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摄政王的掌中雀飞走了>第36章 捏软肋破釜沉舟

  这天夜里大雨滂沱,雷声轰鸣可怖,帝后二人自是回不去太和殿了,只能留在昭元殿就寝。

  因着元衡身体尚未痊愈,如今又淋了雨,顾菁菁担心他半夜会高烧,虽是合着眼,但几乎一宿没睡,好在到天明的时候并无大碍,这才将心揣回肚子里。

  两人牵手回到太和殿时,外面早已雨过天晴,空气阵阵湿潮,黏在身上让人有些不适。

  顾菁菁站在朱门外拭去额前薄汗,眸含忧悒,望向准备听朝去的元衡,怯怯道出心事:“衡郎,那个法子真的行的通吗?元襄一直想让我出宫,巴不得太尉继续火上浇油,这倒是省了他的麻烦。如今我们贸然去求他相助,怎么想都是凶多吉少,他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性子,怕会趁火打劫……”

  她不敢再说下去,捏紧的手心满是汗水。

  元衡看出她的畏惧,前迈一步握住她的手,食指在她湿濡的手心里挠了挠,轻声安抚道:“别担心,朕早已想好怎么说了,倘若皇叔提一些非分要求,朕绝不会容他的。”

  他展臂拥住她,宠溺地亲亲她的鬓角,“不管如何,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衡郎……”

  顾菁菁微抿唇瓣,红着眼在他肩上蹭了蹭。

  昨晚两人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事情不成,元衡会直接否了太尉关于纳妃的觐见,继续称病罢朝,运气好了熬几个月熬到亲政,运气不好那便一同进皇陵,地宫干净利落,只有他们两人合葬。

  尽人事,听天命。

  这天紫宸殿朝见,司空唐达领着几名官员进谏,说的依旧是纳妃选秀之事,只不过这次多安了一个绵延皇嗣的说辞。

  元衡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搪塞几句就避之不谈,眼神微微瞄向衣冠规整的摄政王,自他眉眼间洞察出几分幸灾乐祸的神态。

  果然,皇叔对此是抱着隔岸观火的架势,甚至巴不得他们之间起内讧。

  不过他不会让皇叔如愿,还要将他当作出头鸟。

  朝见过后,元衡将说辞从头到尾捋顺一遍,斟酌万千,适才移驾延英殿。

  时值晌午,诸多官员都去了膳房,前朝衙门空空荡荡,唯有延英殿的人还在忙活。

  几名户部官员整理好京畿之地的户籍薄录,悉数上报给元襄,由其校对之后这才命人将薄录搬回去。

  侍郎吴顺安呵腰笑道:“王爷忙碌了,不如下官随您一道去用膳吧?”

  “吴侍郎先去。”元襄轻描淡写,扬手朝门外一比。

  吴顺安自不好再相让,恭顺作礼退出大殿,离开时宽袖甩的飞起,若到膳房晚了,只能用些残羹剩饭了。

  忙活大半天,元襄甚是疲累,撩袍坐在圈椅上,修长的双腿交叠在案,刚阖上眼脑海中就浮现出一抹俏丽的身影,立时消散了他的困倦,紧接而来的便是胸口碎痛。

  思念成疾,无处宣泄,他就这样得了心病,药石不可医。

  “皇叔。”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浅淡的呼唤揪回了元襄的神志,睁开眼就见一袭赤黄圆领常服的小郎君站在他面前,头戴紫金缡龙冠,面皮比常人要白上几分,凤目薄唇,轮廓清隽,当真是个秀丽人物。

  元襄放下双腿,环视一圈未见旁人跟随,蹙眉问道:“你怎来了?”

  “皇叔辛劳,朕特地带来了滋补的膳食。”

  元衡将手提的食匣放在案上,一如之前那般恭顺得体。

  食匣乃是乌沉木所致,里头幽幽散发出饭菜的食香,元襄意味深长的瞥了一眼,复又看向侄儿,沉声吐出两个字:“有事?”

  元衡点点头,“皇叔,朕想请你帮个忙。”

  就知侄儿无事不登三宝殿,元襄不屑笑笑,然而之后听到的话却让他有些难以置信——

  “皇叔,朕不想纳妃,可太尉在这件事上态度极其强硬,朕实在没辙了,只能求皇叔劝劝太尉,让他不要再提纳妃之事了。”

  元襄凝着一脸肃正的元衡,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哭笑不得地说道:“好侄儿,你是不是糊涂了?我巴不得你赶紧充盈后宫,我好把菁菁带出去,这件事我还得感谢太尉出头呢,怎么会去劝说他?”

  谈话间,他俊逸的眉眼尽是轻蔑之意,就像在看一个不明事理的孩子。

  “皇叔可能觉得,日后有妃子进宫的话,朕可能会冷落皇后,皇叔便可以趁虚而入了。”元衡一顿,看向他时眸色坚定,“但朕不会这样做的,而且皇后也想留在朕身边,根本不想出宫。即便是皇叔强夺,皇后亦会殉节的。”

  殉节……

  元襄听后心头刺痛,脑海萦绕起顾菁菁抗拒他的模样,还有满手的淋漓鲜血,以及数不清的彻夜难眠,难以纾解的悔恨心伤。

  短暂的沉默后,他冰冰凉凉的诘问:“我为何要帮你?与我有何好处?”

  元衡不动声色,慢条斯理说道:“这次选秀乃是太尉提及,朕大抵盘算了一下,到入宫年龄的贵女大多出自三公一派,若她们进宫,势必会对皇叔不利,而且……”

  “若朕真的纳了妃,皇后首当其冲,在宫中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后宫纷争不断,她的性子皇叔应当知晓,懵懂决然,又能斗的过几人?这些时日皇叔不停给皇后送东西,不就是想要等她回心转意吗?朕怕皇叔等不到那天,皇后就被那些女人给——”

  他顿住不言,垂首盯着脚尖,惹得元襄遽然寒了脸。

  “给什么?”

  等了半天不见回答,元襄只觉火冒三丈,他是何德何能,拥有这么一个窝囊的侄儿?

  他禁不住拍案而起,高声叱道:“你是皇帝,管不住自己的女人?!”

  元衡把头垂的更低,无甚情绪的嗓音此时变得稍显哀戚,浸满无奈:“朕身体不好,对此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朕鲜少跟女子打交道,幼时也无甚什么青梅竹马,自然不善于处理后宫之事……”

  他所言非虚,元襄不由想到侄儿小时候,病病怏怏,怯怯懦懦,平日被淑妃关着,连宫门都不出,逢年节盛筵才能看到人影。虽然生得一张俊秀面皮,但整个人阴沉无趣,自是不招同龄人喜欢,小郎君们不爱与他玩耍,更别提世家那些慕强的小娘子们了。

  真是废物!

  元襄在心头骂了一句,撩袍又坐在圈椅上,翘起二郎腿噤声不言。

  殿内沉寂下来,唯有热风徐徐而入,吹过盛满老冰的铜匜,烫起阵阵寒白雾霭。

  元衡知他在斟酌,老实站着不再吭声,微微抬眸,窥伺着他面上神态。

  只见他拧眉抿唇,搭在桌案的手不时摩挲着下颚微生的胡茬,俨然一副躁郁难耐的模样——

  大抵是十拿九稳了。

  那日皇叔肯放掉身段下跪,还要拿权印交换菁菁,元衡心酸的同时亦捏住了他的软肋,他心头对菁菁有愧,亦有几分情谊。

  这般利用略显小人,但眼下元衡只能以毒攻毒,权衡朝臣,以此来为两人的未来筹谋,一步步扫清障碍。

  只要菁菁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他亦能坦然面对这种残情,无畏叔侄间的红颜之争。

  不知过了多久,一直沉默的元襄倏然笑起来,饶有趣味的看向元衡,“好侄儿,叔叔倒是小看你了,先前用太尉对付我,现在又要用我对付太尉。若太尉知晓此事,不知会不会气到中风呢?”

  元衡讪笑一下,“侄儿这次也不想麻烦皇叔,但是真的无计可施了,毕竟您是侄儿的亲叔叔,帮帮我们不只是照顾侄儿的身体,更是在照顾皇后,想必皇后也会感念皇叔恩德的。”

  听到话尾,元襄心头恍然悸动,但究竟该不该帮,脑子里还是一团乱麻。

  元衡睨着他的神色,道出重中之重:“眼下这种光景,皇叔应当与朕摒弃前嫌,先护住皇后才是。”

  摒弃前嫌……

  元襄默不作声,只觉思绪被人牵着走,难以控制,更是理不出所以然。

  眼见快到朝臣回来上值的时辰了,他修长的手指叩着桌案,只得先将此事缓一缓,“这件事容我回去再斟酌一番,今日我想见她一面,而且以后你不许再拦下我送进宫的东西。”

  他微眯眼眸,锐利的目光直刺元衡,“你那点小心思,当真以为我不知情?不过是觉得菁菁大概也不会收,这才没有跟你计较。但不收归不收,我的心意还是要送到她面前才行。”

  果不其然,皇叔不是吃亏之人,势必要提出交换的筹码。

  元衡捏紧指骨,淡声道:“好,皇叔以后想送什么,朕绝不再拦着。但外臣无事私见皇后,怕是于礼不合。”

  “合不合,都是你说的算。”

  元襄徐徐起身,随意掸了掸衣缕,“你放心,我只是想与她说几句话,不会碰她分毫。”

  殿内鸦雀无声,偶能听到外面不停更迭的脚步声,还有那些高谈阔论,大抵是官员们去前朝衙门上值去了。

  叔侄二人谁都没有再说话,目光焦灼在一起,俱是各怀心思。

  末了,元衡幽深的瞳眸稍显清冷,退一步说道:“这件事朕无法做主,还要问过皇后的意思才行。”

  -

  申时三刻,元襄来到太液池畔的梧香苑。

  苑内绿树蓊郁,随风窸窣摇曳,亭台水榭,泉石叮咚,美中不足的就是周围守满了羽林军,气势如山,让人有种拆翅难飞的压迫感。

  元襄负手站在曲廊上,斜斜看了一眼羽林军,不屑地将眸光落在清湛的水池中。

  他若真想强迫顾菁菁,根本不会以这种方式出现……

  约莫一刻钟后,凤驾停在梧香苑,元襄听到诸人行礼的动静,立时循声看过去。

  没多久,顾菁菁兀自从一株花树后走出来,钗环艳丽,衣衫雍容,手抬遮面挡道的枝桠,宽袖随之滑落,露出一截藕白的腕子。

  等她再抬眸时,元襄凝着那张朱唇皓面,一霎失了神。

  恍惚间,他又回到了那年春宴,她亦如这般出现在他面前,恰巧撞进他的怀里,自投罗网。

  两人多的视线隔空交融,顾菁菁稍显不自在,微微垂下眼睫,轻声问道:“王爷叫我过来,有何要事?”

  客套疏离的嗓音唤醒了元襄的神志,不知是否因着太久未见,他竟跟着腼腆,调整了一番紊乱的呼吸,这才细细打量起她来。

  两人不过隔着一步之遥,近到他能看清她鼻翼上细小的汗珠。

  “怎么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