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折桂令>第十二章 邻里往来

  温暖的阳光照着薛府桃红柳绿,生机盎然的园子,小厮简竹站在一棵梧桐树下,紧张地抬头望着树上。

  “少爷,您小心点!”

  薛桂清攀着树枝,将一只白生生的小手伸向一只鸟窝,从中掏出三枚鸟蛋,喜滋滋地跳了下来,道:“走,我们去喂吱吱。”

  吱吱是一条小青蛇,温顺而有灵性,桂清喂它吃了鸟蛋,将它冰凉的身子搁在手臂上,它便缠住了他。

  桂清放下衣袖,打算带着自己的新宠出去逛逛,刚走到轿厅便见两个小厮跑进来说夫人回来了。

  桂清与这位年轻的婶娘亲如姐弟,自从伯父去世,婶娘便十分忙碌,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此时两人已有多日未见,听说她回来了,桂清自是十分欢喜,便站在门口等她。

  不多时,几名仆从跟随着一顶女轿过来了,轿子在轿厅停稳,淇雪掀开轿帘,桂清便上前行礼。

  于燕燕出了轿子,伸手摸了摸他的脸,笑道:“我不在家,可有淘气?”

  桂清道:“侄儿每天读书写字,听先生的话,不敢怠慢。”

  于燕燕见他穿着一件簇新的藕色绸衫,袖口身上好几处被什么东西刮过似的抽了丝,便知道多半又做爬树掏鸟窝之类的营生了,摇了摇头,道:“待会儿便查你的功课,若有敷衍,这个月都不许出门。”

  桂清吐了吐舌头,跟她穿过游廊,进了堂屋,管家沈仲已经垂手候立了。

  于燕燕让他坐,他方在一张椅上坐了。

  丫鬟端上茶来,燕燕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便问道:“最近有什么事?”

  偌大的薛家,几百间铺子,数十处田庄,大事小事多如牛毛,沈仲只捡要紧的对她说。桂清听着只觉无聊,便要走开,燕燕拉住他道:“你走什么?坐下听着,将来你不管这些事么?”

  桂清道:“我才不管,婶娘管着便很好。”

  燕燕好笑又好气,道:“难道我要替你管一辈子?”

  桂清一听这话,触动心事,原来这孩子不止一次听见下人们背地里议论主母的婚事,张口便问道:“婶娘要改嫁了么?”

  燕燕愣了愣,看他满脸的不安,瞥一眼旁边的沈仲,这位老管家神色也有几分紧张,笑了笑,屈指在桂清额头一弹,嗔道:“说什么呢,没有的事。”

  桂清在她身边端坐好,道:“婶娘不要走,我也不走。”

  燕燕拍了拍他的手,道:“我不走。”便示意沈仲继续说下去。

  管家何尝不担心主母丢下这千斤重的担子改嫁,听她这么说,虽知也不可尽信,到底放宽些心。

  正事说得差不多,辰光已至中午,沈仲道:“夫人舟车劳顿,还是先用饭罢。”

  燕燕点点头,这边下人便去传饭。

  满桌的佳肴,愈发显得桌旁两人冷清,燕燕道:“让高嬷嬷也来吃饭罢。”

  高嬷嬷是她娘家带来的人,说是主仆,更似亲人。燕燕一向敬重她,府中也无人敢怠慢,就是薛凝运在世时,对这位不苟言笑的嬷嬷也礼让三分。

  她脸庞白净,眼睛细长,眼角的皱纹像鱼尾散开,没入斑白的鬓角。虽然上了年纪,但她的眸光冷亮锐利,常年掩在眼睑下,像藏于剑鞘中的宝剑。

  她穿着一件靛青色的斜襟长衫,头发梳得纹丝不乱,穿着一双软底鞋,缓步走进来,悄无声息,向燕燕行过礼,方才在桌边坐下。

  “嬷嬷,我从南京带了几匹新料子回来,待会儿让裁缝来给您和桂清量量尺寸,做新衣裳穿。”

  “老奴这般年纪,要那么多新衣裳作甚,别麻烦了。”

  “婶娘,我见祝伯母有一件红衣裳,像纱又不像纱,上面有海棠似的花,端的是好看,就是她人胖了些,又不够白,若是婶娘穿了必定更好看。”

  燕燕淡笑道:“那叫馥春罗,是上供的料子,平民百姓不能穿的。”

  桂清道:“婶娘若是喜欢,将来我便去做官,等我做了光义侯那么大的官,您就能穿了。”

  这话一说,屋里众人都笑了起来,桂清道:“你们笑什么?难道我就不能做官么?”

  燕燕笑着夹了一块鲍鱼放在他碗里,道:“你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再说罢。”

  桂清撇了撇嘴,心里想着做官也未必就要读书。

  门外的侍女禀道:“夫人,祝大少爷来了。”

  燕燕道:“让他进来罢。”

  景玉走进来,桂清道:“祝大哥,你吃过饭了么?”

  景玉看了看燕燕,她唇角笑意未谢,看起来心情不错,暗自松了口气,道:“还没呢,听说薛伯母回来了,我便过来看看。正好我娘有一匹好料子,让我带来送给薛伯母。”

  他身后的小厮捧着一匹银红色的料子,正是馥春罗。

  祝夫人是光义侯计淮之女,嫁给祝新良时,计淮还不是光义侯,只是南京的一名六品通判,借助祝家的财力,一路升上府尹。五年前,祝夫人的妹妹入宫,深得皇帝宠爱,就是如今的计贵妃。

  计淮因此平步青云,被封为光义侯,其胞弟做了工部尚书,计家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然而祝夫人还是商人妇,心里难免不平,总喜欢对周围的人彰显自己非凡的家世,明知燕燕穿不了进贡的馥春罗,偏要送给她。

  燕燕笑着叫人收下,道:“替我多谢你娘,你没吃饭,坐下将就吃点罢。”

  景玉道了声谢,就在桂清旁边坐了,丫鬟添上碗箸,景玉盛了一碗羊羔肉汤,一面喝着,一面与燕燕说些闲话。

  祝薛两家是世交,景玉小时候便常来薛府,对这里极为熟悉。他父亲有四房姨太太,家里鸡争鹅斗,明枪暗箭,十分热闹,而薛家总是冷冷清清。薛伯父与原配夫人本来有个女儿,五岁便夭折了,那位薛伯母深受打击,不久也病逝了。

  薛伯父多年未娶,都说他是个长情的人,不想一鸣惊人,娶了个比他小十九岁的女孩儿,便是眼前这位薛伯母。谁都不清楚她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个孤女,跟了薛伯父六年,未能诞下子女,反倒被薛伯父培养成了继承人。

  景玉也是祝家生意的继承人,处境相似,年龄相近,不免惺惺相惜。自从燕燕接管薛家大权,两人愈发走得近,成了一对差着辈的知己。

  “我小舅今年补了苏州的一个知县,过几日便要来上任了。”

  景玉忽然说起这话,燕燕心中一动,夹菜的箸儿停在半空,问道:“哪个县的知县?”

  景玉正要答话,只见一抹翠色从桂清袖中游出,竟是一条小青蛇,两只眼睛看着燕燕面前的汤碗,直吐红信子。

  燕燕吓得魂飞魄散,跳起来尖叫道:“蛇!有蛇!”

  一碗滚热的汤被她掀翻,兜头浇在吱吱身上,吱吱被这一烫,逼出了凶性,腾身向她扑过去。

  景玉脱口道:“燕燕小心!”

  一道银光闪过,吱吱被高嬷嬷手中的银箸夹住了七寸,景玉诧异地看着高嬷嬷,其他人也看呆了。

  燕燕惊魂甫定,颤声道:“这蛇,哪来的?”

  桂清站起身,哭丧着脸道:“是我在外面买的,它叫吱吱,平时听话得很,不咬人的。”

  高嬷嬷夹着吱吱,对众人异样的目光视若无睹,淡淡道:“这翠青蛇没有毒,但少爷也不该把它带出来。毕竟是畜生,逼急了也是会咬人的。”

  桂清点点头,嗫嚅道:“是我不好,婶娘,让嬷嬷放了吱吱罢,我再也不带它出来了。”

  燕燕素来怕蛇,多看一眼都瘆得慌,见他很喜欢这条蛇,难以理解地蹙起眉头,默然片刻,不忍令他伤心,摆了摆手,道:“你带它走罢,小心点,别再让它跑出来了。”

  桂清立马笑起来,道:“多谢婶娘,我就知道婶娘最好了。”接过吱吱,揣在怀里欢欢喜喜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