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兰亭>第30章 议事

  当年狄戎南下如过无人之境一般横扫大梁在渚江以北的领土,逼得梁帝携众臣子南渡渚江,仓皇而逃。

  而这渡口则是渚江以北守卫大梁的最后屏障。

  渚江绵延上千公里,可水势险处甚多,大多地方并不适合南渡向偏安于南方的大梁进攻,而渡口则不同,就像这个屏障的名字一样,此处乃是大自然留给他的子民顺利南下的地方。

  因此,当年纵然可以丢弃渚江以北的大片领土,而渡口这处要塞却始终被大梁死死攥在手中。

  该地两面环山,背靠渚江,从地理条件来讲,可以说是易守难攻,狄戎可以在北面围困驻守渡口的军民,但渡口背靠渚江,大量物资源源不断跨越渚江运到这座小城之中,使得狄戎怎么都没办法。

  然而就是这个已经平静了十数年基本上无大事发生的地方,却在这样一个万家团圆的微妙时间出现了紧急军情,不得不让人捏一把汗。

  霁月下意识与兰亭对视了一眼,强压下心中错愕感,定了定神,这才说道:“此事千真万确?”

  “千真万确,陛下,这事儿奴才怎敢做假?镇远大将军派来的急报使直奔执机处,执机处听闻是此等大事,忙去将枢密使和其他几个人大人从宫外请了过来,这又赶忙派奴才几个来告于陛下,以求解决之策。”

  “太后那边,也已经派人去通知了?”霁月接着问道。

  “是的陛下,枢密使大人分别派了小的们来禀告此事,估摸着太后娘娘那儿这会儿也应该收到消息了。”

  霁月点点头,他既未亲政,又从来没遇见过这档子事儿,说罢了他眼下心底并没什么谱儿,更谈不上如何指挥眼前这个小太监向执机处那群老头们下什么旨了。

  正当霁月在心中琢磨着该如何是好时,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眼前的僵局。

  来者正式霁月一贯讨厌的那位康宁宫达到苗总管。

  只见此人不似平日那般趾高气昂,大抵是事情太过紧急,苗总管难得收起那副另霁月讨厌的嘴脸,糊弄般的行了个礼,开口道:“陛下,太后娘娘口谕,渡口战事吃紧,请陛下速速移驾至问礼殿商议国事。”

  按理说如此军机大事,一般都是直接将朝廷大臣召至上书房共做决断,不过太后碍于是后宫女子,虽手握大权能够垂帘听政,可从理法层面来说,舒太后仍旧不能踏入上书房这等地方议论政事。

  于是为了舒太后方便,便特地将问礼殿辟了出来,方便太后接见外臣。

  “好。”

  用不着解决下一步如何做这个难题,霁月稍稍松了口气,他站起身理了理外袍,又看了面前的苗总管和小内侍一眼,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辛苦苗总管走一趟了,夏全,带着他们二人下去领赏吧。”

  前来跑腿的小内侍估计是没想到大年下前来禀报如此糟心的事情居然还能领到赏钱,连忙做了个揖,满口都是“谢陛下恩尚”这样的话。

  而一旁的苗总管狐疑着看了霁月一眼,像是想要说些什么,但被夏全先一步笑眯眯做了个“请”的手势,只得同那个小内侍一起出了大殿。

  待二人一走,整个大殿里只剩下了霁月和兰亭两个人。

  刚才所有的话兰亭都听的一清二楚,他也没有想到,明明年节前还相安无事的渡口,怎的突然之间就遭到狄戎强攻了。

  霁月没有多说废话:“此事依定安看如何?”

  兰亭顿了一下,似是思忖着什么,让霁月稍稍等了一会儿才开口道:“眼下正值年节,狄戎突然来犯,而且渡口那边这么快就派人传来消息,臣觉得不止那么简单。”

  “朕也觉得,狄戎好端端的为何突然来犯?选在年节这个节骨眼儿上不说,还恰逢庄王回京,你说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兰亭看了霁月一眼,发现距离离宫那场闹剧没有过去很久,可眼前这位皇帝陛下倒是万事都开始往“周全”上思考,当真是让他无比欣慰。

  “这之中有没有关系臣不得而知,但臣想起一件事,现任镇远大将军乃太后娘娘的妹夫,萍汝徐氏嫡支一脉的三公子。”

  “竟还和太后扯上了关系?”霁月皱着眉头嘟囔着,“可是太后她老人家在怎么样,也断不至于拿江山,甚至她自己未来的性命开玩笑吧?”

  “太后娘娘该是如何想的,臣也不知,不过等下陛下到了问礼殿,可以先观察一下娘娘和各位大人都说了些什么,必要的时候陛下也可指点一二。”

  “朕还没有亲政,让朕去左不过就是走个过场,朕能说上些什么不成?”

  兰亭莞尔一笑:“即便陛下所说娘娘与诸位大人未必认同,可陛下别忘了,此等大事朝廷中枢的那些大人全部都会到场,这其中也包括支持陛下的那些老臣们,陛下将话说出口,由着那些老臣趁机敲打一下后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霁月瞥了兰亭一眼,他第一次感觉到眼前人的心思是如此缜密,左不过才是个刚及冠的人,短短时间内居然能想的如此万全,若是此人被太后或者支持庄王的那拨人抢了去,他岂不是离灭亡就不远了?

  还好,幸亏兰亭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霁月这么想着,了然于心的点了点头:“朕会看机行事的,等下你先出宫回家罢,今日你本就应该在家休息着,被朕召来听了这么多事,想必也甚是疲倦。”

  “能得到陛下垂青是臣之幸。”

  霁月嘴角弯了弯没再说话,大手一挥让兰亭不必再端着行礼,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上书房的暖阁。

  苗总管还在暖阁外面等着霁月,霁月带着夏全,径直跟在苗总管身后朝问礼殿走去。

  等他到达问礼殿时,殿内已经聚满了早就从宫外赶来的大臣们。

  通政院三省的长官及副官,枢密院的一大批大臣,包括三司使等,全部已经坐在了问礼殿内。

  舒太后坐在所有人上首的位置上,距她不远处的下首处坐着的是三省长官之一舒太后的亲哥哥舒明远,两人似是正在说着些什么,而剩下的大臣们也没闲着,三两成群的相互交头接耳着。

  苗总管迈着小碎步走到舒太后处,弯腰在舒太后耳边低语了一番,只见舒太后抬头朝着霁月这边看了一眼,原本交头接耳的大臣们全都顺着舒太后的眼神朝霁月看了过来。

  发现来者是霁月,所有大臣纷纷起身,一时间整个问礼殿里回响着“恭迎陛下圣安”的声音,霁月微微点头摆手示意那些个老头平身,他径直穿过人群走到舒太后面前,按规矩行了礼。

  “好了,渡口那边军情紧急,就不拘着这些俗礼了。”舒太后示意霁月落座,而后接着说道,“这下皇帝也到了,诸位都是我大梁的栋梁之才,而今渡口形势危急,诸位可有救急之法?”

  “太后娘娘!”一位不起眼的老头率先站起来道,“渡口事关重大,我大梁无论是向北收复失地,还是驻守江南,此地是万万不能丢弃的,还请陛下和娘娘快做决断,派遣大军以解渡口之围!”

  霁月望着那老头,隐约记得此人算是自己阵营里的,他看了这人一眼,没有出声,而是等着一旁的舒太后开口定夺。

  只见舒太后朝着枢密使宋闻启的方向看去:“宋卿,依你之见该是如何?”

  “依臣之见,应该在往渡口派兵的同时先让镇远将军遣使前往狄戎那边,若是狄戎只是因为今冬寒冷,物品供给不足,我们可以照例赐予他们一些财物,就当作是冬赏,也可保两国安宁。”

  呵,软骨头。

  霁月冷眼瞧着堂堂枢密使大人想着。

  “万万不可!”宋闻启话音刚落下,便有一中年人站了出来,大声呵斥道,“渡口乃南北必争之地,依宋大人之见,先遣使至狄戎,能收买则收买,可宋大人就不怕经过这一遭后,狄戎人以后的胃口会越来越大?国库本就因连年灾祸不胜丰盈,等哪日国库耗尽,拿不出这赏那赏的,宋大人到时又该如何是好?”

  霁月饶有兴致的看着义正严辞指责宋闻启的这个中年人,他犹记得此人应该是北党人,这下可好,后党北党再加上一直暗中隐忍的帝党全都凑在了一起。

  一直没有开口的舒太后之兄,通政院宰执之一的镇国公舒明远恰时开口道:“哎,方南兄莫要如此激动,宋大人也只是提出一种解决渡口之急的可能性,毕竟现在正值年节,贸然派兵全线开战的话,怕是闹的人心不安呐。”

  被舒明远称作方南兄的中年男人好似不买账似的冷哼一声:“那依舒大人所见,该如何是好呢?”

  “我觉得宋大人说的有道理,为着这年节考虑,我们也不能贸然开战,况且渡口易守难攻,倒不如在集结兵力前先派使者去问问狄戎人到底想要些什么,虽说一次冬赏是会耗去国库许多金银,可百姓们终究宁愿多交些税费也不愿意两国之间有流血冲突,难道不是么方南兄?”

  作者有话说:

  本章官制方面参考了宋代有关官制,但不全面,仅为皮毛,明天还有两更,大家放心看啦!