢少侠难道不会回来么?”独孤二郎说罢,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放缓了语气,道:“竹言,与我说说你是如何与他相识的罢。”

  独孤言有些奇怪,不过还是说道:“我到蓝家之后,先去外门弟子屋中搜寻解药,阴差阳错之下,与谢亦进了同一间屋子,他在里面寻衣物隐蔽身份,以为我与他目的相同,便将衣服让给了我,还想帮我易容。”

  “那倒是个热心肠的孩子。”

  独孤言垂下眼眸,过了片刻,轻轻“嗯”了一声,继续道:“后来我在元清的丹房找到了解药,准备离开蓝家时,却见谢少侠在竹林迷宫里打转,一时好奇,便带他走出了竹林。”

  独孤二郎淡淡看了独孤言一眼,知道自家三弟并不是因为“好奇”,他出去必然有其他原因,只是这个原因不便对自己说明,独孤二郎便也不拆穿,点了点头,道:“他谢你恩情,愿意帮你便说得过去了。”

  独孤言抿了抿唇,默认了这个说法,将后面共寻蓝田的事一并说了。

  独孤二郎听罢,有些惊讶:“看来蓝家也是心思各异,这位家主听着倒不是坏人,不过既然他这么说,你为何还不相信谢少侠?”

  “过路人而已,何必轻易交付真心?”

  独孤二郎忧虑地看着独孤言,叹道:“竹言,我本该赞你谨慎,可你为何非要装作一副恶人的模样呢?如你方才所说,你带谢少侠离开竹林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会解毒,彼时你既然能信他,想必现在也不疑他,但你偏偏又要提他的同伴去试探一番,岂不知人心最经不得试探?”

  独孤言一怔,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独孤二郎拍了拍独孤言的肩膀,温声道:“我赌谢少侠会回来,等他归来时,你会相诚以待罢?”

  独孤言垂头,没有接话。

  “这世上并不只有坏人,其实相反,真正坏的人并不多,答应我,看看外面的普通人,好不好?”独孤二郎说罢,也不知想起了什么,长叹一声,道,“阿耶阿娘若是看见你这副模样,该怪我和大哥没照顾好你了。”

  独孤言微微动容,终于点了点头,道:“我听二哥的,若是他回来,我会将真实身份告知他。”

  陶窑坐落在南山和南河中间,有大道直通官道和渡口,交通十分便利,元也策马他沿着大路一路前行,并不知道自己的离开其实是一种试探,半个时辰后,他便来到了陶窑附近,遥遥便看见王翊之站在路口,元也见状,心中欣喜不已,不等马停下,直接蹬离马鞍,在空中几个翻身,落到王翊之面前几步处。

  王翊之眼睛一亮,笑着迎上来,道:“你来的好快!”

  “怕你们担心嘛!”元也勾住王翊之的脖子,便要抱上去,不料后者却伸手挡住他,元也奇道,“怎么?”

  王翊之淡笑着答道:“不合礼法。”

  “从前可以,怎么忽然就……”元也有些奇怪,不明白怎么两天没见,这个师弟忽然变生疏了。

  王翊之认真道:“从前是孩子,这次历练结束,就不能当自己是孩子了。”

  元也细细打量王翊之,发现他除了不然自己抱,神态与平时并无二致,脸上依旧带着重逢的喜悦,他便相信了王翊之的话,问道:“你怎么在这里?一直等着么?”

  “没有一直等着,听到马蹄声就来看看。”王翊之指着身后村落里一座院子,道,“我和师父借住在那家,跟我来罢。”

  元也却没有动,他回身捡起缰绳,有些赧然地挠了挠头,道:“我有点事,暂时没法跟你们走,今日来是和你们说一声,现在还得回去呢。”

  王翊之一愣,问道:“回哪里去?还有何事未了么?”

  “这事说来话长,总之就是答应了帮一个人解毒,那人如今在驿站,我得留七日才行。”

  王翊之挑了挑眉,想到这两日的经历,忍不住一笑,道:“这可就巧了。”

  元也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怎么?”

  “我去叫师父跟你一起走,到驿站后,我再同你解释。”

  “娘额冬菜!早知道你们愿意去,我直接找人来送信了。”元也仰天长嚎,“这几天长在马背上,我都快颠散架了!”

  --------------------

  作者有话要说:

  青白瓷描述取自百科,具体产生年代不明(大多都是说宋代才开始有),有“假玉器”之称。

  根据百科“陶窑”的描述,《景德镇陶录》卷五记载:“陶窑,初唐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也。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鉴于二者都有“假玉器”的称呼,所以本文结合一下,虚构陶玉创青白瓷。

  资料如有错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